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钙镉组合下镉对延胡索生长的影响及其在延胡索中的动态积累规律

发布时间:2020-11-11 19:29
   目的:探索钙(Ca)对镉(Cd)污染下延胡索生长的影响及其在不同部位Cd的吸收积累规律。方法:采用土培盆栽试验,设低Cd(1 mg/kg,Cd_1)、高Cd(20 mg/kg,Cd_2)2个施用水平和低Ca(50 mg/kg,Ca_1)、中Ca(100 mg/kg,Ca_2)、高Ca(200 mg/kg,Ca_3)3个施用水平,模拟分析不同浓度外源Ca处理对重金属Cd污染土壤中延胡索幼苗生物量及延胡索Cd含量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浓度Ca不同浓度Cd处理水平下,延胡索生长前期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量均为高Cd最低(Cd_2Ca_1Cd_1Ca_1,Cd_2Ca_2Cd_1Ca_2,Cd_2Ca_3Cd_1Ca_3),且低于对照;相同浓度Cd不同浓度Ca处理时,延胡索生长前期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量均为中Ca最高(Cd_1Ca_2Cd_1Ca_3Cd_1Ca_1,Cd_2Ca_2Cd_2Ca_3Cd_2Ca_1),且Cd_1Ca_2地下部分干物质量高于所有处理。延胡索各部位Cd的积累量在不同Ca-Cd组合背景下,地下部分呈现随时间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地上部分相反,出现增加的趋势;采收时地上与地下部分Cd含量大小顺序均为:Cd_2Ca_3Cd_2Ca_1Cd_2Ca_2Cd_1Ca_3Cd_1Ca_1Cd_1Ca_2对照。结论:延胡索规范化种植中应在保证其块茎Cd含量不超标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Cd土壤,同时施用适宜浓度的Ca可缓解Cd的毒害。
【部分图文】:

延胡索,干物质


延胡索各部位(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在不同钙镉组合处理下均随时间出现明显的动态变化,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延胡索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干物质积累规律基本一致,均为“S”型。在不同浓度镉和相同浓度钙处理水平下,延胡索生长前期地下部分干物质量高镉(Cd2Ca1、Cd2Ca2、Cd2Ca3)环境明显低于低镉(Cd1Ca1、Cd1Ca2、Cd1Ca3)环境。且延胡索地下部分干物质量在高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样,高镉水平中延胡索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也表现出抑制现象。由此可见,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能存在剂量效应。有研究[9,10]也表明,在高浓度镉存在的情况下,抑制植物生长,干物质量降低。高镉下生长的延胡索地下部分及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低于低镉组和对照组。此外低镉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低促高抑”的现象,即延胡索在低镉组,其地下部分生长前期干物质量均大于对照组。2.2 钙镉组合下镉在延胡索不同部位的积累情况

延胡索,动态,情况


延胡索各部位镉的积累量在不同钙镉组合背景值下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总体差异显著。地下部分呈现随时间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地上部分相反,出现随时间而增加的趋势(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延胡索在不同处理情况下其生长过程中镉的积累量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总体表现为:在相同钙素水平下,植株地下部分(块茎)和地上部分镉积累量均是高镉区大于大于低镉区。在相同镉素水平下,镉积累量在中钙范围内最小,说明中钙解毒作用最大。此外,从采收时地下部分(块茎)的镉积累量看(表2),高钙高镉(4.047 mg)、低钙高镉(2.475 mg)分别比中钙高镉(2.325 mg)高出0.74倍、0.06倍,高钙低镉(0.655 mg)、低钙低镉(0.445 mg)分别比中钙低镉(0.432 mg)高出0.52倍、0.03倍。高钙高镉(4.047 mg)、中钙高镉(2.325 mg)、低钙高镉(2.475 mg)分别比高钙低镉(0.655 mg)、中钙低镉(0.432 mg)、低钙低镉(0.445 mg)高出5.18倍、4.38倍、4.56倍。以上结果说明某种程度上钙与镉之间存在拮抗关系。就采收时地上部分的镉积累量看(表2),其大小顺序为高钙高镉>低钙高镉>中钙高镉>高钙低镉>低钙低镉>中钙低镉>对照。分析其耐性指数可知,在低镉的情况下,地下部分耐受镉的能力大于地上部分,表明延胡索利用地下部分器官在低镉背景值下对镉进行积累,而镉元素在高镉背景下从地下部分转移到地上部分。由于植株地下部分对镉的耐受能力有限,当镉浓度增加到一定量后,延胡索将根中的一部分重金属元素转移至其他部位,以确保根的正常生长。虽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各器官中的镉积累量差异显著,但在采收期则表现出差异不显著。因植物在生长过程会经历一个对环境中镉的适应过程,其体内的代谢机制在植物采收期后趋于平稳,其积累的镉处于稳态,镉环境不再影响镉的积累,这可能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从富集系数来看延胡索对于镉的积累能力,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这一特性有利于保证药材的质量。表2 钙镉组合下镉在延胡索植株各部位的积累情况(采收期) ( x ˉ ±s,n=3) 处理 耐性指数TI 富集因子BCF 镉累积量/mg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Cd0Ca0 1.000±0.015c 1.000±0.004c 0.850±0.002b 0.220±0.024a 2.147±0.04d 0.214±0.05e Cd1Ca1 1.091±0.031b 1.164±0.006b 0.830±0.011b 0.210±0.027a 2.307±0.01c 0.445±0.03d Cd1Ca2 1.214±0.005a 1.238±0.009a 0.740±0.024c 0.130±0.030b 2.161±0.01d 0.432±0.01d Cd1Ca3 1.044±0.007b 1.104±0.014b 0.970±0.027a 0.250±0.010a 2.667±0.05c 0.655±0.01c Cd2Ca1 1.029±0.006b 1.037±0.027c 0.216±0.002d 0.059±0.013d 5.174±0.03b 2.475±0.05b Cd2Ca2 1.193±0.002a 1.399±0.015a 0.168±0.021e 0.051±0.005d 5.144±0.03b 2.325±0.08b Cd2Ca3 0.990±0.025c 1.063±0.007c 0.229±0.023d 0.090±0.026c 5.614±0.02a 4.047±0.02a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敏艳;毋楠;;暗紫贝母在不同组培时期贝母甲素动态积累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11年04期

2 张艳玲;孙万慧;胡孔峰;尹健;扶胜兰;高致明;;信阳野生猫爪草生长发育规律及干物质动态积累研究[J];北方园艺;2013年11期

3 张家铜;彭正萍;李婷;袁硕;王艳群;薛世川;;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体内干物质和氮动态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陈宇航;郭巧生;邓乔华;田汉卿;;菘蓝不同种质活性成分动态积累及其药材品质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11期

5 于凤瑶;辛秀君;张代军;周顺启;邱红梅;;大豆籽粒干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的动态积累规律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年05期

6 彭正萍;张家铜;袁硕;王艳群;刘会玲;薛世川;;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和磷动态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年04期

7 许良;苏日塔拉图;席海山;毕开顺;;野生多叶棘豆中芦丁的动态积累规律[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年03期

8 王斌;张腾霄;刘利军;;不同采收期对柴胡糖类物质动态积累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9 李瑞明;王振月;林万里;程建蕊;李春燕;;不同种源毛脉酸模根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动态积累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08期

10 邵立刚,高凤梅,王岩,马勇,李长辉,迟永芹,车京玉,张起昌,孙继英;超高产春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干物质动态积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俊英;引种紫锥菊形态学与有效成分动态积累的初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许虎;罗布麻叶结构发育过程与有效成分动态积累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王淼雨;马鞭石斛的多糖动态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何沁嶷;金钗石斛中生物碱积累规律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5 江洪芝;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6 陈英;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的动态积累及PT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7 李沛;不同生长条件下黄连主要生物碱的积累动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焦天颖;不同栽培条件下丹参品质的差异性研究及有效成分动态积累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9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79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d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