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意愿的减施化肥生态补偿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8:32
农业面源污染是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施肥观念与方式、对化肥利用率的认知又是造成化肥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影响因素。鉴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形势,2008年以来,洱海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共筹措资金30亿元,通过修建环湖截污管道、在河道入湖口修建湿地等方式治理洱海污染,但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散性、随机性等特点,没能从根源上遏制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洱源县6乡镇位于洱海流域的上游,每年通过6乡镇注入洱海的水量约占其补水总量的70%。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施用量,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那么,能否利用洱海流域部分污染治理资金及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洱源县农户减施化肥生态补偿,从源头上治理洱海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化肥施用量在洱源县历年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如何?研究区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确定施肥量、减施化肥意愿受哪些因素影响?不同农作物在不同减施化肥处理中的生态补偿标准是多少?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分别对洱源县30年间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变化以及农户确定施肥量、参与减施化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并以农用地经济等为依...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3.3 研究进展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3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
第二章 农业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1 农业生态补偿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田生态服务功能
2.1.2 生态补偿
2.1.3 耕地的生态补偿
2.1.4 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补偿
2.2 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环境容量理论
2.2.3 生态服务价值理论
2.2.4 利益均衡理论
2.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基本框架
2.3.1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利益主体界定
2.3.2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的范围
2.3.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的标准
第三章 洱源农业投入与粮食产量关系分析
3.1 洱源化肥投入变化趋势
3.1.1 洱源化肥施用总量的变化
3.1.2 洱源化肥施用强度的变化
3.1.3 洱源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关系的变化
3.1.4 洱源化肥投入结构的变化
3.1.5 洱源不同农作物化肥投入差异
3.2 理论分析及指标选取
3.2.1 理论分析
3.2.2 指标选取
3.2.3 数据来源
3.3 模型构建及估计结果
3.3.1 模型选择
3.3.2 单位根检验
3.3.3 VAR模型参数估计
3.3.4 协整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
3.3.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3.3.6 回归分析
3.4 农业投入各要素对粮食产量贡献率测算
3.4.1 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关系发展阶段
3.4.2 各要素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核算
3.4.3 各阶段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核算
3.5 讨论及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1 研究数据来源
4.1.1 问卷调查地点的选择
4.1.2 调查方案
4.1.3 问卷设计
4.2 受访农户及家庭特征
4.2.1 受访农户个人基本信息
4.2.2 受访农户家庭特征
4.3 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现状
4.3.1 农户施肥施药目的
4.3.2 农户施肥种类
4.3.3 农户施肥施药方式
4.3.4 施肥量的确定
4.3.5 有机肥施用情况
4.3.6 化肥过量施用情况
4.4 农户对流域生态保护的认知现状
4.4.1 农户对有关概念的认知
4.4.2 农户对生态补偿的认知
4.4.3 农户对生态农业生产资料的认知
4.4.4 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的认知
4.5 农户对流域生态保护的态度现状
4.5.1 农户对减施化肥及农药的参与意愿
4.5.2 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参与意愿
4.6 农户对流域生态保护的动机现状
4.6.1 农户参加减施化肥、农药的动机
4.6.2 农户不参与减施化肥及农药的动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施肥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因子分析
5.1.2 回归分析
5.2 农户施肥量影响因素分析
5.2.1 变量描述
5.2.2 因子分析
5.2.3 回归分析
5.2.4 结果与讨论
5.3 农户减施化肥影响因素分析
5.3.1 Logistic回归分析
5.3.2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减施化肥生态补偿耕地分等
6.1 理论依据
6.1.1 土壤肥力理论
6.1.2 级差地租理论
6.1.3 区位理论
6.2 研究区农用地分等定级
6.2.1 分等技术流程
6.2.2 确定农用地分等技术指标
6.2.3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与等别计算方法
6.2.4 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与等别计算方法
6.2.5 农用地经济系数与经济等别计算方法
6.2.6 研究区农用地分等结果
6.3 研究区减施化肥生态补偿耕地分等
6.3.1 分等依据
6.3.2 农用地经济等别标准粮产量分布
6.3.3 耕地减施化肥生态补偿等级划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区减施化肥补偿标准核算
7.1 减施化肥补偿理论及模型构建
7.1.1 粮食生产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7.1.2 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
7.1.3 建立耕地减施化肥补偿核算模型
7.2 农产品成本结构及变动趋势分析
7.2.1 国内粮食成本变动趋势分析
7.2.2 国内粮食生产成本结构及其变动分析
7.2.3 研究区农产品生产成本结构分析
7.3 农用地不同施肥处理施肥量与产量关系
7.3.1 研究区不同施肥处理实验
7.3.2 不同减施化肥处理施肥量及产量
7.3.3 不同施肥处理施肥量与产量对比
7.4 不同施肥处理净利润核算
7.4.1 常规施肥净利润核算
7.4.2 测土配方施肥净利润核算
7.4.3 减半施肥净利润核算
7.4.4 不施肥处理净利润核算
7.5 研究区减施化肥生态补偿核算
7.5.1 建立减施化肥生态补偿模型
7.5.2 耕地减施化肥补偿核算方法
7.5.3 减施化肥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7.5.4 各乡镇减施化肥处理补偿标准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展望
8.3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附录B:农户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排污权的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孔凡斌,廖文梅.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04)
[2]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进展[J]. 谢高地,肖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6)
[3]汉水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及其使用问题研究[J]. 杨涛,胡仪元,张慷.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4]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武功县耕地生产能力分析[J]. 吴浩浩,李团胜,赵宏志,史小慧,康欢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03)
[5]耕地保护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进展[J]. 王迪,聂锐,王胜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10)
[6]传统地区稻田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J]. 刘某承,伦飞,张灿强,李文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6)
[7]基于农户受偿意愿的武汉市农田生态补偿标准估算[J]. 杨欣,蔡银莺.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1)
[8]巢湖流域农村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探讨——以巢湖流域内环境保护为视角[J]. 江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9]基于遥感与产能核算成都市农用地承载力变化研究[J]. 潘洪义,蒋贵国,何伟,周介铭.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6)
[10]基于CVM的潮滩湿地生态补偿意愿研究——以连云港海滨新区为例[J]. 赵斐斐,陈东景,徐敏,肖建红. 海洋环境科学. 2011(06)
博士论文
[1]中国化肥投入的面源污染问题研究[D]. 张锋.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沼气技术采纳行为及绿色补贴政策研究[D]. 彭新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3]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及控制机理研究[D]. 郑少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05495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3.3 研究进展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3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
第二章 农业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1 农业生态补偿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田生态服务功能
2.1.2 生态补偿
2.1.3 耕地的生态补偿
2.1.4 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补偿
2.2 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环境容量理论
2.2.3 生态服务价值理论
2.2.4 利益均衡理论
2.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基本框架
2.3.1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利益主体界定
2.3.2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的范围
2.3.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的标准
第三章 洱源农业投入与粮食产量关系分析
3.1 洱源化肥投入变化趋势
3.1.1 洱源化肥施用总量的变化
3.1.2 洱源化肥施用强度的变化
3.1.3 洱源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关系的变化
3.1.4 洱源化肥投入结构的变化
3.1.5 洱源不同农作物化肥投入差异
3.2 理论分析及指标选取
3.2.1 理论分析
3.2.2 指标选取
3.2.3 数据来源
3.3 模型构建及估计结果
3.3.1 模型选择
3.3.2 单位根检验
3.3.3 VAR模型参数估计
3.3.4 协整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
3.3.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3.3.6 回归分析
3.4 农业投入各要素对粮食产量贡献率测算
3.4.1 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关系发展阶段
3.4.2 各要素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核算
3.4.3 各阶段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核算
3.5 讨论及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1 研究数据来源
4.1.1 问卷调查地点的选择
4.1.2 调查方案
4.1.3 问卷设计
4.2 受访农户及家庭特征
4.2.1 受访农户个人基本信息
4.2.2 受访农户家庭特征
4.3 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现状
4.3.1 农户施肥施药目的
4.3.2 农户施肥种类
4.3.3 农户施肥施药方式
4.3.4 施肥量的确定
4.3.5 有机肥施用情况
4.3.6 化肥过量施用情况
4.4 农户对流域生态保护的认知现状
4.4.1 农户对有关概念的认知
4.4.2 农户对生态补偿的认知
4.4.3 农户对生态农业生产资料的认知
4.4.4 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的认知
4.5 农户对流域生态保护的态度现状
4.5.1 农户对减施化肥及农药的参与意愿
4.5.2 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参与意愿
4.6 农户对流域生态保护的动机现状
4.6.1 农户参加减施化肥、农药的动机
4.6.2 农户不参与减施化肥及农药的动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施肥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因子分析
5.1.2 回归分析
5.2 农户施肥量影响因素分析
5.2.1 变量描述
5.2.2 因子分析
5.2.3 回归分析
5.2.4 结果与讨论
5.3 农户减施化肥影响因素分析
5.3.1 Logistic回归分析
5.3.2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减施化肥生态补偿耕地分等
6.1 理论依据
6.1.1 土壤肥力理论
6.1.2 级差地租理论
6.1.3 区位理论
6.2 研究区农用地分等定级
6.2.1 分等技术流程
6.2.2 确定农用地分等技术指标
6.2.3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与等别计算方法
6.2.4 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与等别计算方法
6.2.5 农用地经济系数与经济等别计算方法
6.2.6 研究区农用地分等结果
6.3 研究区减施化肥生态补偿耕地分等
6.3.1 分等依据
6.3.2 农用地经济等别标准粮产量分布
6.3.3 耕地减施化肥生态补偿等级划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区减施化肥补偿标准核算
7.1 减施化肥补偿理论及模型构建
7.1.1 粮食生产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7.1.2 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
7.1.3 建立耕地减施化肥补偿核算模型
7.2 农产品成本结构及变动趋势分析
7.2.1 国内粮食成本变动趋势分析
7.2.2 国内粮食生产成本结构及其变动分析
7.2.3 研究区农产品生产成本结构分析
7.3 农用地不同施肥处理施肥量与产量关系
7.3.1 研究区不同施肥处理实验
7.3.2 不同减施化肥处理施肥量及产量
7.3.3 不同施肥处理施肥量与产量对比
7.4 不同施肥处理净利润核算
7.4.1 常规施肥净利润核算
7.4.2 测土配方施肥净利润核算
7.4.3 减半施肥净利润核算
7.4.4 不施肥处理净利润核算
7.5 研究区减施化肥生态补偿核算
7.5.1 建立减施化肥生态补偿模型
7.5.2 耕地减施化肥补偿核算方法
7.5.3 减施化肥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7.5.4 各乡镇减施化肥处理补偿标准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展望
8.3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附录B:农户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排污权的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孔凡斌,廖文梅.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04)
[2]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进展[J]. 谢高地,肖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6)
[3]汉水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及其使用问题研究[J]. 杨涛,胡仪元,张慷.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4]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武功县耕地生产能力分析[J]. 吴浩浩,李团胜,赵宏志,史小慧,康欢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03)
[5]耕地保护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进展[J]. 王迪,聂锐,王胜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10)
[6]传统地区稻田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J]. 刘某承,伦飞,张灿强,李文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6)
[7]基于农户受偿意愿的武汉市农田生态补偿标准估算[J]. 杨欣,蔡银莺.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1)
[8]巢湖流域农村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探讨——以巢湖流域内环境保护为视角[J]. 江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9]基于遥感与产能核算成都市农用地承载力变化研究[J]. 潘洪义,蒋贵国,何伟,周介铭.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6)
[10]基于CVM的潮滩湿地生态补偿意愿研究——以连云港海滨新区为例[J]. 赵斐斐,陈东景,徐敏,肖建红. 海洋环境科学. 2011(06)
博士论文
[1]中国化肥投入的面源污染问题研究[D]. 张锋.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沼气技术采纳行为及绿色补贴政策研究[D]. 彭新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3]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及控制机理研究[D]. 郑少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05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0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