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钌配合物电致化学发光检测铜离子
发布时间:2020-12-12 01:52
合成了一种具有咪唑结构的多吡啶钌配合物RuL([Ru(bpy)2(Hidip)](ClO4)2)作为新的电致化学发光(ECL)试剂。通过对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解析,证明合成的配合物即为目标产物,并对其光电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铜离子可以选择性地猝灭RuL-TPrA(三丙胺)体系的ECL信号。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在水溶液体系下检测铜离子的电致化学发光方法。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最终测得RuL-TPrA的ECL信号强度与铜离子的浓度在0.0470~9.50μmol/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15.6 nmol/L(S/N=3),线性方程为y=31.0 x+34.3,相关系数R2为0.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2%(n=5)。
【文章来源】:分析试验室. 2020年09期 第1049-1053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Ru L的合成路线图
Ru L在水、乙腈和乙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a)和荧光光谱(b)
Ru L的循环伏安图(a)及电致化学发光图(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n掺杂ZnS/ZnS核壳量子点磷光猝灭法测定铜离子[J]. 吕俊杰,董小绮,孟鑫,卞伟. 分析试验室. 2019(03)
[2]一种基于联二萘酚衍生物的荧光探针对铜离子的荧光识别[J]. 蒋莉,赵佳,汤立军. 分析试验室. 2017(05)
[3]基于原位合成量子点的铜离子荧光传感器[J]. 王艺伟,梁铭芳,黄群,安凤平,唐淑榕,宋洪波. 分析试验室. 2017(03)
[4]溶剂对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性质的影响[J]. 姬子晔,张海明,吴磊,白小刚,黄丹. 发光学报. 2016(09)
[5]ICP-AES法研究六钛酸钾晶须对Cu(Ⅱ),Pb(Ⅱ),Cd(Ⅱ)的吸附性能[J]. 徐婉珍,李春香,刘艾芹,闫永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03)
硕士论文
[1]新型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研究[D]. 袁荷芳.江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1631
【文章来源】:分析试验室. 2020年09期 第1049-1053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Ru L的合成路线图
Ru L在水、乙腈和乙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a)和荧光光谱(b)
Ru L的循环伏安图(a)及电致化学发光图(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n掺杂ZnS/ZnS核壳量子点磷光猝灭法测定铜离子[J]. 吕俊杰,董小绮,孟鑫,卞伟. 分析试验室. 2019(03)
[2]一种基于联二萘酚衍生物的荧光探针对铜离子的荧光识别[J]. 蒋莉,赵佳,汤立军. 分析试验室. 2017(05)
[3]基于原位合成量子点的铜离子荧光传感器[J]. 王艺伟,梁铭芳,黄群,安凤平,唐淑榕,宋洪波. 分析试验室. 2017(03)
[4]溶剂对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性质的影响[J]. 姬子晔,张海明,吴磊,白小刚,黄丹. 发光学报. 2016(09)
[5]ICP-AES法研究六钛酸钾晶须对Cu(Ⅱ),Pb(Ⅱ),Cd(Ⅱ)的吸附性能[J]. 徐婉珍,李春香,刘艾芹,闫永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03)
硕士论文
[1]新型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研究[D]. 袁荷芳.江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1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1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