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小清河流域农业面源氮素污染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13:49
   氮肥的广泛使用是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提高农产品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氮肥投入量增加,土壤中过量的氮素以各种形式进入周围环境。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大量氮素流失,农业生态系统氮流失是农业面源氮素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选择包含径流和畜禽养殖过程的最新版Manure-DNDC模型,在山东小清河流域典型农田和畜禽养殖场进行验证;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多种来源数据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小清河流域数据库;模拟评价2008年小清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氮平衡状况,分析农业面源氮素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有效地优化管理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实地验证了改进版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Manure-DNDC。利用山东小清河流域典型轮作系统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大葱、设施蔬菜地田间试验数据对Manure-DNDC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Manure-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农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氮淋溶等动态过程。利用广饶县肉牛养殖场观测数据验证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动态模拟畜禽养殖过程中排出的粪便和尿的氮素含量,以及圈舍氨挥发量。区域验证也取得了较好地效果,模型能够合理预测作物产量和径流量,其中对冬小麦和夏玉米总产量模拟的R~2值均在0.8以上。 (2)建立了以乡镇为单元的小清河流域农业面源氮素污染评价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小清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氮平衡定量评价系统。针对小清河流域地势低平的特点,研究提出了遥感图像识别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数据库构建方法,首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识别中下游主干河道,修改DEM后提取流域边界以及主要河流网络,再计算坡度、坡长、最大水流长度等地形因子。同时通过查表获取主要土壤侵蚀因子,利用模型估算土壤水分常数,结合实测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播种面积和管理措施、气象观测数据、以及畜禽养殖数据构建小清河流域以乡镇为单元的农业面源氮素污染数据库。将数据库与经验证后的Manure-DNDC模型结合,综合考虑地表产汇流与土壤侵蚀规律,构建了流域农业生态系统氮平衡综合评价系统,为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3)小清河流域农田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氮素盈余,农业面源氮素污染负荷很高。2008年农田氮素投入总量为25.99万吨,其中化肥氮18.42万吨,有机肥氮6.66万吨,相当于每公顷农田施用化肥282.06 kg N、有机肥101.95 kg N。农田淋溶和径流损失氮素分别为2.38万吨、0.71万吨,平均淋溶和径流损失分别为36.42 kg N/hm~2、10.82kg N/hm~2。畜禽养殖过程中通过径流损失氮素4.66万吨,堆肥场所有3.50万吨氮素残留。农业生态系统氮素径流损失总量是淋溶损失总量的2.26倍,其中86.83%发生在畜禽养殖以及粪便处理过程中。 (4)农田氮素淋溶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水肥管理是影响氮素淋溶强度的主要因素。济南市南部、章丘市中北部、以及寿光市部分地区农田氮素淋溶比较严重,其中有41个乡镇超过30 kg/hm~2。氮素淋溶与施肥量的关系非常密切,当施肥量低于300 kg/hm~2时,70%以上的乡镇淋溶强度小于10 kg/hm~2,当施肥量大于400 kg/hm~2时,约20%的氮肥受到淋溶。降水与灌溉是农田氮素淋溶的主要驱动力,流域内约70%的氮素淋溶发生在六、七月份。从不同的轮作模式看,蔬菜三季轮作的氮素淋溶损失量最高,达到1.07万吨,单位面积氮素淋溶量为285.32 kg/hm2。小麦/玉米轮作模式的平均淋溶强度为18.72 kg/hm~2,因为播种面积较大,淋溶总量也达到6192.25吨氮。集约化粮食作物和设施蔬菜地是农田氮素淋溶的主要来源。 (5)氮素径流损失强度主要受坡度、降水、土壤性质以及畜禽养殖量的影响,径流损失氮素以有机氮为主。农田氮素径流损失强度比较大的乡镇主要位于流域上游的济南市历城区、章丘市、邹平县南部的,流域中部的广大地区农田径流损失一般都低于5 kg/hm~2。农田氮素径流损失总量最大的是小麦/玉米轮作,其次是棉花以及小麦、玉米单作。畜禽养殖以及粪便处理过程中的氮素径流损失在整个流域内都很严重,有31个乡镇损失强度超过100 kg/hm~2,其中济南市南部和章丘市最突出,主要原因是畜禽养殖规模大。牛排出的氮素中以气体成分损失的比例最高,家禽排出的氮素施入农田的比例最高。 (6)农田氮素投入过量、畜禽养殖规模与农田面积不匹配、畜禽粪便处理方式不合理是造成本地区农业面源氮素污染的主要原因。减轻小清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氮流失与农业面源氮素污染负荷的有效措施主要有控制集约化粮食作物和设施蔬菜地的氮肥投入量,适当减少蔬菜地灌溉量,限制坡耕地种植,控制畜禽养殖密度,使畜禽养殖规模与农田面积相匹配,完善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等。优化管理措施分析表明,当化肥氮总量降低15%时,氮素淋溶量降低41%,小麦、玉米和蔬菜产量没有明显下降。减少单位面积农田上的畜禽养殖量,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氮盈余量,控制农田氮流失,同时减少畜禽养殖过程中的氮素损失。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X592;X522
【部分图文】:

水系分布,小清河流域,地理位置


沟流域没有明显的分水岭,为保持流域完整性,同时兼顾行政区划特点,本研究所选研究区包括小清河流域以及北侧的淄脉沟流域(图 2.1)。流域内水系复杂,支流众多,其中一级支流 40 多条,沿河湖泊洼地较多,主要有白云湖、牙庄湖、青沙湖、麻大湖、巨淀湖等,历史上皆为天然滞洪区(马吉刚等,2003)。干流以南流域面积较大,支流众多,呈典型的单侧梳齿状水系分布。小清河是济南市主城区唯一排水出口,同时也是鲁中地区一条重要的排水河道,兼顾两岸农田灌溉的功能。小清河流域所在地区属于鲁北平原南部,是省内的重要工农业产区。流域内共拥有耕地 65.29万公顷,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号称“江北第一吨粮县”的桓台县,全国闻名的蔬菜生产区寿光都在此流域内。流域两侧还分布着许多大中型城市和工业企业,如山东省会济南、工业重镇淄博、石油城东营、齐鲁石化公司、寿光羊口盐场等。

小清河流域


海积层(中国地质图集编委会,2002) 。在胶济铁路北侧的冲积洪积扇和古河道,覆盖着较厚的卵石、砂砾层,松散岩类孔隙水含量较高,是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流域内地势南高北低,以胶济铁路为界,南部多为山丘区,北部多为平原洼地。山地丘陵区海拔大都在 400-600 米左右,其中鲁山海拔 1108 米,是流域分水岭上的最高峰。各支流下游至干流之间,主要由山前冲积扇和黄河冲积平原组成,海拔约 50-100 米。小清河干流中下游地区大多为冲积、洪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不超过 50 米。主干河流落差小,起始点睦里闸处的海拔仅为 30 米。由于该区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古河道、古三角洲和洼地,平原区的岗洼交错分布,地表形态和沉积物的结构都十分复杂。

小清河流域,河道


4.2 亿立方米,产水模数 17.0 万米3/平方公里,小清河流域主要河道如图 2.5 所示。小清河流下水资源相对于省内其他地区较为丰富,1956-1988 年矿化度小于 2 克/升的多年平均地下水给量为 16.2 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为 13.08 亿立方米,可开采模数 12.25 米3/平方公里(中业全书-山东卷编辑委员会,1994)。由于受到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清河流域水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流域内各测点 CODcr、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各指标均超过我国地质量Ⅴ类标准(GB3838—2002),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农村畜禽养殖和生活废弃物是造成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唐政等,20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丁愈;王庆安;佘红英;王东睿;张翔;;川中丘陵地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水环境容量研究——以黄腊溪小流域为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孙洁梅;王丽媛;凌娟;;秦淮河流域农业污染源调查及入河量计算[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03期

3 刘洪涛;;农业非点源污染及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4 张琪;钟晖;;云南星云湖南岸生态整治规划[J];环境保护科学;2011年03期

5 高惠明;崔惠敏;韩晓东;;王快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3期

6 郑松林;朱林飞;何春;;柴窝堡湖水质12年变化及改善措施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7 胡浩云;张学英;;浅谈人工湿地对面源污染中氮素的去除效果[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3期

8 黄秀梅;申广荣;周培;;基于模型的上海郊区地下水氮素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懋芳;小清河流域农业面源氮素污染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邱卫国;农业氮素流失规律及河网污染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壮行;不同宽度森林河岸带对土壤氮素截留转化效率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陈莉薇;垃圾渗滤液中氮素和重金属在弱透水层迁移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杨卫斌;施肥和降雨对伊通河流域农业种植区水中氮含量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4 丁森;位山灌区农田氮淋溶过程与地下水污染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虞波;苕溪流域农业面源水污染物总量分配专家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张宏华;重庆渝北区御临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郭鹏;基于Geodatabase农业面源污染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郑丽银;城市河道水源中氮素脱除技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董凤丽;上海市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滨岸缓冲带体系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罗琼芳;一株氨氧化菌的分离、生物学特性与系统发育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1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1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