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壬基酚(含异构体)在土壤-小麦系统的环境归趋

发布时间:2020-11-14 18:52
   壬基酚(nonylphenol,NP)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再生水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本文通过大田桶栽实验,研究了NP及其12种同分异构体在土壤-小麦系统的分布富集规律;通过室内批实验方法,利用~(14)C同位素标记研究了土壤中NP的存在形态随生物降解过程的变化趋势;通过常规生物降解实验探讨了异构体生物降解与其结构的关系。论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以研究区再生水中NP浓度为基础,模拟再生水不同灌溉年限(50年、100年、150年、200年、300年)污染负荷得出,NP经口食小麦果实暴露的风险均为10~(-9)数量级,风险值较低。小麦成熟期NP在不同组织中的富集程度为:根叶茎果实。NP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衰减的半衰期为75.25-128.11天,成熟期残留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NP量仅占初始添加量的10%-28%。(2)NP 12种同分异构体在土壤和小麦中的分布具有特异性。总体而言土壤中NP同分异构体浓度越高,越易在土壤底层累积。小麦成熟期在土壤不同层位和小麦不同组织中浓度分布较高的异构体是NP3和NP11,浓度分布最低的是NP8。在小麦根中富集性较强的异构体是NP4、NP5和NP10,而在茎、叶和果实中富集性较强的是NP2和NP4。(3)NP在土壤生物降解过程中,~(14)C质量平衡回收率为70-92%。NP主要以结合态存在于土壤中,结合态比例占90.53%,经过34d后结合态~(14)C所占比例由65.43%增加到90.53%;完全矿化为~(14)CO_2的量占21.07%,甲醇可提取态和水溶态分别占3.07%和0.78%,水溶性部分最低,这也是大田试验小麦中NP浓度较低的原因。同时熏蒸实验表明,微生物体内水溶性~(14)C量由1.75%增加到3.01%,微生物能够起到增加NP结合态含量,降低可溶态含量的作用。(4)NP 12种同分异构体在土壤中的降解与其结构有一定相关性。异构体在土壤中的降解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异构体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与空间位阻指数和分子平均距离信息指数(I_(dw)bar)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132
【部分图文】:

环境雌激素


壬基酚(nonylphenol, NP)是烷基酚(Alkylphenol)的一种,Alkylphenol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Caldero′ n-Preciadoet al., 2011),具有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同时由于具有雌激素活性而被认定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EDCs 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可以通过摄取、累积等各种途径进入生物内,对生物内分泌系统,特别是生殖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也被称为环境激素(Campbell et al., 2006)。EDCs 是一种新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人类接触到 EDCs 的途径主要有食物、饮用水、空气、土壤和工业废物等。当前环境雌激素类物质己被确认的主要有酚类、多氯联苯类、邻苯二甲酸盐(或酯)(PAEs)、农药(如有机氯农药)、类固醇等。EDCs 包括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内源性雌激素以及植物性雌激素等,其中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同分异构体,总离子流,出峰,顺序


1-2 NP 各同分异构体总离子流图(引自 British Standard BS ISO 24293:200.1-2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4-NP(From British Standard BS ISO 24293:20 NP 同分异构体命名是按照出峰顺序。

同分异构体,总离子流,出峰,顺序


1-2 NP 各同分异构体总离子流图(引自 British Standard BS ISO 24293:201-2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4-NP(From British Standard BS ISO 24293:2 NP 同分异构体命名是按照出峰顺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淑芬;;壬基酚的生产工艺及应用现状[J];甘肃化工;1999年02期

2 王晨;;商务部公告了对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裁定[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9年04期

3 林;;欧盟或将限制纺织品中的壬基酚[J];化学分析计量;2013年05期

4 ;欧盟或将限制纺织品中的壬基酚[J];毛纺科技;2013年11期

5 ;我国壬基酚行业发展现状及走势预测[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2年04期

6 余蔚蔚;谢伟胜;李海屏;熊晓妹;;水乳剂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7年10期

7 刘岭梅;壬基酚市场应用及生产技术概述[J];浙江化工;2003年03期

8 ;壬基酚合成新工艺通过鉴定[J];江苏化工;2000年06期

9 一文;壬基酚生产现状与市场前景[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6年10期

10 江镇海;壬基酚生产装置建成投产[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5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玉;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壬基酚(含异构体)在土壤-小麦系统的环境归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肖勤;壬基酚对玫瑰无须鲃及牙鲆鳃细胞系的毒性效应[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 孙东;壬基酚对斑马鱼的代际干扰作用及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4 何宁;微藻及藻菌复合体系对环境激素壬基酚的降解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5 应锋;壬基酚经口摄入后在雄性大鼠体内分布及其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影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张艳欣;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4-壬基酚暴露生物标志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7 安舒(Ansoumane KOUROUMA);双酚A和4-壬基酚所致大鼠肝毒性作用机制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代男;不同类型天然有机质的结构组成及其与菲和壬基酚的吸附行为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9 段鹏;4-壬基酚暴露所致雄性生殖毒性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孙凯峰;环境激素壬基酚对枝角类浮游动物的生殖干扰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思瑶;壬基酚暴露通过Wnt-Dvl-GSK-3β信号通路影响轴突发育的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赵英霞;壬基酚免疫检测方法的构建[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3 米雪;壬基酚对小鼠卵泡形态及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影响的探讨[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4 贾林贤;壬基酚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迁移行为及其对小番茄的生物毒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5 朱力;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壬基酚和双酚A的生殖毒性效应[D];湖北科技学院;2019年

6 陈兴兰;壬基酚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动态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7 智勇;壬基酚污染对威廉腔环蚓生物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8 张良茂;基于多效应终点的壬基酚水质基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9 徐德成;海洋沉积物和孢粉及其级分对菲和壬基酚的吸附机理[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8年

10 许爱伦;壬基酚的纯化定值及药物代谢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3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83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4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