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兰州市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21 09:48
   城市大气污染尤其是颗粒物污染长期以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大气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大量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能导致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损伤,其毒性作用与颗粒物粒径及化学组成密切相关。为此,本论文选择兰州市这个以大气污染闻名的城市为研究对象,收集兰州市近二十年大气污染资料,同时连续监测2005~2007年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分析其变化特征;采集兰州市不同功能区(工业区、交通繁忙区、郊区)、不同季节、不同粒径颗粒物样品,分析测定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和20种无机元素;用GAM模型探讨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并通过毒理学实验初步探讨颗粒物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生物学机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1)兰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PM_(10)、SO_2、NO_2,近二十年来总体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且冬春季高于夏秋季节,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PM_(10)在12月至次年1月和3~4月出现明显高峰,说明燃煤和扬尘均对PM_(10)有较大贡献;SO_2和NO_2年变化呈典型的U型曲线,其中NO_2变化相对比较平缓,说明冬季燃煤对SO_2贡献比NO_2大,NO_2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部分来源于燃煤。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表现为粗颗粒物TSP、PM_(10)的最高峰在3~4月份,以春季风沙活动期污染最重,采暖期次之,非采暖期最轻;细颗粒物PM_(2.5)、PM_(1.0)最高峰出现在12月份,以冬季采暖期污染最重,风沙期和非采暖期差异并不明显。 (2)兰州市不同粒径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均以SO_4~(2-)、NO_3~-、Ca~(2+)、NH_4~+离子为主,不同功能区SO_4~(2-)、NO_3~-、NH_4~+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冬季>春季>秋季>夏季;Ca~(2+)、Mg~(2+)则呈现出春季浓度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水溶性离子对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贡献较粗颗粒物大,即颗粒物粒径越小,水溶性离子的贡献越大,其中Ca~(2+)、Mg~(2+)、K~+等矿质元素在粗颗粒物TSP中富集较高,二次气溶胶离子SO_4~(2-)、NO_3~-、NH_4~+则正好相反,在细颗粒物PM_(2.5)富集较高,而在TSP和PM_(10)富集相对较低。颗粒物中NO_3~-/SO_4~(2-)的比值均在0.2~0.5之间,工业区和交通繁忙区在夏季NO_3~-/SO_4~(2-)值最大为0.49,冬季最小为0.21,说明冬季燃煤对大气污染的贡献要大于机动车尾气,而在郊区四季NO_3~-/SO_4~(2-)比值相差并不大,平均为0.34,说明燃煤和汽车尾气对SO_2和NO_2的贡献相近。 (3)不同功能区、不同粒径颗粒物中无机元素主要包括Ca、S、Fe、Mg、K、Zn、Pb、P、Mn、Na及Ba等十一种元素,且污染水平有明显差异,在西固工业区污染最重,城关交通繁忙区次之,榆中郊区最轻;不同功能区颗粒物中无机元素季节变化特征相似,榆中郊区为春季最高,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而城关区和西固区均呈现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典型地壳元素Ca和Mg呈现类似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污染元素中,燃煤的标识性元素S、Zn、As均呈现出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季节变化,来源于工业污染的元素Mn、Cd、Ni、Cu、V等季节变化并不明显,考虑与工业污染全年持续排放有关,Pb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因此季节变化也不明显,但污染水平较高。 (4)兰州市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PM_(10)基本在滞后3~5d时相对危险度(RR)达到最大值;SO_2在滞后1~3d(上呼吸道感染6d)时RR达到最大值;NO_2大多数在2~4d时RR达到最大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PM_(10)、SO_2和NO_2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总呼吸系统疾病全人群日入院人数的RR分别为1.002(95%CI:1.000~1.003)、1.005(95%CI:1.000~1.010)、1.011(95%CI:1.002~1.019);污染物对不同疾病的影响程度不同,从强到弱依次为:肺炎>上呼吸道感染>COPD,而且女性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对污染物较男性和65岁以下人群更加敏感。 (5)兰州市不同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别、年龄别及不同性别日入院人数RR的影响并不相同,三种主要污染物对总心脑血管疾病在滞后2~4d时RR达到最大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PM_(10)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在滞后2d时RR达到最大值,SO_2和NO_2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为即时效应;PM_(10)对高血压在滞后7d(老年人群为2d),SO_2和NO_2则主要在滞后2~4d时RR达到最大值;PM_(10)对脑卒中在滞后6d(男性人群为2d),SO_2和NO_2则主要在滞后3~4d(女性人群为7d)时RR达到最大值;PM_(10)、SO_2和NO_2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总心脑血管疾病全人群日入院人数的RR分别为1.001(95%CI:1.000~1.003)、1.007(95%CI:1.003~1.012)、1.008(95%CI:1.001~1.016)。 (6)兰州市不同功能区细颗粒物PM_(2.5)对RAW264.7细胞具有细胞毒性,郊区诱导细胞凋亡能力较弱,工业区与交通繁忙区较强;且细胞凋亡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各功能区均呈现出冬季最强,春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弱;对于细胞死亡,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各功能区差别不大,其致死能力亦表现出季节性差异,以冬季最强,春秋次之,夏季最弱。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X513
【部分图文】: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兰州市,七里河


2.2.4行政区划和人口概况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区,榆中、永登、皋兰三县,行政区划图见图2.1。总土地面积13085.6ktn2,其中城区(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面积为1112kln2,郊县(区)面积为11973.6km2。城市功能布局为:城关区为省、市机关、

重点工业,兰州市,能源结构,污染源


图2.4兰州市1999一2007年重点工业污染源能源结构年际变化FigUre2.4Annualvariationofene卿strUctureonkeyindustrialPollutionsourcesduring1999一2007inLallzllou从图可以看出,兰州市燃煤量在1990一1998年间逐渐减小,随后又呈逐年递油量在1990一2000年间逐年增加,2001年开始逐年减少;燃气量在近十几年中趋势,平均年递增率达11%。兰州市重点工业污染源能耗自1999年以来基本呈趋势,2001和2004年略有回落,但回落幅度较小,近十年来能耗平均年增长为中燃煤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涨幅较平稳;燃油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显;燃料气从2005年开始大幅度提高,主要与企业燃料改用煤气、天然气有消耗量相对比较稳定,2005年由于酒钢集团榆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建成投加。分析表明,兰州市的能源格局仍然以煤为主,油、气为辅,但燃料气的升为第二位,燃料油退居第三;尽管如此,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仍然

重点工业,能源结构,兰州市,污染源


用量大幅度增加,但相对于燃煤量来讲依然少得可怜,因此工业废气的排放是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1)重点工业源能源结构:见图2.5国燃料煤图燃料油口燃料气图焦炭86%图2.5兰州市199弘2007年重点工业污染源能源结构 Figure2.5EnergystructureofkeyindustrialPollutionsoureesduring1999一 2007inLanzhou由图2.5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兰州市重点源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年均燃煤量为326.82万吨标煤,占总能耗的85.83%;其次为燃气,年均燃气量为40.85万吨标煤,占总能耗的7.72%:年均燃油量为16.23万吨标煤,占总能耗的5.17%:焦炭为5.99万吨标煤,占总能耗的1.28%。(2)重点工业源能耗变化:见图2.6一.-燃料油·古一燃料气一.一焦炭一今一.燃料煤线莫蒸兰翼刘征 nUon︺日一60若U4今l120尸、100次﹃、 nUJ勺口nU哎J︷I)︸、J,j勺‘山勺--︵%︶粱貂习山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年份图2.6兰州市1999一2007年重点工业污染源能耗比年际变化 Figure2.6AnnualvariationofenergyconsumPtionratio onkeyindustrialPollutionsoureesduring1999一 2007inLanzhou由图2.6可以看出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陶燕;朱礼波;王洪新;刘亚梦;;兰州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8期

2 张仲健;孙叶磊;李公平;刘琴;;兰州市冬季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元素PIXE分析[J];核技术;2011年01期

3 廖琴;张志强;曲建升;晋王强;;1986—2012年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玉梅;二甲基甲酰胺(DMF)人群暴露评估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哲;中国典型地区碳质气溶胶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喜宽;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城市生态系统地球化学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刘晓莉;大气污染物对大鼠不同器官的毒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D];山西大学;2006年

5 董继元;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子宜;吉林省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分布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兰州市大气PM_(10)、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马小花;胃癌、乳腺病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与疾病相关性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温玲丽;城市建筑施工扬尘空间运移模式的数值模拟[D];兰州大学;2011年

4 韩晶;兰州市机动车尾气中污染物量化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兰岚;金昌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羊德容;兰州市PM_(2.5)污染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7 杨玉;络合吸附波法测定兰州市大气颗粒物中铂族元素[D];兰州大学;2013年

8 韩冰;兰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9 党冰;北京夏季三种天气敏感性疾病的气象诱因及预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10 桂锋;室内外地面清扫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影响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9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49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