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醇酯类挥发性有机物的大气氧化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701;O643.1
【部分图文】:
〇3与含C=C键的BVOCs的反应是从03加成到C=C开始的,??反应首先形成初级氧化物,之后通过两种途径快速分解为羰基和Criegee中间体,??如图1.2中给出异戊二烯与03反应的路径。对于具有内部双键的环烯烃(如a-蒎??烯),每个初级氧化产物分解可形成一个羰基取代的Criegee中间体。理论计算结??果表明PMCriegee中间体是一种羰基氧化物,对于单烷基取代的中间体而言,??这种Criegee中间体有顺式或反式两种构型。??产量丰富的Criegee中间体存在大量的反应路径[55-571包括(a)Criegee中间体??碰撞稳定(如图1.5中路径(4)),(b)二烷基和单烷基取代基的Criegee中间体、异??构化为“热”的过氧化氢,然后分解为0H自由基和取代烷基自由基(如图1.2中路??、?径(5)),(c)重新排列成“热”醋,然后分解。(如在异戊二烯反应中,03加成到另一??个(3,4)双键之后,就形成了0一££中间体([(:出=(:((:出)<:只00]*)。此夕卜,对于??7??
§3.2实验部分??§3.2.1实验仪器及方法??实验基于石英流动管开展,实验装置如图3.1所示。流动管由静管(内径:??36mm,长:100cm)和动管(内径:4mm,长:120cm)两部分组成。特定浓度的??臭氧和VOCs事先通过配气系统通入两个Teflon气袋中,由流动管后端的隔膜??泵(GM-1.0A,天津津腾)提供动力,臭氧和VOCs气流分别经动管和静管进入流??动管反应区进行反应,流量计控制两路气体的流量分别在0.5?L/min和1.6??L/min。动管末端设计有一系列发散排布的小孔用于反应气流的快速混合。通过??电动位移台(SC300-丨B,卓立汉光)控制动管在水平位置上前后移动从而改变反??应区域长度。动管在某处位置时对应的反应时间由反应区域长度和流动管内气体??流速计算得到。流动管管内气体雷诺数??34??
molecule?crrr3。在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利用臭氧分析仪监测反应过程中〇3浓??度随动管在不同位置(对应于反应不同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到不同初始有机物浓??度条件下反应的准一级曲线,结果如图3.3所示。图中每条直线线性关系都很好,??直线的斜率表示准一级的反应速率/T。??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产叶醇急待开发[J];国内外香化信息;2002年07期
2 施友钟;;叶醇的合成和应用[J];香料香精化妆品;1990年03期
3 张国安;崔汉兴;廖新成;赵文献;;青香香料叶醇的生产及研究[J];辽宁化工;1988年06期
4 尚秀娴;;氢化法制取叶醇的气相色谱分析[J];陕西化工;1989年04期
5 余康;黄起鹏;;叶醇的合成[J];广州化工;1989年03期
6 吴仲芳;孔繁蕾;;叶醇的合成路线[J];江苏化工;1989年02期
7 李正名;蒋益民;;叶醇及其衍生物的立体有择合成[J];化学通报;1989年12期
8 张合亮;赵祥忠;宋俊梅;;无花果叶醇提物在无花果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技;2015年01期
9 肖梅;;叶醇开发与应用前景广阔[J];化工文摘;2002年02期
10 汪家铭;叶醇开发应用前景广阔[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启磊;叶醇酯类挥发性有机物的大气氧化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李君珂;花椒叶醇提物对白鲢咸鱼加工中脂质氧化和内源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九梅;构树叶醇提物凝胶剂的制备和抗炎作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2 张卫卫;乙酸叶醇酯生产工艺研究及中试设计[D];燕山大学;2014年
3 水栋;枸杞叶醇提物中对小胶质细胞保护作用成分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阿布来提·阿布力孜;榅桲叶醇提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5 赵海;叶醇中间体-β-乙酰丙烯酸的合成[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6 许建文;甲基吡喃的合成以及开环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孔秋玲;紫果西番莲叶抗焦虑药效研究及其机制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8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