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采样和室内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不同数据挖掘途径,如经典统计学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等,结合地统计学Kriging插值预测,分析了江西省主要茶区土壤和茶鲜叶(新叶和老叶)中的铜(Cu)、铅(Pb)、镉(Cd)、砷(As)、汞(Hg)、铬(Cr)六种重金属的整体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影响因素、空间变异特征、空间分布预测和污染发展时间预测,并在此过程中首次提出了茶鲜叶限量值应不同于现行商品茶限量标准,并分析了拟定值建议。茶鲜叶是制茶的直接原料,其重金属现状的评价和预测更有利于反映江西茶产业面临的重金属基础风险状况,为保证安全饮茶和吃茶提供第一手基础数据。从茶叶安全监管的角度,防范风险比事后监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首次在全省主要茶区进行茶鲜叶及土壤的野外采样,以及重金属含量调查和评估,并据此进行预测预警,有利于事前防范重金属污染的发展,及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和解决方案,减少污染治理成本,并有助于更好规划和分级利用宜茶园区,可以为江西茶叶发展、政策研究提供一定实际参考。现将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1)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NIPI)法、多变量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对应分析),分别从原始含量、污染指数、重金属多变量集合特征等方面进行江西省主要茶区土壤和茶鲜叶的重金属污染评价。综合结论表明,江西茶园土壤和茶鲜叶重金属含量,在基于人为划定的5个茶区间有一定差异但自然地域界线不明显,且各区均有污染水平差异显著的各类茶园。显示了茶园管理水平的差异及管理的重要性。从平均值和中值来看,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肥力均为上层(0~20cm)土壤大于下层(20-40cm),但有显著差异的只有全氮、有效磷、有效Pb和有效Cd,空间变异也以中等强度为主,说明江西茶园土壤受一定人为活动影响,但目前的污染增加尚并不十分显著和严重。经上层土壤NIPI分析,采样茶区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是:分别有47.7%、77.3%和100%的茶园满足有机茶、绿色茶和无公害茶生产环境土壤重金属要求。下层土壤情况更好。各茶区土壤总体污染程度接近,但主要污染元素不同,As污染指数最高,其次为Cr。赣北茶园土壤Cr的高污染可能与肥料等因素有关。赣南以钨矿、稀土、金矿等储存丰富,因此As的高污染更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由于处于中等空间变异,也与人为因素有一定关系。 (2)探讨并拟定了比商品茶叶更严格的限量值进行鲜叶重金属评价以提高可信度,江西茶新叶综合污染指数NIPI为0.99,总体未污染,但警戒水平高;种植环境比较平均良好,路边组与高山组无显著差异;老叶有轻度污染,在进一步以粗老茶加工茶叶食品、加工全茶粉时应引起重视。老叶与新叶的Cu、Pb、Hg、Cr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生长期的累积明显;分别有11.4%和6.8%的茶园新叶Cu和Cr轻度污染(2≥NIPI1);全省Cu、Cr轻度污染,Pb为警戒水平(0.6NIPI≤1),而Cd、As、Hg状况安全(NIPI≤0.6)。 (3)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江西省主要茶区土壤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采样区上层土壤肥力IFI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64和0.63,属于中上肥力等级。各主要茶区中,只有A区肥力中下等,而C区肥力高,其余均在中上肥力。其中,赣东北B区肥力差别最大,反映该区域施肥及管理水平差异大。从中值和均值来看,采样茶园的土壤pH值适中偏酸,有机质、全钾、碱解氮含量很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钾、全磷含量偏低,有效磷含量很低;据此,建议江西茶园①氮肥充足,不需要增施有机肥;②应整体加强磷肥、钾肥施用量及监测管理;③注意监测并着手改良土壤过酸性发展,投入不足和管理粗放的老茶园,尤其要通过适量施用石灰或灰壳等,以中和土壤酸性,使之适宜茶树的生长。根据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指标IFI对江西茶园土壤上层肥力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普通Kriging插值预测,结果显示,中东部整体肥力高于西部,婺源县为高值中心之一,全省西北部茶区应注意加强施肥管理,提高肥力整体水平。 (4)结合采样调查和记录,以Pearson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为基础,对江西主要茶区土壤和茶鲜叶六种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区内土壤主要污染重金属为Cr、As,来自成土母质以及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如赣北的工业企业排污污灌、废水废气飘尘、农业活动过程中频繁施用的农药、化肥,赣南丰富的矿藏影响等。茶鲜叶以老叶重金属为主要污染物,老叶与土壤重金属有一定显著相关性,新叶虽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微弱,但新叶与老叶同一重金属间均显著正相关,说明茶鲜叶重金属具有随时间积累特性,生长年限越长,积累越多,并且有可能伴随生长代谢从老叶向新叶转移。因此对土壤重金属带来污染的污染源如成土母质、研究区排污、农业活动过程中施用的农药、化肥、以及汽车尾气、煤烟飘尘也间接成为茶新叶重金属的来源。 (5)相关分析显示土壤pH值可以影响茶树植物的代谢对鲜叶重金属积累产生影响。改善茶园土壤pH,减缓土壤酸化趋势,不仅有助于改善江西茶园有效磷的低含量现状,也对新叶、老叶Pb、Cd、Hg等重金属含量有显著抑制或控制作用。同一种的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和肥力指标,土壤上下层数据间均显著正相关,显示上下层土壤之间元素及肥力存在渗透转移可能;因子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上下层同种重金属列于同一公因子中,说明土壤上下层污染同源;主动吸收为主的新老叶Cu与Cr等另外五种重金属不同源。 (6)基于GIS的地统计空间分析,采用普通Kriging方法插值预测了江西茶园土壤和茶新叶重金属的空间变异变异状况,预测误差上ME、MSDE均较小,大多接近0,RMSDE接近1,比较理想。不过RMSE和ASDE虽然接近,但数值偏高,显示该预测精度指标尚不够理想,分析原因,可能与赣北与赣中区域之间采样点距离过大有一定关系。补充赣中泰和县、新余等地采样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采用NIPI阂值2(即超过绿色茶环境限量要求)构建土壤上层和下层综合污染水平预测,指示Kriging插值显示,赣西南部分地区,土壤上层综合污染水平有65.6%的概率大于2,达到中度污染,不能满足绿色茶生产环境要求。其余地区均符合绿色茶生产要求。土壤下层综合污染水平明显好于上层,说明江西目前人为活动造成的污染尚停留在表层土壤,及时关注重金属控制为时未晚。采用NIPI阈值0.6(安全水平,即新拟茶新叶限量的60%)构建新叶和老叶综合污染水平预测,指示Kriging插值显示,茶新叶和老叶污染超出安全限的概率较高的地区均在南昌周边呈发散性分布,反映了工业化水平、人为活动对茶鲜叶重金属也产生影响。 (7)基于时相的污染物含量预测研究。利用情景分析法分别按乐观情景和无突变情景预测了研究区2025年土壤和茶新叶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全省空间变异分布,同时绘制了相关的Kriging插值预测图。结果表明即使在乐观情景下即所有污染物停止输入,逐步自然净化,到2025年区内上层土壤重金属中值和均值下降也不非常明显,降低率在2.4%~14.5%之间;但茶新叶中值基本无变化。而在无突变情景下即保持现状不变,到2025年区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更加严重,上层土壤Cr、Hg、As、Cd及茶新叶Cu、Cd、As、Cr超过无公害茶园环境或茶叶最高限量的比例分别增加至2.3%、6.8%、22.7%、2.3%和45.5%、2.3%、4.6%、68.2%。江西茶园急需注意控制重金属发展,重点是As、Cr,不产生恶化,2025年茶新叶才可以保持以绿色茶、有机茶产品为主。 (8)运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探讨并首次建立了超声波辅助消解—原子光谱法快速测定茶叶Hg和Pb的方法。茶叶Hg最优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6 min、超声时间8.1 min,超声温度70.5℃,HN03:H202(1:1,V/V)4.4 mL,称样量300 mg,超声频率40kHz。茶叶Pb最优提取条件为:200mg样品中加入HN03:H202(1:1,V/V)5mL浸泡6min、78℃超声8.4min,超声频率40kHz。经鲜叶及商品茶测定检验,超声辅助消解法与国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但大大缩短消解时间,减少试剂消耗和污染。 经过几年的摸索研究工作,在下列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1)本研究是首次针对江西全省主要茶区野外自然生长的茶鲜叶进行采样调查。不同于盆栽试验,能更直接反映江西商品茶生产的直接原料目前的重金属含量状况。为评价本省茶叶原料质量,反映茶产业管理水平、寻找重金属污染发展控制因素及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参考。 (2)通过GIS技术,首次插值计算描绘了江西茶新叶、茶园土壤Cu、Pb、Cd、As、Hg、Cr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图,以及基于六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NIPI)的污染概率图。利用空间预测图和污染概率图联合界定了研究区各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或程度,为污染修复和补充采样提供了决策信息,在研究手段上具有集成创新。同时,将经典统计分析、多变量分析(如聚类、对应分析、判别分析)和模糊数学等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茶园重金属和肥力的评价,更有利于从集合角度获取宏观评价结果,在研究思路上有一定集成创新。 (3)首次提出了茶鲜叶重金属限量评价标准的问题并拟定了新的三级评价指标。提出应在现有有机茶、绿色茶、无公害茶限标的基础上考虑扣除后期加工污染的影响程度,采用更严格的限量值。有利于解决目前茶鲜叶重金属与商品茶重金属评价时标准混用的不严格性。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X833;X835
【部分图文】: 010020q口........「一一一一一—Km图2.1由 SRTM90m提取的江西地貌下采样点分布图2.2.1.3样品制备2.2.1.3.1茶鲜叶样制备鲜叶经自来水轻柔清洗,超纯水洁洗3次:!飞燥箱预热至140‘C,将鲜叶样迅速送入「燥箱内(此时箱温卜降至约130OC),smin后打开箱门降温,拧制箱内温度80℃,直至烘二l几,然后取出摊凉,玛瑙研钵研磨,尼龙筛过筛。分别收集过20目、100日、200日筛样,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包装,袋层内放标签。2.2.1.3.2土壤样制备(l)风I‘:在风f几室将卜样放胃J几自色掀瓷盘或木盘
第2章研究材料与方法,农用地比重高,农用地中林地比重大;土地利用呈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地、城镇工矿用地等主要分布在平原、盆地、河谷地带及周边岗地与丘,林地、牧草地等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区域差异明显。西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压力;建设用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很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供给有限;低效用地、粗放用地现象仍有发生,节约集约用地的总体水平不高,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要求较为迫切;土地生态环境局部遭到污染和破坏。
0100200..........「一一一一一一Km图2.4由 SRTM90m提取的地貌下江西主要交通线及城市分布2.2.4.4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地形属性提取DEM数欲!:是[l前数字地形分析中计算各种地形地貌参数蛟普遍使用的数据源。s盯MgomoEM数奴‘{ljJ一到http:/zsrtm.csi.egiar.org/index.aspl几进了J:查询和免费卜载。分别是 ArclnfoASCll和GeoTiff格式,采用WGS84坐标系。卜载 AielnfoAsell格式一’!勺srtm--59_o7.zip,srtm_59_OS.zip,srtm--6o_o7.zipsrtm--6o_OS.zip,解J一、、丫I:AreMapg.2,1“转化成{jJ)t格格式(AreToolbox‘},的 ConversionTOols一 Toraster卜rl勺 ASClltoraster),拼接(AieToolbox‘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文;高熹;高晓余;肖春;陶玫;李正跃;吴国星;周红杰;;云南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的监测与污染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2 周脚根;宋变兰;尤冬梅;;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3 曾珍英;江艳;刘涛;;基于Landsat_TM影像的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4 刘爱国,花日茂;农药降解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李新举,刘宁,王霖林,张雯雯,秦泗瑜;日照茶树种植区土壤pH值及养分的变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6 杜加强;滕彦国;王金生;;德兴地区土壤重金属人为污染的地球化学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5期
7 钟慕尧;黄树才;杨民胜;陈少雄;吴志华;;尾巨桉、马占相思和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比较[J];桉树科技;2006年02期
8 齐淑华,刘宇红,王增辉,贾红震;农药降解的GM(1,1)模型[J];标准化报道;2000年01期
9 陈宗懋,吴洵;关于茶叶中的铅含量问题[J];中国茶叶;2000年05期
10 石元值;我国茶叶中铅含量研究及思考[J];中国茶叶;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春发;复合污染土壤环境安全预测预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成伟;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淖;长株潭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及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2 颜雄;洞庭湖区主要茶叶基地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陈婵婵;陕西茶园土壤养分与茶叶相应成分关系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戴钰婷;支持向量机在多元校正、QSAR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扬;苏州市茶园重金属现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林艳;基于地统计学与GIS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预测[D];中南大学;2009年
7 王刚;西湖区不同茶园茶叶铅含量及其来源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徐敬敬;基于GIS的崇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肥力综合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86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