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6 11:01
   本文从持久有机污染物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监测现状,提出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建设环境监测体系等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
【部分图文】:

生物体,二恶英,物质


POPs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毒性,低浓度的POPs会对生物造成伤害。如:“二恶英”的毒性高于氰化钾1000倍,人体每日对此类物质最高摄入量1pg/kg。30pg二恶英8-TCDD就会导致豚鼠死亡。二持久性,POPs类物质抗生物降解、光解以及化学分解能力较强。“二恶英”气相半衰期是8~400d,土壤沉积期17~273年,水体存留166d,甚至长达2119年。三流动性,此类物质具有半挥发性,室温环境即可进入大气环境,并进行迁移。特定条件下污染物沉降,向地球各个角落扩散。四积聚性,此类物质亲油,可在生物脂肪当中逐渐积累,在食物链的作用下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图1为POPs在生物体中的积累过程图。2 环境监测过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现状分析

流程图,环境,体系,流程


为高效监测出环境中POPs污染物情况,应制定出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污染物展开实时监测,经数据库分析,模拟污染物扩散特点,展开预警和评估,为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图2为环境监测系统运行流程图。使用该监测系统能够对POPs风险源,具体包括土壤杀虫剂、工业污染物、副产物等展开动态监测,由监测人员建立“动态清单”实时记录污染物信息并进行备案,定期对“警员指标”展开分析和评估,由专人管理,针对“突发性”和“渐变性”污染物进行监测。渐变性的POPs主要通过人体监测和环境监测两方面进行,定期对生产、运输、贮存、处置等职业人群血液、头发等进行检测,对污染居区域、污染源的下风向和迁移聚集区中的大气、土壤、水域、粉尘等进行监测。通过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突发性POPs的实时数据。将以上监测信息输入至地理、大气、水文等数据库当中,同时输入标准值,系统即可模拟出POPs在各个领域中的扩散趋势,输出评估信息,将风险区域的地图可视化,发布预警。在该系统中,数据库能够收集国家、地方、环保管理部、卫生管理部、环境监测部、技术监测部等数据,形成完善的上报体系。当系统产生预警时,相关单位责任主体即可在1h之内向上级主管部门(环保、卫生、安监等)上报,事发地的环保主管机构立即进行污染物级别确认。该系统的应用下能够实现环境监测、管理部门、责任部门之间的联动,及时处理POPs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J];科技经济导刊;2017年08期

2 李萍;袁河清;张春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与综合控制研究进展[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2期

3 任越;解宏;周弛;;我国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3期

4 毛文永;环境有机污染物[J];环境化学;1986年01期

5 温玲;;欧洲空气有机污染物及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研究[J];广州化工;2015年22期

6 黄何何;孙倩倩;刘文菁;余清;戴明;;土壤中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福建分析测试;2018年06期

7 齐文启,汪志国,孙宗光;关于有机污染物监测的质量保证[J];现代科学仪器;1999年05期

8 雷世环;;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富集[J];环境保护;1983年04期

9 李琳琳;单学敏;高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10 王亚韡;王宝盛;傅建捷;阮挺;曲广波;汪畅;曾力希;刘倩;袁博;江桂斌;;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聪;典型河口水库痕量有机污染物赋存特征及其迁移转化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张旭;非均质含水层地下水典型有机污染物迁移与修复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廖朱玮;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类水滑石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吴翔;典型土壤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及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18年

5 宋浩然;电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典型有机污染物效能与作用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詹志薇;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环境影响及其脆弱性评价[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袁亚男;过渡金属活化亚硫酸盐体系氧化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8 高聪;铁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催化类芬顿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刘冬;卤素掺杂二氧化钛在光电催化中的应用及其降解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10 王琳;[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晴晴;碳基材料活化过硫酸氢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2 乔梦霞;电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碳电极的腐蚀及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胡熠;功能化共价有机骨架复合材料表界面调控及催化氧化性能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4 田玲玉;光催化-臭氧协同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5 佟瑶;三维碳基磁性材料用于痕量残留有机污染物分析检测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6 刁维强;沈阳污灌区细河底泥典型有机污染物厌氧微生物降解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7 朱派金;基于碳氮材料的水体有机污染物光催化/吸附去除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8 蒋采国;层次结构MnO_2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9 刘彪;理论化学研究有机污染物催化降解机理[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10 马若男;三维花状LDH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及其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6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86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