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式生物膜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23:33
本文提出了一种回流式生物膜法组合工艺,其以传统的接触氧化法和BAF为基础,同时设置缺氧段,在必要时进行硝化液回流以强化脱氮。该工艺按污水流经次序分为缺氧段(A段)、接触氧化段(O段)‘和BAF段(B段),其中,前两段装填多面空心球填料,而BAF段装填陶粒填料。应用该反应器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了各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确定了该工艺的最优运行参数,并对该工艺中各污染物的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对COD去除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和验证,同时,还对系统的反冲洗机理、方式及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 通过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试验,最终确定出了该生物膜组合工艺在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5 h;O、B段溶解氧(DO)浓度分别控制在3-4 mg/L和6-7 mg/L;回流比为150%。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当进水COD平均负荷和氨氮平均负荷分别为290.8 mg/L和42.2mg/L时,反应器对COD、氨氮、总氮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3%、98.97%、76.27%及88.66%,此时,反应器出水COD、氨氮、总氮及浊度分别为22~31 mg/L,0.2~0.75 mg/L、9.6~13.3 mg/L及6-10 NTU,其均值分别为26.4 mg/L、0.43 mg/L、11.15 mg/L、7.8 NTU,均满足GB18918-2002中所规定的一级A要求,且可满足部分城市杂用水(GB/T18920-2002)和景观用水(GB/T18921-2002)的标准。反应器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其平均去除率仅为37.98%,出水总磷浓度为1.4-1.9 mg/L。 试验结果表明,HRT、DO、R、水温、进水有机负荷和氨氮负荷对污染物的去除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HRT对氨氮的去除影响较大,随着HRT的减小系统氨氮去除率大大降低;O段DO的变化对各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较小,而B段DO的变化对氨氮的去除影响较大,当B段DO低于6 mg/L时,该段氨氮去除率大大降低;受回流比变化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总氮去除,其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HRT为6.5 h时,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随水温升高呈现增高趋势,但在HRT为4.25 h时,系统对COD的去除随水温升高有所增高,而此时氨氮的去除率并未明显受到水温变化的影响;进水COD负荷对A-O段COD和氨氮的去除均有影响,前者随进水COD负荷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而后者大体上随COD负荷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进水COD负荷对B段反应器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并不明显;A-O段氨氮去除率受其进水氨氮负荷影响较大,该段出水氨氮浓度随进水氨氮负荷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 通过理论推导及试验推求,最终确定了A-O段反应器和B段反应器的COD去除动力学模型分别为:C=C0e-(-0.117R2+0.2958R-0.0037T12+0.1559T1+0.2361)h1和C=C1e-(0.0861R2-0.2837R+0.1834T22-0.5895T2+0.8856)h2;整个系统的COD去除动力学模型为:C2=C0e0.1377R2-0·.2789R-0.0205T2-0.019T-13904。 通过分析及试验验证分别确定了A-O、B段反应器的反冲洗方式及强度。A-O反应器的反冲洗方式和强度:先气、水同时冲洗,再单独用水反冲洗;确定气-水同时反冲洗时的气冲洗强度为12 L/(m2·s),水冲洗强度为4 L/(m2·s),冲洗时间5min,单独水冲洗阶段的水冲洗强度4 L/(m2·s),时间9 min。B反应器的反冲洗方式及强度:先单独气冲洗,再气-水同时反冲洗,最后单独用水漂洗;确定单独气洗阶段的反冲洗强度为18 L/(m2·s),时间4 min,气、水同时冲洗阶段的气洗强度18 L/(m2·s),水冲洗强度为4 L/(m2·s),时间8 min,单独水冲洗阶段的反冲洗强度为4 L/(m2·s),时间3 min。 试验研究表明,该工艺可实现对COD、氨氮、总氮和悬浮物的有效去除,同时对总磷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尤其是脱氮效果较好等优点,验证了该工艺在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回用中的可行性。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X703
【部分图文】:
图 2一1 回流式组合生物膜工艺装置图 2 蠕动泵 3 空气转子流量计 4 微孔曝气头 5 穿孔承托板 6取样口 7 多面空心球填料 8 穿孔板口 10 放空阀 n 布水器 21 陶粒填料 13 反冲洗调节阀 41 回流口 巧 出水口 61 空压机试验装置如图 2一1 所示 "反应器 由两个直径均为 Zo nln 的有机玻璃柱 I 和联而成, 其按污水流经次序分为缺氧 (简称 A 段) ! 接触氧化 (B C O 段, 简 段) 和曝气生物滤池 (BAF 段, 简称 B 段) 三段, 各段反应器设定的有效分别为 71 L ! 44L 和 3 L, 其中 , A 段位于 O 段前端 , A ! O 段在同一个反内, 其后接 B 段反应器, A !O !B 段填料高度分别为 5 mc !140c m !105 mc "柱下端均设有环形布水器, 其作用主要是保证原水和反洗水的进水均匀; 两均设有微孔曝气头, 以保证曝气均匀及氧的有效利用; 曝气量由空气转子流控制; 为了承托填料, O 段下端设孔径为 20nln 的穿孔承托板, B 段下端设l3
2.1.2 试验填料填料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核心部分, 其特性直接影响到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9[ #,/0l, "-]"本试验中, 反应器 A 段和 " 段选用多面空心球填料, 该填中部沿整个周长有一条加固环, 环上 ! 下部各有 21 条球瓣, 沿中心轴呈放射布置 "该球具有气速高 ! 叶片大 ! 阻力小 ! 比表面积大等优点, 可充分实现气交换 "其外形和技术参数分别见图 2一2 和表 2一1"按照设计思路, BAF 段不但对 A 段出水中的污染物起到进一步净化的作用外, 还需要对水中的 55 起到过作用, 即 B 段填料既是生物的载体又是过滤的主体物质, 因此在其选取上不要充分考虑填料的机械强度 ! 比表面积 !生物和化学稳定性, 还需要考虑其尺和形状 "本试验中, B胚 段选用了平均粒径为 4一6~ 的页岩陶粒滤料 , 其点是材质轻, 微孔发达, 比表面积大 ! 吸附能力强 ! 抗压耐磨 ! 截污能力佳 !用于酸 ! 中 ! 碱性水的处理等, 其外观和技术参数分别见图 2一3 和表 2一2 "
空反应器内污水 "然后连续进水, 连续曝气 "此时, A 一O 反应器出水开始经过 B反应器, 反应器 B 内填料的挂膜正式开始 "2.3.3 挂膜成熟标志.2 .3 3.1 填料外观变化及生物相分析由于 A 段为缺氧段, 对 COD 和氨氮的降解能力均有限, 所以, 挂膜试验期间, 仅对 O ! B 段填料外观及其附着生物相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总结 "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0593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X703
【部分图文】:
图 2一1 回流式组合生物膜工艺装置图 2 蠕动泵 3 空气转子流量计 4 微孔曝气头 5 穿孔承托板 6取样口 7 多面空心球填料 8 穿孔板口 10 放空阀 n 布水器 21 陶粒填料 13 反冲洗调节阀 41 回流口 巧 出水口 61 空压机试验装置如图 2一1 所示 "反应器 由两个直径均为 Zo nln 的有机玻璃柱 I 和联而成, 其按污水流经次序分为缺氧 (简称 A 段) ! 接触氧化 (B C O 段, 简 段) 和曝气生物滤池 (BAF 段, 简称 B 段) 三段, 各段反应器设定的有效分别为 71 L ! 44L 和 3 L, 其中 , A 段位于 O 段前端 , A ! O 段在同一个反内, 其后接 B 段反应器, A !O !B 段填料高度分别为 5 mc !140c m !105 mc "柱下端均设有环形布水器, 其作用主要是保证原水和反洗水的进水均匀; 两均设有微孔曝气头, 以保证曝气均匀及氧的有效利用; 曝气量由空气转子流控制; 为了承托填料, O 段下端设孔径为 20nln 的穿孔承托板, B 段下端设l3
2.1.2 试验填料填料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核心部分, 其特性直接影响到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9[ #,/0l, "-]"本试验中, 反应器 A 段和 " 段选用多面空心球填料, 该填中部沿整个周长有一条加固环, 环上 ! 下部各有 21 条球瓣, 沿中心轴呈放射布置 "该球具有气速高 ! 叶片大 ! 阻力小 ! 比表面积大等优点, 可充分实现气交换 "其外形和技术参数分别见图 2一2 和表 2一1"按照设计思路, BAF 段不但对 A 段出水中的污染物起到进一步净化的作用外, 还需要对水中的 55 起到过作用, 即 B 段填料既是生物的载体又是过滤的主体物质, 因此在其选取上不要充分考虑填料的机械强度 ! 比表面积 !生物和化学稳定性, 还需要考虑其尺和形状 "本试验中, B胚 段选用了平均粒径为 4一6~ 的页岩陶粒滤料 , 其点是材质轻, 微孔发达, 比表面积大 ! 吸附能力强 ! 抗压耐磨 ! 截污能力佳 !用于酸 ! 中 ! 碱性水的处理等, 其外观和技术参数分别见图 2一3 和表 2一2 "
空反应器内污水 "然后连续进水, 连续曝气 "此时, A 一O 反应器出水开始经过 B反应器, 反应器 B 内填料的挂膜正式开始 "2.3.3 挂膜成熟标志.2 .3 3.1 填料外观变化及生物相分析由于 A 段为缺氧段, 对 COD 和氨氮的降解能力均有限, 所以, 挂膜试验期间, 仅对 O ! B 段填料外观及其附着生物相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总结 "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秀;王克全;;改良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年03期
2 张东,许建华;受污染原水的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挂膜试验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1期
3 项学敏;宋晨;周集体;周笑白;杨凤林;;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与改进[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10期
4 邹长伟;金腊华;万雨龙;袁杰;;渠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10期
5 许健;王诗发;陈城池;;混凝沉淀-电解-ABR-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树脂废水[J];广东化工;2008年01期
6 孙星凡;文一波;张言;;A/O-MBR处理生活污水回用的试验研究[J];供水技术;2008年04期
7 江雄志,李超,姜立安;石家庄市污水回用现状及发展构想[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9期
8 蒋展鹏,钟燕敏,师绍琪;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8期
9 张杰,曹相生,孟雪征;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8期
10 丛广治,白宇,张杰,白春学,李泳;生物膜过滤技术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姜华;SBR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在明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6年
2 曹杰;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90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9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