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0:22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特殊的地貌单元,近30年来该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已经影响到该地区乃至我国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价的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多源遥感数据和专题数据为基础,以RS、GIS技术为生态环境因子获取的主要手段,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研究30年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其退化原因,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复杂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的监测与评价研究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边界图,地势,高原,山脉


图 2-2 研究区地势与边界图2.2 自然环境概况2.2.1 地质地貌特征青藏高原的不断隆起,特别中新世以来的强烈抬升,经过了多次的造山运动的作用,从北至南逐渐隆起形成了高原,当前主流观点认为青藏高原的形成的演变,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俯冲和碰撞形成的结果。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亚洲乃至全球最重要地质事件之一,形成了地球上最年轻、最高的高原,是我国大陆地势上,也是地球上最高的一级地貌台阶,它是一系列巨大的山系和高原面的组合体。其中高原面主要有小起伏高山、高海拔丘陵和宽谷盆地等地貌类型,整个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原面及四周边缘有一系列巨大的高山山脉,大致可分为东西走向山脉和南北走向山脉,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有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喀喇

地形图,青藏高原,年代,栅格图


第三章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及专题数据库的建立交叉点作为 GCP 点,校正精度在一个像素以内,即≤10m,其它非数字化专题地图通过扫描、参考地形图校正后进行信息提取工作,由于地形图是在 60年代末航摄相片的基础上调绘而成,因此可以作为一期遥感数据来提取 60 年代末青藏高原湖泊、沼泽湿地等生态环境因子。表 3-1 地形图和专题图件列表地形图/专题图 比例尺/分辨率 主要年份 数量地形图 1∶10 万 65~71 年 1661 幅青藏土地利用图 1∶10 万 86 年,2000 年 2 期青藏高原降水栅格图 1km 多年平均 2青藏高原水系图 1∶50 万 90 年代 1青藏高原冰川分布图 1∶10 万 50 年代 1 幅青藏高原土地适宜性图 1∶100 万 80 年代 1青藏高原水系/地貌区划图 1∶400 万 未知 4青藏高原人口/GDP 栅格图 1km 2000 年 2 幅青藏高原载畜量数据 分县 90 年代初 1


本文编号:2900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00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