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渗滤液沉积物的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微生物学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2:23
   长期处于高浓度有机物和高浓度氨氮胁迫下的渗滤液收集池沉积物是一种极端环境。这种特殊的生境中可能存在着特异性代谢的微生物类群,尤其是耐高浓度有机质和氨氮的碳氮元素转化微生物。近年来,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Methane oxidation coupled to denitrification, MOD)过程由于其耗能少,反应器设计简单,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其微生物学机理还未有明确定论。本研究以浙江省东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16年龄渗滤液收集池沉积物(0-8cm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详细分析了高浓度氨氮和有机物胁迫下的渗滤液沉积物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及其潜在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以该渗滤液沉积物为接种体,在微好氧条件下开展了MOD污泥的富集培养及其甲烷氧化与反硝化耦合性能研究;并以功能基因-分子克隆技术探索了富集的MOD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耦合机理。研究结果对开发微生物种质资源以及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以东阳市垃圾填埋场16年龄渗滤液收集池沉积物(0-8cm层)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分子克隆技术结合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阐明了渗滤液沉积物中的古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多样性,并发现渗滤液沉积物中可能存在氨氧化古菌。通过对随机挑选的425个古菌克隆子的59个基因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渗滤液沉积物中的古菌分属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其中属于广古菌门基因型45个,代表了397个古菌16SrRNA基因克隆,占库容的93.41%,与产甲烷古菌有较高的同源性,主要为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和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产甲烷古菌,并以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 spp.)为优势种群。14个泉古菌门基因型代表了28个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与环境样品来源的序列同源性较高。泉古菌门克隆B9与Candidatus 'Nitrosophaera gargensis'同源性高达98.3%。 (2)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揭示了渗滤液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与氮素转化相关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渗滤液沉积物中细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古菌,群落结构也更复杂。代表313个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的244个基因型,分属于18个细菌分类门。厚壁菌门(Firmicute)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是渗滤液沉积物的主要细菌类群,分别占克隆文库库容的21.60%和19.20%。细菌克隆中超过50%的基因型与未培养微生物同源性较高。部分基因型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序列同源性较低,在系统发育学上可能属于新的微生物类群。α-、β-和γ-变形菌亚纲的部分基因型与化能有机营养型反硝化菌同源性较高,推测这些细菌在渗滤液沉积物碳氮元素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厚壁菌门(Firmicute)梭菌纲(Clostridia)的发酵型细菌、产氢、产乙酸菌等化能有机营养型细菌能够为产甲烷古菌提供H2,CO2,甲基化合物和乙酸等底物,构成了渗滤液沉积物中的产甲烷菌群。氨氧化古菌和氨氮利用型细菌可能具有转化氨氮的功能,并因此形成一个低浓度氨氮小生境,从而减轻或者避免了渗滤液沉积物中高浓度氨氮对其他微生物的抑制或毒害作用。尽管渗滤液沉积物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与其他文献报道的渗滤液微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渗滤液水质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渗滤液与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差别较大,垃圾渗滤液和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 (3)以东阳垃圾填埋场16年龄渗滤液收集池沉积物(0-8cm层)为接种体,甲烷为唯一外加碳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微好氧条件下,成功富集了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体的MOD污泥。稳定运行阶段含MOD污泥反应器的反硝化速率为4.5mmol N L-1d-1.血清瓶活性试验表明提高反应器配水溶解氧可显著促进富集污泥的反硝化活性,首次证实了反应器中配水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还原是由于好氧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富集培养与活性试验水质GC-MS分析结果表明,甲醛、柠檬酸盐和乙酸盐是甲烷氧化代谢过程形成的主要有机物。 (4)以甲烷氧化功能基因pmoA和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分子克隆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为研究手段,考察了富集培养的MOD污泥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基因丰度。结果表明,富集的MOD污泥中存在大量的甲烷氧化菌和反硝化细菌,甲烷氧化pmoA基因拷贝数约为反硝化nirK基因拷贝数的3倍。属于γ-变形菌亚纲(Gammaproteobacteria)甲基球菌科(Methylococcaceae)的TypeⅠ型甲烷氧化菌是富集培养MOD污泥优势的甲烷氧化菌群,占总细菌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库容的37.50%,并以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 spp.)和甲基暖菌属(Methylocaldum spp.)为优势种群;β-变形菌亚纲(Betaproteobacteria)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的甲基营养型好氧反硝化菌是该富集污泥的主要反硝化微生物类群,占总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库容的36.76%。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功能基因结合分子克隆技术首次阐明了MOD微生物学机理:Type I型的γ-变形菌亚纲(Gammaproteobacteria)甲基球菌科(Methylococcaceae)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 spp.)和甲基暖菌属(Methylocaldum spp.)的甲烷氧化菌氧化甲烷,并采用5-磷酸核酮糖途径(RuMP Pathway)同化碳源产生甲醛、柠檬酸盐和乙酸盐等可溶性简单有机物,在微好氧的条件下,为β-变形菌亚纲(Betaproteobacteria)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的好氧反硝化菌提供电子供体,进行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好氧反硝化作用。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X703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Index of Figures and Tables
第一章 绪论
    1.1 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1.1 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
        1.1.2 沉积物微生物结构多样性研究
        1.1.3 沉积物功能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2 好氧甲烷氧化反硝化微生物研究进展
        1.2.1 甲烷氧化微生物研究进展
        1.2.2 反硝化微生物研究进展
        1.2.3 好氧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的立项依据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第二章 渗滤液沉积物古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沉积物采集点概况与样品采集
        2.2.2 渗滤液及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
        2.2.3 沉积物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构建
        2.2.4 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
        2.2.5 古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2.2.6 核酸序列收录号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渗滤液与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
        2.3.2 沉积物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
        2.3.3 沉积物古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渗滤液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构建
        3.2.2 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
        3.2.3 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3.2.4 核酸序列收录号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
        3.3.2 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渗滤液沉积物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富集培养反应器设计
        4.2.2 批次试验设计
        4.2.3 分析方法
        4.2.4 扫描电镜分析
        4.2.5 革兰氏染色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富集培养污泥反硝化性能初探
        4.3.2 富集培养污泥甲烷氧化与反硝化活性研究
        4.3.4 富集培养污泥扫描电镜分析
        4.3.5 富集培养污泥革兰氏染色鉴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MOD污泥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5.2.2 MOD污泥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分析
        5.2.3 MOD污泥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分析
        5.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5.2.5 核酸序列收录号
        5.2.6 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MOD污泥克隆文库分析
        5.3.2 MOD污泥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5.3.3 MOD污泥pmo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5.3.4 MOD污泥nirK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5.3.5 RT-PCR分析
        5.3.6 分离菌株的鉴定
        5.3.7 MOD过程代谢途径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渗滤液沉积物古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6.1.2 渗滤液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6.1.3 渗滤液沉积物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性能
        6.1.4 甲燒氧化反靖化精合机理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科研成果及奖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肖晶晶;郭萍;霍炜洁;于江;朱昌雄;;反硝化微生物在污水脱氮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12期

2 雷爱莹,彭敏,曾地刚,李咏梅;高效净水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J];广西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3 李涛;王鹏;汪品先;;南海西沙海槽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8年03期

4 梁战备,史奕,岳进;甲烷氧化菌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年05期

5 王亚南,王保军,戴欣,焦念志,彭志英,刘双江;海水养殖场沉积物中硝酸盐还原菌种群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6期

6 王薇;蔡祖聪;钟文辉;王国祥;;好氧反硝化菌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7 徐亚同;pH值、温度对反硝化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1994年04期

8 李秋芬,陈碧鹃,曲克明,辛福言,李健,赵法箴,袁有宪;虾池沉积物中3类主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J];中国水产科学;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2892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92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1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