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MW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及水分一体化回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3:07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燃煤机组提出了超低排放的要求。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湿法脱硫技术在脱除SO2的同时,增加了锅炉的水耗,由于脱硫塔出口的烟气湿度增大,烟气排入大气时引起了“石膏雨”和“白色烟羽”等环境问题。论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冷凝法,通过研发新型氟塑料烟气冷却器,开展了烟气余热及水分一体化回收技术研究。论文以天津国电津能热电厂的330 MW燃煤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烟气余热及水分一体化回收技术方案研究,在对比该机组采用常规低温省煤器、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旁路烟道低温省煤器3种余热利用方案的热力性能和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针对该机组提出了“分级布置、二次回收”的烟气余热及烟气水分一体化回收技术方案。研制开发了适用于烟气余热及水分一体化回收的新型氟塑料烟气冷却器。通过实验,对比了 DD防腐涂层、G3(搪瓷)防腐涂层和氟塑料换热管的耐酸腐蚀性能,确定了以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氟塑料管为基础研发新型烟气冷却器;针对中试试验,设计、制造了氟塑料烟气冷却器,搭建了中试试验台,进行了氟塑料烟气冷却器的传热、阻力及冷凝脱水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管径、薄壁厚的氟塑料管可极大提高传热效率,氟塑料烟气冷却器在冷却原烟气时传热系数达到150~163 W/(m2 ℃),冷凝净烟气时传热系数达到380~400 W/(m2 ℃);氟塑料烟气冷却器通过冷凝烟气可以实现烟气余热及水分的一体化回收,使烟气中的水分大量脱除。对烟气余热及水分一体化回收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烟气余热及水分一体化回收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了一体化系统投入与退出对机组运行特性的影响以及机组投入一体化系统后的变负荷特性,结果表明,烟气余热利用及水分回收一体化系统的投入,对火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原机组的控制系统无需改造即可保证机组正常运行。对系统的热经济学分析表明,投入一体化回收系统后,机组主要部件的单位(?)烟成本均有所下降,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在天津国电津能热电厂进行了烟气余热及水分一体化回收工程示范。通过系统连续运行9个月的数据分析和系统投入前后的机组性能试验对比,系统累计回收烟气冷凝水量26400吨,节约脱硫系统用水77%;在330 MW额定工况下可回收烟气中的水分6.4 t/h,发电煤耗降低3.09 g/(kW·h),脱硫塔出口固体颗粒物浓度为8.08 mg/Nm3,达到了超低排放10 mg/Nm3的标准。系统在回收烟气余热和水分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除尘功能,为燃煤锅炉颗粒物排放控制提供了新的路径。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621;X773
【部分图文】:
2.2机组概况??论文以天津国电津能热电厂为研究对象。该厂地处煤价较高的华北地区,由??2台330?MW燃煤供热机组组成,机组的热力系统图见图2-1。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采用平衡通风、四角??切圆燃烧方式,设计燃料为烟煤。锅炉以最大连续负荷(BMCR工况)为设计参数,??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102?t/h。汽轮机由东方汽轮机厂制造,型号为??C330/262-16.7/0.3/538/538.??该厂供热需求较大,自投产以来锅炉排烟温度始终较高,夏季非采暖期,满??负荷时排烟温度高达150?°C,冬季采暖期也达到了?135?°C,锅炉排烟余热的回收??潜力较大。??——??IP??I^LP??(^\)j???',??*???1?凝汽器????*?,?n?1H,?H2?w?H3?fA?”?H5?”H6?”?H7?
将常规低温省煤器系统称为“方案1”。如前文所述,该系统利用烟气的余??热加热凝结水,凝结水的引出和返回机组热力系统的位置不同,节能效果也不同。??为此,本文结合机组的实际情况,选择在实际工程应用较多的如图2-3所示的方??案进行研究。??—??ip??1?一2xlp?——??'''n^”??'―?1?凝汽器??ifflW?H2?W?H3?,'?H5?,'?H6?”?H7?”?H8?凝结水栗?|??Y???电除尘?——??低温省煤器?引风机??图2-3常规低温省煤器余热利用系统图??Fig.2-3?Diagram?of?traditional?low?temperature?economizer?system??如图2-3所示,低温省煤器布置在空气预热器与电除尘器之间,从8#低加出??口引出一定比例的凝结水来吸收锅炉排烟余热,冷却排烟至约90?°C,凝结水被??加热后与7#低加出口凝结水汇合一同进入6#低加。??2.3.2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余热利用系统??将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余热利用系统称为“方案2”,如图2-4所示。?????IP??f^^?LP?????zrw?rr^?”??'?1?凝汽器丨?? ̄ ̄ ̄y!??1?*-—*l—1?*■—1?*—--*-—*■—l?'「????低温省煤器」t烟水换热器烟????丨u?除尘??(a) ̄?(〇) ̄^脱硫?ift)?JLjl??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从图2-4可以看出,该方案将低温省煤器布置于除尘器与引风机之间,加热??从8#低加出口引出的15%凝结水,凝结水随后再引入到5#低加入口。在省煤器??后加装以水作为传热媒介的“水媒式暖风器系统”。水在布置在烟道中烟水冷却??器内加热升温,回收低温排烟余热,降低排烟温度。再利用暖风器将水从烟气冷??却器中吸收的热量加热空预器进风,提高空气温度。??方案2的热力参数见表2-4。??表2-4方案2主要换热器的热力参数???Table?2-4?Thermal?parameters?of?main?heat?exchangers?in?scheme?2???组件?入口烟(风)温/°C?出口烟(风)温/°C?入口水温/°C?出口水温/°C??低温省煤器?150.00?106.82?84.29?119.00??烟水换热器?106.82?90.00?59.72?72.58??暖风器?24.53?43.69?72.58?59.72??2.3.3旁路烟道低温省煤器余热利用系统??“”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0134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621;X773
【部分图文】:
2.2机组概况??论文以天津国电津能热电厂为研究对象。该厂地处煤价较高的华北地区,由??2台330?MW燃煤供热机组组成,机组的热力系统图见图2-1。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采用平衡通风、四角??切圆燃烧方式,设计燃料为烟煤。锅炉以最大连续负荷(BMCR工况)为设计参数,??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102?t/h。汽轮机由东方汽轮机厂制造,型号为??C330/262-16.7/0.3/538/538.??该厂供热需求较大,自投产以来锅炉排烟温度始终较高,夏季非采暖期,满??负荷时排烟温度高达150?°C,冬季采暖期也达到了?135?°C,锅炉排烟余热的回收??潜力较大。??——??IP??I^LP??(^\)j???',??*???1?凝汽器????*?,?n?1H,?H2?w?H3?fA?”?H5?”H6?”?H7?
将常规低温省煤器系统称为“方案1”。如前文所述,该系统利用烟气的余??热加热凝结水,凝结水的引出和返回机组热力系统的位置不同,节能效果也不同。??为此,本文结合机组的实际情况,选择在实际工程应用较多的如图2-3所示的方??案进行研究。??—??ip??1?一2xlp?——??'''n^”??'―?1?凝汽器??ifflW?H2?W?H3?,'?H5?,'?H6?”?H7?”?H8?凝结水栗?|??Y???电除尘?——??低温省煤器?引风机??图2-3常规低温省煤器余热利用系统图??Fig.2-3?Diagram?of?traditional?low?temperature?economizer?system??如图2-3所示,低温省煤器布置在空气预热器与电除尘器之间,从8#低加出??口引出一定比例的凝结水来吸收锅炉排烟余热,冷却排烟至约90?°C,凝结水被??加热后与7#低加出口凝结水汇合一同进入6#低加。??2.3.2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余热利用系统??将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余热利用系统称为“方案2”,如图2-4所示。?????IP??f^^?LP?????zrw?rr^?”??'?1?凝汽器丨?? ̄ ̄ ̄y!??1?*-—*l—1?*■—1?*—--*-—*■—l?'「????低温省煤器」t烟水换热器烟????丨u?除尘??(a) ̄?(〇) ̄^脱硫?ift)?JLjl??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从图2-4可以看出,该方案将低温省煤器布置于除尘器与引风机之间,加热??从8#低加出口引出的15%凝结水,凝结水随后再引入到5#低加入口。在省煤器??后加装以水作为传热媒介的“水媒式暖风器系统”。水在布置在烟道中烟水冷却??器内加热升温,回收低温排烟余热,降低排烟温度。再利用暖风器将水从烟气冷??却器中吸收的热量加热空预器进风,提高空气温度。??方案2的热力参数见表2-4。??表2-4方案2主要换热器的热力参数???Table?2-4?Thermal?parameters?of?main?heat?exchangers?in?scheme?2???组件?入口烟(风)温/°C?出口烟(风)温/°C?入口水温/°C?出口水温/°C??低温省煤器?150.00?106.82?84.29?119.00??烟水换热器?106.82?90.00?59.72?72.58??暖风器?24.53?43.69?72.58?59.72??2.3.3旁路烟道低温省煤器余热利用系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梁江涛;杜亦航;杨立军;杜小泽;;耐腐蚀塑料换热器性能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年09期
2 刘华;周贤;付林;;烟气与水冷凝换热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15年07期
3 陈海平;仲雅娟;周亚男;兰俊杰;杜文韬;;复合膜法火电厂烟气捕水性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力;2015年07期
4 熊英莹;谭厚章;许伟刚;张方炜;李英伟;王自宽;;火电厂烟气潜热和凝结水回收的试验研究[J];热力发电;2015年06期
5 宋晓娜;韩宇;张晨旭;徐钢;刘超;杨勇平;;电站余热利用方案的热力学对比分析[J];热力发电;2014年08期
6 陈林;孙颖颖;杜小泽;魏高升;杨立军;;回收烟气余热的特种耐腐蚀塑料换热器的性能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7期
7 宋景慧;阚伟民;许诚;徐钢;宋晓娜;;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与空气预热器综合优化[J];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8 杨勇平;黄圣伟;徐钢;张晨旭;杨志平;;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和优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9 贾红书;付林;张世钢;;开式吸收式热泵及在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3年12期
10 张润盘;董丽娟;辛建华;赵荣中;田宇;;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案研究[J];热力发电;2013年11期
本文编号:2870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7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