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国Ⅴ重型货车尾气中颗粒物数量排放特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18:18
   基于颗粒物实时分析系统(SEMTECH-CPN),通过对深圳国Ⅴ重型货车在城市道路行驶工况下尾气中颗粒物(PM)排放数量进行测试,分析了不同尾气温度、节气门开度、行驶速度和比功率区间下国Ⅴ重型货车尾气中PM数量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国Ⅴ重型货车PM数量的排放速率随着尾气温度升高和节气门开度增加而相应上升,在150℃以上尾气温度区间内1、2号车PM数量的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150℃以下温度区间内数值的18.8倍和84.7倍,在90%~100%节气门开度区间内1、2号车PM数量的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0%~10%节气门开度区间内数值的4.1倍和23.8倍;国Ⅴ重型货车PM数量的排放速率随着行驶速度增加而相应上升,在高速区间(60~90 km/h)内1、2号车PM数量的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低速区间(0~30 km/h)内数值的10.0倍和25.5倍;国Ⅴ重型货车PM数量的排放因子随着行驶速度增加先下降再上升,在低速区间和高速区间内1号车PM数量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中速区间(30~60 km/h)内数值的2.3倍和3.7倍,在低速区间和高速区间内2号车PM数量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中速区间内数值的2.0倍和6.6倍;国Ⅴ重型货车PM数量的排放速率和排放因子在负比功率区间内变化不大,而在正比功率区间内逐渐上升,在正比功率区间内1、2号车PM数量的平均排放速率分别是负比功率区间内数值的2.9倍和10.2倍,而在正比功率区间内其PM数量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是负比功率区间内数值的1.9倍和5.6倍。
【部分图文】:

货车,尾气,废气


本实验采用美国Sensors公司的颗粒物实时分析系统(SEMTECH-CPN),选择深圳“国Ⅴ+DPF”重型货车(以下简称国Ⅴ重型货车)在选定城市路线上往返行驶,对国Ⅴ重型货车尾气中PM数量排放进行测试。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测试车辆排放的尾气经过排气管后,由连接管道全部进入废气流量计(SEMTECH-EFM)测量废气流量和排气温度,废气流量计内部的取样管对废气进行取样,并传递给SEMTECH-CPN进行PM数量浓度的实时分析;安装在车辆上的温湿度计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分别对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测试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测量,并将信号传递到SEMTECH-CPN中,该系统经过计算得出PM数量的瞬时排放速率;测试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中的相关数据也通过车内控制模块(SEMTECH-ICM)从车载诊断系统(OBD)接口读取,并传递到SEMTECH-CPN中;专用的笔记本电脑连接SEMTECH-CPN,进行系统调零、仪器标定和实时监控,并收集与储存实验数据。1. 2 实验车辆

路线图,货车,尾气,路线


测试过程中,环境空气压力波动区间为0.978×105~0.989×105 Pa,环境温度波动区间为31.6~37.2℃,环境湿度波动区间为29.8%~44.4%。车辆载荷采用配重铁块进行模拟加载,配重总质量为测试车辆载重量的50%。2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速率,车辆,发动机


测试车辆PM数量的瞬时排放速率与测试车辆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1号车在测试道路上PM数量瞬时排放速率和行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见图3。由图3可见,从数据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1号车PM数量的排放速率高峰值主要出现在行驶速度较高的高速公路行驶阶段,而在行驶速度较低的城市主干道和城市快速路行驶阶段1号车PM数量的瞬时排放速率相对较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规律[16-19]。这主要是因为测试车辆在高速公路上持续高速行驶时,发动机负荷增大,使发动机燃烧室温度升高,燃料分子发生离解的概率远远大于其聚合的概率,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引起一系列链分支反应和链终止反应,并形成一些基团,构成排气微粒的核心[20],最终导致测试车辆的PM排放数量随发动机燃烧室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PM数量的瞬时排放速率快速上升,当车速在60 km/h以上时,测试车辆PM数量的瞬时排放速率的平均值是30 km/h以下时数值的10.0倍;此外,测试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负荷大,发动机转速高,进气和喷油的质量加大、频率加快,细小的波动更容易导致较大的油气混合变化,从而导致测试车辆PM数量的瞬时排放速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钟祥麟;李君;李伟;;轻型柴油车PM2.5排放特性研究[J];汽车技术;2015年12期

2 王刚;郎建垒;程水源;姚森;王晓琦;;重型柴油车PM_(2.5)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2期

3 高龙;童亮;;北京市超限超载重型货车污染物排放因子模型分析与建立[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年07期

4 何立强;胡京南;祖雷;宋敬浩;陈东;;国Ⅰ~国Ⅲ重型柴油车尾气PM_(2.5)及其碳质组分的排放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3期

5 姚志良;王岐东;张英志;申现宝;丁焰;贺克斌;;负载对实际道路重型柴油车排放的影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年03期

6 汪云;魏明锐;孔亮;;分形理论在柴油机排气微粒生成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刚;郎建垒;程水源;姚森;王晓琦;;重型柴油车PM_(2.5)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2期

2 杨柳;徐洪磊;;港口营运期PM_(2.5)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年04期

3 Dong Dong;Min Shao;Yue Li;Sihua Lu;Yanjun Wang;Zhe Ji;Dagang Tang;;Carbonyl emissions from heavy-duty diesel vehicle exhaust in China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4年01期

4 郭栋;商强;高松;王晓原;房海涛;;机动车颗粒物排放控制策略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S2期

5 刘俊女;董黎明;陈诗梦;;柴油机颗粒物及重金属比排放特征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立强;胡京南;祖雷;宋敬浩;陈东;;国Ⅰ~国Ⅲ重型柴油车尾气PM_(2.5)及其碳质组分的排放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3期

2 于艳;王秀艳;杨文;;天津市机动车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2期

3 王燕军;吉喆;尹航;丁焰;苏盛;钱立运;王军方;;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因子测量的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4 WANG ZiFa;LI Jie;WANG Zhe;YANG WenYi;TANG Xiao;GE BaoZhu;YAN PinZhong;ZHU LiLi;CHEN XueShun;CHEN HuanSheng;WAND Wei;LI JianJun;LIU Bing;WANG XiaoYan;WAND Wei;ZHAO YiLin;LU Ning;SU DeBin;;Modeling study of regional severe hazes over mid-eastern China in January 2013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4年01期

5 WANG YueSi;YAO Li;WANG LiLi;LIU ZiRui;JI DongSheng;TANG GuiQian;ZHANG JunKe;SUN Yang;HU Bo;XIN JinYuan;;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January 2013 heavy haze pollution episode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4年01期

6 李新兴;孙国金;王孝文;田伟利;张清宇;焦荔;;杭州市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分担率[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9期

7 王军方;丁焰;尹航;谭建伟;张海燕;殷宝辉;;公交车实际道路颗粒物排放的数浓度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2年11期

8 王志娟;韩力慧;陈旭锋;程水源;李悦;田川;谢慧;;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_(2.5)的特性和来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5期

9 周磊;王伯光;汤大钢;;重型柴油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排放的控制[J];环境科学;2011年08期

10 蔡皓;谢绍东;;中国不同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莹莹;;关于加强乌鲁木齐市重型货车排放监管的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年04期

2 陆小玲;;噪音赔偿[J];源流;2006年03期

3 巴利萌;邓顺熙;汪晶发;宋慧;;渭南主城区道路积尘负荷及交通扬尘颗粒物排放[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0年03期

4 刘腾述;;重型货车排放技术的发展[J];汽车与配件;2009年34期

5 姚勇;邸敏艳;;汽车柴油机Urea-SCR催化剂的对比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2年02期

6 ;2020年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第Ⅰ部分 机动车排放情况[J];环境保护;2020年16期

7 林颖;丁卉;刘永红;林晓芳;沙志仁;缪神华;黄文峰;;基于车辆身份检测数据的单车排放轨迹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9年12期

8 于英鹏;邹杰;;排放因子法构建机动车多环芳烃污染清单——以江苏省为例[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9 薛佳平;蓝为平;徐君妃;;宁波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J];绿色科技;2013年05期

10 高龙;童亮;;北京市超限超载重型货车污染物排放因子模型分析与建立[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聪;基于COPERT4模型的山东省汽车尾气排放特征及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杨俊;广州市机动车尾气中氨气的排放因子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8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68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2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