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在地下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分带及污染物的降解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04:02
城市固体废物的任意堆放或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研究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衰减作用及其机理对污染场地的控制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通过系列模拟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分解强化的策略对不同污染物在不同顺序氧化还原带中的降解机理和降解效率分别进行研究;分析了地下环境中不同氧化还原环境的形成、发展和动态演化过程以及不同污染物和氧化还原灵敏性物质的分布规律和特点;综合分析和评价含水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缓冲能力的变化;建立污染物和氧化还原灵敏性物质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中变化的回归方程和分布模型。 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分带现象;通过添加最终电子受体强化垃圾渗滤液污染场地的自然修复是可行的;Fe~(3+)是氧化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染物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TOC是还原容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沉积物中的重要电子供体。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X703
【部分图文】:
6(2) 粘滞度在通常情况下,垃圾渗滤液的粘滞度比地下水的粘滞度大一些(在相同的温度下,渗滤液的粘滞度比地下水的大1~15%[5])。粘滞度大必然影响垃圾渗滤液的运移和地下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3) 密度垃圾渗滤液中的溶解性固体可高达2000mg/L~60000mg/L,因此,高盐度导致了垃圾渗滤液的高密度,通常情况下,其密度比地下水的密度大1%以上。因此,受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其密度比未污染地下水大一些。有研究发现垃圾渗滤液的密度是温度和溶解性固体浓度的函数,垃圾渗滤液的密度和电导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5]:密度(g·cm-3)=6.87×10-6×电导度(ms·m-1)+0.9982g·cm-3密度的大小对垃圾渗滤液污染晕的垂直分布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密度越大,图1.1 Grindsted (DK)垃圾填埋场底部的等水位线图
41而言之,污染物从垃圾填埋场泄漏,在整个迁移转化过程中,发生同的氧化还原反应,经过了各种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逐渐进入到强的环境,最终形成了一系列顺序氧化还原带,污染物每经过一个带都有不同程度的衰减。3.4 顺序氧化还原带的划分地下环境中,顺序氧化还原带的划分目前还没有实行的统一标准根据热力学原理和垃圾渗滤液污染晕中氧化还原灵敏性物质浓度分布特点来简单划分。如 Lyngkilde 和 Christensen 在 1992 年对丹jen 垃圾填埋场的研究中采用了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建立的浓度标 3.3 )[74]。学者认为,氧还原带可以通过游离氧的浓度来识别,当氧气的浓度图 3.4 氧化还原带及氧化还原敏感性物质的分布
5.2 有机物在氧化还原带中的衰减物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衰减(并联)物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分布垃圾渗滤液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顺序氧化还原垃圾污染场地的控制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表 5.3 列出了不同顺序氧化还原带中的相对质量百分含量。从物质的种和硝酸盐还原带中检出的物质种类比其它氧化还原带少得原环境可能对有机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起着重要作用。具带中检出的都是不可或难被生物降解的物质,如氯代烃、替比林和部分环烷烃等,而酚类、苯系物、呋喃和链烃等还原带中检出的也是难被生物降解的物质,主要有氯代烃图 5.1 实验装置及运行示意图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1064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X703
【部分图文】:
6(2) 粘滞度在通常情况下,垃圾渗滤液的粘滞度比地下水的粘滞度大一些(在相同的温度下,渗滤液的粘滞度比地下水的大1~15%[5])。粘滞度大必然影响垃圾渗滤液的运移和地下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3) 密度垃圾渗滤液中的溶解性固体可高达2000mg/L~60000mg/L,因此,高盐度导致了垃圾渗滤液的高密度,通常情况下,其密度比地下水的密度大1%以上。因此,受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其密度比未污染地下水大一些。有研究发现垃圾渗滤液的密度是温度和溶解性固体浓度的函数,垃圾渗滤液的密度和电导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5]:密度(g·cm-3)=6.87×10-6×电导度(ms·m-1)+0.9982g·cm-3密度的大小对垃圾渗滤液污染晕的垂直分布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密度越大,图1.1 Grindsted (DK)垃圾填埋场底部的等水位线图
41而言之,污染物从垃圾填埋场泄漏,在整个迁移转化过程中,发生同的氧化还原反应,经过了各种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逐渐进入到强的环境,最终形成了一系列顺序氧化还原带,污染物每经过一个带都有不同程度的衰减。3.4 顺序氧化还原带的划分地下环境中,顺序氧化还原带的划分目前还没有实行的统一标准根据热力学原理和垃圾渗滤液污染晕中氧化还原灵敏性物质浓度分布特点来简单划分。如 Lyngkilde 和 Christensen 在 1992 年对丹jen 垃圾填埋场的研究中采用了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建立的浓度标 3.3 )[74]。学者认为,氧还原带可以通过游离氧的浓度来识别,当氧气的浓度图 3.4 氧化还原带及氧化还原敏感性物质的分布
5.2 有机物在氧化还原带中的衰减物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衰减(并联)物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分布垃圾渗滤液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顺序氧化还原垃圾污染场地的控制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表 5.3 列出了不同顺序氧化还原带中的相对质量百分含量。从物质的种和硝酸盐还原带中检出的物质种类比其它氧化还原带少得原环境可能对有机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起着重要作用。具带中检出的都是不可或难被生物降解的物质,如氯代烃、替比林和部分环烷烃等,而酚类、苯系物、呋喃和链烃等还原带中检出的也是难被生物降解的物质,主要有氯代烃图 5.1 实验装置及运行示意图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焦珣;;地下水石油烃生物降解作用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2年02期
2 吕航;刘明遥;苏小四;林广宇;;主因子分析方法在确定地下水石油烃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威;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路莹;浅层地下水系统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刚伟;咸水条件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地下迁移过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吕航;地下水中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郑昭贤;石油污染浅层地下水中氯代烷烃降解的微生物响应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1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