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施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0:45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环境教育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中国的环境教育起步较晚,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环境教育的原创性理论研究和“本土化”实践研究明显薄弱。本项研究采用文理结合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对环境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活动两个基本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理论研究层面,本项研究根据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将国际环境教育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六个阶段,将中国环境教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本项研究建构了环境教育学的理论原点和发展基石框架,论证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前和未来环境教育发展的基石,指出了从环境教育的理论原点出发应特别注意在环境教育中倡导关注环境系统的环境教育理念,特别注意在环境教育中做到教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本项研究建构了环境教育学理论框架下的三维体系,对环境教育的基本实施途径分别从时间、空间和形式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实践研究层面,本项研究对江苏省的环境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就社会公众的环境素养、环境行为和对环境教育的总体认识,以及学校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和社区环境教育的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当前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环境教育解读,提出了课程改革中环境教育融入的三条基本原则;提出了创建“绿色大学”的内涵、原则、基本理念以及着重处理好的关系;提出了创建“绿色社区”的功能定位和目标选择;提出为了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之路,必须大力开展具有本国、本地区特色“本土化环境教育”的命题。 地理科学始终将环境系统、全球环境问题、人地关系问题等作为学科研究的主要任务,面向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系统则自然成为地理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地理科学工作者理应关注环境问题与环境教育,而重视并实践环境教育应该是地理教育未来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X-4
【文章目录】:
摘要
目录
前言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内容和目标
    三、 研究方法和实际工作
    四、 主要成果与结论
第一篇 环境教育的发展轨迹追溯
    第一章 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轨迹
        一、 早期环境教育发展时期(1962年以前)
            1 萌芽阶段(1948年以前)
            2 诞生阶段(1948-1961年)
        二、 第一代环境教育时期(1962-1986年)
            1 前期发展阶段(1962-1974年)
            2 快速发展阶段(1975-1986年)
        三、 第二代环境教育时期(1987年至今)
            1 酝酿阶段(1987-1991年)
            2 成熟阶段(1992年至今)
        四、 对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轨迹的认识
        五、 小结
    第二章 中国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一、 起步阶段(1972-1982年)
        二、 成长阶段(1983-1991年)
        三、 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四、 对中国环境教育发展历程的认识
        五、 小结
    第三章 环境教育走势分析
        一、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范例
        二、 环境教育必须定向于可持续发展教育
            1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分析
            2 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三、 从弱到强--两种可持续发展范式及中国环境教育的目标定向
            1 弱可持续性范式
            2 强可持续性范式
            3 对两种可持续发展范式的思考
            4 中国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教育
        四、 小结
第二篇 环境教育的理论解析
    第四章 当前和未来环境教育的基石--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二、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刻内涵
            1 代表性论点
            2 关注点和关键点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教育
            1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
            2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石的环境教育的基本特征
        四、 小结
    第五章 环境科学视野中的环境教育
        一、 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 关于环境概念的界定和认识
            2 关于环境问题的认识
            3 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 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分析
            1 环境系统的界定与结构模式
            2 环境系统的功能分析
        三、 人类环境行为分析
            1 从环境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分析人类的环境行为
            2 人类行为与环境关系的讨论
            3 人类的行为模式与环境行为分析
        四、 环境科学理论与环境教育
            1 学科内涵更加深刻
            2 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3 研究方法更加多样
        五、 关注环境系统的环境教育理念
            1 培养环境意识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基础
            2 建构关注环境系统的理念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根本
        六、 小结
    第六章 教育科学视野中的环境教育
        一、 始终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科学理论
        二、 支持环境教育发展的教育科学理论
        三、 环境教育的学科性质辨析与课程模式建构
            1 环境教育的学科性质辨析
            2 环境教育的课程模式建构
        四、 环境教育的教学性与教育性讨论
            1 环境教育的教学性
            2 环境教育的教育性
            3 环境教育必须走向教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五、 小结
    第七章 哲学视野中的环境教育
        一、 环境系统中的人类自然观变革
            1 听命自然--“拜物自然观”
            2 自然优势--“自然中心论”
            3 征服自然--“人类中心论”
        二、 中国古代自然观与西方自然观之比较
            1 “道法自然说”与“环境决定论”
            2 “天人互胜说”与“环境可能论”
            3 “人定胜天说”与“人类决定论”
            4 “天人合一说”与“人地协调论”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所倡导的自然观
            1 发展观
            2 持续观
            3 公平观
            4 系统观
            5 和谐观
        四、 小结
    第八章 其他学科对环境教育的贡献
        一、 生态学与环境教育
        二、 地理学与环境教育
        三、 小结
    第九章 环境教育三维体系建构
        一、 时间维度
            1 儿童环境教育
            2 中学环境教育
            3 大学环境教育
            4 终身环境教育
        二、 空间维度
            1 学校环境教育
            2 家庭环境教育
            3 社区环境教育
        三、 形式维度
            1 课堂环境教育
            2 非课堂环境教育
        四、 小结
第三篇 环境教育的实施案例研究
    第十章 江苏省环境教育现状调查
        一、 调查目标与方法
            1 目标定位
            2 问卷设计
            3 抽样方法
            4 统计分析方法
        二、 调查数据与样本分析
        三、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 公众对环境教育总体认识的分析与讨论
            2 关于学校环境教育的分析与讨论
            3 关于家庭环境教育的分析与讨论
            4 关于社区环境教育的分析与讨论
            5 关于环境素养和环境行为的总体分析与讨论
        四、 小结
    第十一章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环境教育实践
        一、 学校概况
        二、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概况
        三、 学校行动计划的设计与实践
            1 成立“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领导小组
            2 确定“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总目标
            3 明确“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的具体目标和途经
            4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进程
        四、 小结
    第十二章 新课程标准环境教育解读
        一、 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环境教育理念
        二、 新课程标准中的环境教育理念
            1 案例1--语文课程
            2 案例2--物理课程
            3 案例3--历史与社会课程
            4 案例4--艺术课程
        三、 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的环境教育融入
            1 主体性与渗透式相结合
            2 模块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
            3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四、 小结
    第十三章 创建“绿色大学”行动研究
        一、 “绿色大学”的内涵
            1 营造和谐氛围是先导
            2 倡导绿色教育是关键
            3 共建社区环境是保障
            4 建设绿色校园是基础
        二、 创建“绿色大学”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2 全员性原则
            3 全程性原则
            4 特色性原则
        三、 创建“绿色大学”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 学校领导“绿色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
            2 学校基础条件与“绿色大学”标准之间的关系
            3 校园环境建设与创建“绿色大学”之间的关系
        四、 创建“绿色大学”的基本理念
            1 整体设计,确定校园总体规划
            2 改建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 以人为本,努力建设生态校园
            4 良性互动,发挥创建整体效益
        五、 小结
    第十四章 创建“绿色社区”行动研究
        一、 “绿色社区”的背景分析
            1 国际背景
            2 国内背景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 “绿色社区”的功能定位
            1 人文关怀的时空体现
            2 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3 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
            4 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 “绿色社区”的目标选择
            1 按照绿色理念营建绿色建筑,创设生态健康的人居环境
            2 完善社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3 加强社区绿化、美化和净化,构建现代绿色生活模式
        四、 小结
    第十五章 结论与讨论
        一、 关于环境教育的发展轨迹
            1 关于国际环境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
            2 关于中国环境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 关于环境教育的理论建构
            1 关于环境教育学的理论原点和发展基石
            2 关于环境教育实施途径的三维体系建构
        三、 关于环境教育的实施案例
            1 关于江苏省环境教育现状调研
            2 关于中学环境教育案例研究
            3 关于新课程标准与环境教育案例研究
            4 关于创建“绿色大学”行动
            5 关于创建“绿色社区”行动
            6 关于“本土化环境教育”
        四、 本项研究的主要特点和贡献
        五、 深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环境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2: 环境教育调查统计分析一览表
        附表2-1 学生与成人对环境教育认识状况的比较
        附表2-2 学生与成人对学校环境教育认识状况的比较
        附表2-3 学生与成人对家庭环境教育认识状况的比较
        附表2-4 学生与成人对社区环境教育的认识状况比较
        附表2-5 学生与成人在环境素养、参与意识及行为等方面调查结果的比较
        附表2-6 学生与成人获取环保信息和接受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比较(%)
        附表2-7 学生与成人对我国当前环境问题产生最主要原因的看法比较(%)
        附表2-8 学生与成人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最重要途径的看法比较(%)
        附表2-9 不同年级学生对环境教育认识状况的比较
        附表2-10 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校环境教育认识状况的比较
        附表2-11 不同年级学生对家庭环境教育认识状况的比较
        附表2-12 不同年级学生对社区环境教育认识状况的比较
        附表2-13 不同年级学生在环境素养、参与意识及行为等方面的比较
        附表2-14 不同年级学生获取环保信息和接受环境教育主要途径的比较(%)
        附表2-15 不同年级学生对我国当前环境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的看法比较(%)
        附表2-16 不同年级学生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最重要途径的看法比较(%)
    附录3: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期间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蔺瑞瑞;南昌市社区环境教育模式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川林;中日大学环境教育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戴赟;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育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匡立余;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6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76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1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