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7 01:28
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以及对地球环境和气候的巨大调节作用,成为人类维持生存繁衍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整个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极为现实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我国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热度不减,海洋经济持续高度发展,然而,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远远落后于海洋开发进程,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特征十分显著,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根据国家海洋局历年来发布的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近海环境质量逐年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充分考虑开发活动对海洋生物、水体、大气、地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完善海洋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可进一步明确海洋工程的实际海洋环境影响,从而可有针对性的弥补前期环保措施的不足,因此,实施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一般海洋工程在可行性阶段都需要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工作,但受制于当前的科技水平限制,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认识还存在不足和研究手段方面的偏差,导致相关的环保措施未能配套,部分海洋...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研究创新性
论文结构
1 项目后评价的发展现状综述
1.1 国外项目后评价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
1.1.1 国外项目后评价的的产生和发展
1.1.2 国外的后评价机构
1.1.3 国外的后评价现状
1.1.4 国外环境影响后评价
1.2 国内后评价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后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1.2.2 国内后评价机构
1.2.3 国内环境影响后评价
2 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
2.1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产生的背景
2.1.1 其他领域已建立后评价体系
2.1.2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缺陷
2.1.3 人类社会、海洋环境、经济发展矛盾突出
2.1.4 海洋工程负面影响
2.2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义
2.2.1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产生
2.2.2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含义
2.2.3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对象
2.2.4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间
2.2.5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任务
2.2.6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与项目前期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2.2.7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拓展
2.3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
2.3.1 海洋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3.2 分析前期报告
2.3.3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
2.3.4 海洋环境保护过程评价
2.3.5 征求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2.3.6 环境目标可持续性评价
2.3.7 明确相关责任人
2.4 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
2.4.1 比较法
2.4.2 定量分析预测
2.5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2.5.1 检验前期评价的工作方法和预测结论
2.5.2 检验工程投资方是否落实环保措施
2.5.3 为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5.4 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和提供借鉴
2.5.5 为事后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2.5.6 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2.6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原则
2.6.1 独立性
2.6.2 反馈功能
2.6.3 客观性原则
2.6.4 科学性原则
2.6.5 可行性原则
2.6.6 可比性原则
2.6.7 稳定性原则
2.6.8 全面性原则
2.6.9 实用性原则
2.6.10 透明性原则
2.7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必要性
2.7.1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完善工程管理体系的需要
2.7.2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政府发挥其职能的辅助手段
2.7.3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2.7.4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适应我国经济环境的需要
2.7.5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有利于促进涉海企业改善工程环境管理
2.7.6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对工程前期评价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2.8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段
2.9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程序
2.10 我国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存在的问题
2.10.1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体系尚不健全
2.10.2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体系不完善
2.10.3 对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
2.10.4 缺乏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实践经验
2.10.5 跟踪监测手段少
3 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3.1 简介
3.2 指标体系
3.2.1 水文指标体系
3.2.3 海底地形地貌指标体系
3.2.3 海水质量指标体系
3.2.4 沉积物质量指标体系
3.2.5 生态生物指标体系
3.2 权重系数
3.3 其他评价指标
3.3.1 利益相关者指标体系
3.3.2 环保设施落实指标体系
3.3.3 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指标体系
3.3.4 污染物总量指标体系
3.3.5 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指标体系
3.3.6 报告书编制质量指标体系
3.4 后评价指标的选择
3.5 后评价标准
4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在灵霓北堤的应用研究
4.1 温州灵霓北堤工程背景
4.1.1 温州地理背景
4.1.2 灵霓北堤工程简介
4.2 灵霓北堤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综述
4.2.1 研究工作由来
4.2.2 研究目的
4.2.3 研究方法
4.2.4 灵霓北堤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流程
4.3 前期相关评价结论与预测
4.3.1 水文动力
4.3.2 泥沙
4.3.3 海洋化学
4.3.4 生物生态
4.4 历史资料收集和2007年补充调查
4.4.1 灵霓北堤海洋环境相关历史资料收集
4.4.2 2007年补充调查
4.5 海洋环境现状
4.5.1 水文泥沙
4.5.2 海洋化学
4.5.3 生物生态
4.5.4 渔业资源
4.6 灵霓北堤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4.7 灵霓北堤工程前后海洋环境对比分析
4.7.1 环境质量标准
4.7.2 评价范围
4.7.3 水文环境对比分析
4.7.4 冲淤变化对比分析
4.7.5 海洋化学变化对比分析
4.7.6 生物生态变化对比分析
4.7.7 渔业资源变化对比分析
4.7.8 数学模型检验
4.8 后评价研究结论
4.8.1 后评价分数
4.8.2 后评价结论
4.8.3 建议
5 问题与建议
5.1 本次后评价暴露的问题
5.1.1 资料来源与保管
5.1.2 后评价资金来源
5.1.3 后评价体制
5.1.4 将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纳入海洋管理
5.1.5 建立专业后评价机构
5.1.6 建立海洋工程数据库
5.1.7 建立区域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
5.1.8 确立责任问责制
5.1.9 确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反馈机制
5.1.10 建立后评价公众参与制度
5.1.11 缺乏立法支持
5.1.12 其他影响因素排除困难
5.1.13 利益相关者和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5.1.14 开展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条件
5.2 其他方面工作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2902367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研究创新性
论文结构
1 项目后评价的发展现状综述
1.1 国外项目后评价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
1.1.1 国外项目后评价的的产生和发展
1.1.2 国外的后评价机构
1.1.3 国外的后评价现状
1.1.4 国外环境影响后评价
1.2 国内后评价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后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1.2.2 国内后评价机构
1.2.3 国内环境影响后评价
2 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
2.1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产生的背景
2.1.1 其他领域已建立后评价体系
2.1.2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缺陷
2.1.3 人类社会、海洋环境、经济发展矛盾突出
2.1.4 海洋工程负面影响
2.2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义
2.2.1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产生
2.2.2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含义
2.2.3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对象
2.2.4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间
2.2.5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任务
2.2.6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与项目前期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2.2.7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拓展
2.3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
2.3.1 海洋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3.2 分析前期报告
2.3.3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
2.3.4 海洋环境保护过程评价
2.3.5 征求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2.3.6 环境目标可持续性评价
2.3.7 明确相关责任人
2.4 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
2.4.1 比较法
2.4.2 定量分析预测
2.5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2.5.1 检验前期评价的工作方法和预测结论
2.5.2 检验工程投资方是否落实环保措施
2.5.3 为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5.4 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和提供借鉴
2.5.5 为事后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2.5.6 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2.6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原则
2.6.1 独立性
2.6.2 反馈功能
2.6.3 客观性原则
2.6.4 科学性原则
2.6.5 可行性原则
2.6.6 可比性原则
2.6.7 稳定性原则
2.6.8 全面性原则
2.6.9 实用性原则
2.6.10 透明性原则
2.7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必要性
2.7.1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完善工程管理体系的需要
2.7.2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政府发挥其职能的辅助手段
2.7.3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2.7.4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适应我国经济环境的需要
2.7.5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有利于促进涉海企业改善工程环境管理
2.7.6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对工程前期评价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2.8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段
2.9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程序
2.10 我国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存在的问题
2.10.1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体系尚不健全
2.10.2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体系不完善
2.10.3 对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
2.10.4 缺乏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实践经验
2.10.5 跟踪监测手段少
3 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3.1 简介
3.2 指标体系
3.2.1 水文指标体系
3.2.3 海底地形地貌指标体系
3.2.3 海水质量指标体系
3.2.4 沉积物质量指标体系
3.2.5 生态生物指标体系
3.2 权重系数
3.3 其他评价指标
3.3.1 利益相关者指标体系
3.3.2 环保设施落实指标体系
3.3.3 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指标体系
3.3.4 污染物总量指标体系
3.3.5 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指标体系
3.3.6 报告书编制质量指标体系
3.4 后评价指标的选择
3.5 后评价标准
4 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在灵霓北堤的应用研究
4.1 温州灵霓北堤工程背景
4.1.1 温州地理背景
4.1.2 灵霓北堤工程简介
4.2 灵霓北堤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综述
4.2.1 研究工作由来
4.2.2 研究目的
4.2.3 研究方法
4.2.4 灵霓北堤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流程
4.3 前期相关评价结论与预测
4.3.1 水文动力
4.3.2 泥沙
4.3.3 海洋化学
4.3.4 生物生态
4.4 历史资料收集和2007年补充调查
4.4.1 灵霓北堤海洋环境相关历史资料收集
4.4.2 2007年补充调查
4.5 海洋环境现状
4.5.1 水文泥沙
4.5.2 海洋化学
4.5.3 生物生态
4.5.4 渔业资源
4.6 灵霓北堤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4.7 灵霓北堤工程前后海洋环境对比分析
4.7.1 环境质量标准
4.7.2 评价范围
4.7.3 水文环境对比分析
4.7.4 冲淤变化对比分析
4.7.5 海洋化学变化对比分析
4.7.6 生物生态变化对比分析
4.7.7 渔业资源变化对比分析
4.7.8 数学模型检验
4.8 后评价研究结论
4.8.1 后评价分数
4.8.2 后评价结论
4.8.3 建议
5 问题与建议
5.1 本次后评价暴露的问题
5.1.1 资料来源与保管
5.1.2 后评价资金来源
5.1.3 后评价体制
5.1.4 将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纳入海洋管理
5.1.5 建立专业后评价机构
5.1.6 建立海洋工程数据库
5.1.7 建立区域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
5.1.8 确立责任问责制
5.1.9 确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反馈机制
5.1.10 建立后评价公众参与制度
5.1.11 缺乏立法支持
5.1.12 其他影响因素排除困难
5.1.13 利益相关者和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5.1.14 开展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条件
5.2 其他方面工作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2902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0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