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挺水植物对城市景观水体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作用与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21:27
  本文以景观水体富营养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水体富营养化基本概念和污染现状的阐述,总结了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并通过分析对比重点阐述了运用生态-生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城市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影响机制。基于生态-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原理,选取中国南方城市景观水体中常用的两种挺水植物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和荸荠(Eleocharis dulcis),通过植物种植水、植物浸提液、共培养等三种方式研究慈姑和荸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选取抑藻效果较好的荸荠作为化感物质提取对象,考察其化感物质的抑藻效果及抑藻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慈姑种植水、慈姑浸提液、荸荠种植水、荸荠浸提液均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荸荠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最高抑制率达到了 57.04%;慈姑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最高抑制率达到了 55.45%;慈姑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最高抑制率达到了 89.30%;荸荠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最高抑制率达到了91.40%。两种植物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都呈现出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的效果,其中荸荠浸提液的抑藻效...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挺水植物对城市景观水体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作用与机理研究


图1.2生物体内抗氧化体系反应机理图??Figure?1.2?Reaction?mechanism?of?antioxidant?system?in?cyanobacteria?cells??

技术路线图,反应机理


-1?—.??!?Lipid?peroxidation??图1.2生物体内抗氧化体系反应机理图??Figure?1.2?Reaction?mechanism?of?antioxidant?system?in?cyanobacteria?cells??21??

曲线图,慈姑,铜绿,水培养


?博士学位论文???度并表示为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进行到第4d时,10%、50°/。、100%的??慈姑种植水培养基中铜绿微囊藻的藻密度分别为对照组的94.92%、85.44%、??68.53%;当实验进行到第7d时,10%、50%、100%的慈姑种植水培养基中铜??绿微囊藻的藻密度分别为对照组的83.98%、67.13%、42.96%,含量为100%的??慈姑种植水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抑制率最高达57.04%?(p<0.0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虽然受到慈姑种植水中的化感物质的影响而被一定??程度的抑制,但通过显微镜观察并未发现明显的藻细胞死亡现象,不同含量的??慈姑种植水中的藻细胞仍在缓慢生长。??⑷?(b)??.x?6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葱属植物的化感抑藻效应[J]. 康露伟,侯雨晴,杨晓辉,洪欣,张庭廷.  卫生研究. 2015(03)
[2]城市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 李兴平.  四川环境. 2015(01)
[3]大麦秸秆抑藻物质的分离及其抑藻作用研究[J]. 邓继选,邹华,庄严.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06)
[4]荸荠皮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 张全军,王辉.  食品与药品. 2013(06)
[5]四种浮游植物生物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J]. 陈纯,李思嘉,胡韧,韩博平.  湖泊科学. 2013(06)
[6]焦性没食子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氧化胁迫效应研究[J]. 孙雪梅,刘碧云,鲁志营,吴振斌.  中国环境科学. 2013(10)
[7]城市河道水体修复技术探讨[J]. 姬慧民.  科技资讯. 2013(14)
[8]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J]. 傅海燕,柴天,赵坤,刘智峰,张明真,侯明,许鹏成.  环境科学. 2012(05)
[9]从木桶原理看智能电网发展中的AMI体系建设[J]. 杨道勋,马鸿燕.  中国电业(技术版). 2012(04)
[10]我国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相关探讨[J]. 赵子成,禹华谦.  四川建筑. 2012(02)

博士论文
[1]蓝藻与红藻中藻胆蛋白的活性构象研究[D]. 苏海楠.山东大学 2010
[2]三种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的化感效应研究[D]. 邓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7

硕士论文
[1]4种水生植物水浸提液对水华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D]. 王志强.山西大学 2013
[2]城市景观湖水藻类及水体污染控制技术研究[D]. 赵静霄.河北工程大学 2012
[3]龙爪槐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抑藻机理及应用效果研究[D]. 夏洁.扬州大学 2011
[4]N-苯基-2-萘胺对小球藻的毒性机制研究[D]. 徐晓燕.浙江工业大学 2009
[5]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防治技术研究[D]. 邹丹.武汉科技大学 2008
[6]景观水体富营养化与控制研究[D]. 张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7]福州第二水源山仔水库降雨径流磷污染规律研究[D]. 郭树宏.福建师范大学 2008
[8]城市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特征研究[D]. 黄伟伟.河北理工大学 2008
[9]DGGE指纹图谱分析太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D]. 吴鑫.上海交通大学 2007
[10]去藻247对滇池水体藻类的去除实验研究[D]. 党艳.昆明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7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17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