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水稻灌区防治农田面源水污染排水系统及其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19:52
  本文针对我国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在广西桂林市青狮潭水库灌区构建水稻灌区防治农田面源水污染排水系统并进行试验观测研究。本研究设置了枧江头试验区,在野外完整地构建了上述新型农田水利系统,针对该系统“两条途径、四个过程”中的每条途径和每个过程,开展实地观测试验。同时,在桂林灌溉试验中心站试验小区设置了四个水肥处理、三个重复的小区对比试验,以确定高产、节水和减污效果最佳且适宜推广的水肥处理模式,并验证枧江头试验区的试验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防治农田面源水污染排水系统的构建本系统为“两条途径、四个过程”降污系统,即第一途径:源头减污,包括:田间节水减排与合理施肥,总称稻田水肥综合调控,也是第一个过程。第二途径:排水过程中降污;第一排水降污过程…田间草沟降污;第二排水调蓄降污过程---塘堰湿地降污;第三排水降污过程…骨干生态沟排水降污。(2)田间增产节水减排降污技术与效果通过枧江头试验区、灌溉试验站试区4年的研究成果分析,结果表明,灌溉试验站试区采用间歇灌溉加分四次施氮肥的模式W2F2是最佳的水肥管理模式,其具有最高的水分生产率,相对于传统水肥管理模式,增产2.6%、节约灌水3...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水稻灌区防治农田面源水污染排水系统及其效果研究


图2-1试验区域总体分布图??9??

田间试验,试验站,实景,小区


±层厚50cm,±壤孔隙率43%左右,地势平坦、四周为稻田,从广西??灌概试验中屯、站旁边的青狮潭水库西干渠取水灌概,水质良好,为II类水,排出??的水回归到附近的农田排水沟,灌排条件良好。田间试验小区实景图如图2-2。??2.2.2试验年份及农业生产措施??试验年份从2013年一2016年。每季水稻施氮肥底肥一次,为碳酸氨较,追??肥一次为尿素,氮肥总施用量为每季180kg/hm2,底肥占70%,追肥占30%。礎??肥每季40kg/hm2?(WP2〇5计),钟肥每季70kg/hm2?(WK20计)。磯肥、钟肥??均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试验站试区2013年早稻品种为株两优189,晚稻为岳优9113。2014—2015??年早稻品种为早丰优402,晚稻品种为五丰优T025。??图2-2灌概试验站田间试验小区实景??2.3视江头试验区基本布设??2.3.1系统的构成??2013-2016年,在广西桂林市青狮潭灌区选取典型区域,实地建设视江头??10??

系统布置,试验区,草沟,降污


水流过程中降污。稻田排出污水后,使其经过王个排水降污过程,即田间草沟、??塘框湿地、骨干生态沟,从而将田间节水减排与合理施肥、草沟、湿地、骨干生??态沟完整地串联起来,开展试验观测。试区观测试验系统布置图如图2-3。图中,??规划区田块的稻田排水汇入田间草沟进口后,经过封闭的田间草沟初步净化,由??草沟出口自流进入塘歷湿地,在湿地中进行净化后,经湿地出口自流进入骨干生??态沟,经骨干生态沟降污后流入桃花江支流。整个系统完整具备了"两条途径、??四个过程’’,且封闭连续无客水干扰,规划区的稻田面积与湿地面积按照1:14进??行规划,稻田的排水得到连续净化,并且该系统是在大型水库灌区野外实地建成,??并连续运行了四年,能比较客观地检验整个系统的降污效果。??试区实景图如图2-4。??魏??祁’巧??图2-3视江头试验区系统布置图??I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南方大中型灌区灌溉用水量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 王奕童,郭宗楼.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08)
[2]浅谈农田面源N、P污染现状及其控制技术[J]. 芦静,徐振,丁兴民,李民,张大磊,刘霞,孙英杰.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6(04)
[3]多级串联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效果[J]. 万玉文,郭长强,茆智,李新建,崔远来,赵树君.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3)
[4]桂林漓江流域农村和农业污染源调查[J]. 刘雪春,李诗颖.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4)
[5]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王广军,唐筱洁,李惠强.  中国市场. 2014(37)
[6]南方低山丘陵区稻田氮磷排放的尺度效应[J]. 杨宝林,崔远来,赵树君,吕成长,汪文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07)
[7]农业面源污染全过程防治策略初探[J]. 李华斌,梁海兵,李健,王银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01)
[8]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政策与法律对比分析的视角[J]. 林云飞.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7)
[9]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源头减量技术[J]. 薛利红,杨林章,施卫明,王慎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5)
[10]杭州西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徐洪,赵鹏大,武俊梅,李新宁,吴振斌.  水科学进展. 2013(03)

博士论文
[1]农田排水沟渠对氮磷的去除效应及管理措施[D]. 张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
[2]水稻灌区新型农田水利系统防污减污试验研究[D]. 孙宁宁.武汉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水稻控灌条件下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D]. 孙艳玲.黑龙江大学 2014
[2]人工湿地水力条件优化设计[D]. 孔庆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3]提升公共服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D]. 高千.复旦大学 2009
[4]农田排水沟渠对流失氮、磷的截留和去除效应[D]. 徐红灯.北京化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9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09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