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花岗岩隧道矿山法施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6 21:36
隧道工程建设会打破隧址区原有的地下水环境平衡状态,造成地下水资源流失,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且隧道突涌水也严重危害了隧道施工安全。相较于盾构法和TBM施工,矿山法施工会对隧道围岩造成更严重的扰动和损伤,形成明显的开挖损伤区,该区域内的围岩渗透性增强,进一步加剧地下水资源流失。花岗岩广泛出露于我国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容易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其渗透性与风化程度关系密切,而矿山法施工对不同风化程度花岗岩的渗透性亦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对于修建于富水风化花岗岩地层中的矿山法隧道,花岗岩地层的差异风化及矿山法施工的影响给此类隧道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和防排水设计带来了巨大困难。开展风化花岗岩隧道矿山法施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既能为降低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不良影响提供指导,又能为隧道防排水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矿山法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为研究中心,以风化花岗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开展了风化花岗岩隧道矿山法施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对研究区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进行...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本章对广州地铁 21 号线第 12 标段风化花岗岩隧道的工程况以及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研,搜集整理了勘察、设计和段的现场资料,对已有的资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2.1 工程背景州地铁 21 号线是广州地铁在建线路之一,西起于广州市天河区,经埔区,依次经过科丰路、水西路后穿过北二环高速,沿广汕公路向北越东部新城的黄埔九龙镇和增城中新镇后继续沿广汕公路向东经增城市荔城区增城广场,大致呈东西走向,连接增城区与广州中心城了在开通初期与现有轨道交通广州地铁 5 号线衔接,初期路线利用线的区间由天河公园延伸至员村,待广州地铁 11 号线开通时再拆解站起点。
预计 2018 年年底建成通车。图 2.2 研究区第 12 标段隧道地理位置示意图2.2 工程概况研究区为广州地铁21号线第12标段长平至金坑区间,起讫里程为DK22+127.000~DK28+054.000,正线里程长5.93km。线路出长平站后,以高架形式跨越永顺大道,跨越永顺大道后接路基进入山岭隧道,线路穿越长大山岭后在广汕路侧出洞,而后沿着广汕路侧以高架形式向前行进,通过芳二社并由北侧进入山岭隧道,线路出隧道后以高架形式到达金坑站。线路由高架、路基段、隧道等不同敷设方式和结构形式组成。区间共有2段隧道,第一部分起讫里程为DK22+470~DK23+748,第二部分起讫里程为DK25+052~DK27+610,总里程为3836m,线路隧道占比达64.7%。隧道洞顶埋深6.1~113.7m不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任意埋深水下隧道渗流场解析解[J]. 朱成伟,应宏伟,龚晓南. 岩土工程学报. 2017(11)
[2]深部隧洞裂隙围岩渗透特性及衬砌外水压力变化规律[J]. 王克忠,倪绍虎,吴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01)
[3]不同围压下破碎花岗岩非线性渗流特性试验研究[J]. 李文亮,周佳庆,贺香兰,陈益峰,周创兵. 岩土力学. 2017(S1)
[4]TBM隧道围岩损伤区范围及渗透特性研究[J]. 卢广亮,赵晓豹,龚秋明,唐伟,李晓昭. 高校地质学报. 2017(01)
[5]半无限平面双孔平行隧道渗流场解析研究[J]. 张丙强. 铁道学报. 2017(01)
[6]广西花山花岗岩体风化带的渗透系数[J]. 李有光,蓝俊康,黎容伶,杨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6(04)
[7]脆性岩体开挖损伤区范围与影响因素研究[J]. 李建贺,盛谦,朱泽奇,刘世伟,程红战,周兴涛. 岩土工程学报. 2016(S2)
[8]考虑注浆圈作用水下隧道渗流场解析解[J]. 应宏伟,朱成伟,龚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6)
[9]云南洱海东侧引水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探讨[J]. 汪亚莉,许模,张强,周中海.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6(02)
[10]山岭隧道施工诱发地下水位下降环境风险评价[J]. 白明洲,陈云,师海. 铁道工程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水工隧洞渗流—应力—损伤/开裂耦合理论及方法研究[D]. 周亚峰.武汉大学 2016
[2]裂隙岩体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 刘志春.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研究[D]. 李占海.东北大学 2013
[4]隧道衬砌水压力荷载的实用化计算研究[D]. 郑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0
[5]软土浅埋隧道变形、渗流及固结性状研究[D]. 童磊.浙江大学 2010
[6]海底隧道钻爆开挖围岩稳定性研究[D]. 刘永胜.北京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解析法的岩溶隧道涌水量计算改进探析[D]. 王玉蕊.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岩溶区深埋隧道衬砌外水压力研究[D]. 叶甜.浙江大学 2015
[3]富水软岩隧道施工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规律研究[D]. 王文忠.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3
[4]广州市花岗质岩石风化带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 吴发根.广州大学 2013
[5]龙门山隧道对龙门山地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 左蔚.成都理工大学 2011
[6]海底隧道渗流场分析及施工数值模拟[D]. 何红忠.中南大学 2009
[7]岩溶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刘向远.西南交通大学 2007
[8]岩溶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 曾晓燕.西南交通大学 2006
[9]歌乐山隧道施工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研究[D]. 李耐霞.西南交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0817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本章对广州地铁 21 号线第 12 标段风化花岗岩隧道的工程况以及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研,搜集整理了勘察、设计和段的现场资料,对已有的资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2.1 工程背景州地铁 21 号线是广州地铁在建线路之一,西起于广州市天河区,经埔区,依次经过科丰路、水西路后穿过北二环高速,沿广汕公路向北越东部新城的黄埔九龙镇和增城中新镇后继续沿广汕公路向东经增城市荔城区增城广场,大致呈东西走向,连接增城区与广州中心城了在开通初期与现有轨道交通广州地铁 5 号线衔接,初期路线利用线的区间由天河公园延伸至员村,待广州地铁 11 号线开通时再拆解站起点。
预计 2018 年年底建成通车。图 2.2 研究区第 12 标段隧道地理位置示意图2.2 工程概况研究区为广州地铁21号线第12标段长平至金坑区间,起讫里程为DK22+127.000~DK28+054.000,正线里程长5.93km。线路出长平站后,以高架形式跨越永顺大道,跨越永顺大道后接路基进入山岭隧道,线路穿越长大山岭后在广汕路侧出洞,而后沿着广汕路侧以高架形式向前行进,通过芳二社并由北侧进入山岭隧道,线路出隧道后以高架形式到达金坑站。线路由高架、路基段、隧道等不同敷设方式和结构形式组成。区间共有2段隧道,第一部分起讫里程为DK22+470~DK23+748,第二部分起讫里程为DK25+052~DK27+610,总里程为3836m,线路隧道占比达64.7%。隧道洞顶埋深6.1~113.7m不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任意埋深水下隧道渗流场解析解[J]. 朱成伟,应宏伟,龚晓南. 岩土工程学报. 2017(11)
[2]深部隧洞裂隙围岩渗透特性及衬砌外水压力变化规律[J]. 王克忠,倪绍虎,吴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01)
[3]不同围压下破碎花岗岩非线性渗流特性试验研究[J]. 李文亮,周佳庆,贺香兰,陈益峰,周创兵. 岩土力学. 2017(S1)
[4]TBM隧道围岩损伤区范围及渗透特性研究[J]. 卢广亮,赵晓豹,龚秋明,唐伟,李晓昭. 高校地质学报. 2017(01)
[5]半无限平面双孔平行隧道渗流场解析研究[J]. 张丙强. 铁道学报. 2017(01)
[6]广西花山花岗岩体风化带的渗透系数[J]. 李有光,蓝俊康,黎容伶,杨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6(04)
[7]脆性岩体开挖损伤区范围与影响因素研究[J]. 李建贺,盛谦,朱泽奇,刘世伟,程红战,周兴涛. 岩土工程学报. 2016(S2)
[8]考虑注浆圈作用水下隧道渗流场解析解[J]. 应宏伟,朱成伟,龚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6)
[9]云南洱海东侧引水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探讨[J]. 汪亚莉,许模,张强,周中海.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6(02)
[10]山岭隧道施工诱发地下水位下降环境风险评价[J]. 白明洲,陈云,师海. 铁道工程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水工隧洞渗流—应力—损伤/开裂耦合理论及方法研究[D]. 周亚峰.武汉大学 2016
[2]裂隙岩体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 刘志春.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研究[D]. 李占海.东北大学 2013
[4]隧道衬砌水压力荷载的实用化计算研究[D]. 郑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0
[5]软土浅埋隧道变形、渗流及固结性状研究[D]. 童磊.浙江大学 2010
[6]海底隧道钻爆开挖围岩稳定性研究[D]. 刘永胜.北京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解析法的岩溶隧道涌水量计算改进探析[D]. 王玉蕊.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岩溶区深埋隧道衬砌外水压力研究[D]. 叶甜.浙江大学 2015
[3]富水软岩隧道施工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规律研究[D]. 王文忠.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3
[4]广州市花岗质岩石风化带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 吴发根.广州大学 2013
[5]龙门山隧道对龙门山地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 左蔚.成都理工大学 2011
[6]海底隧道渗流场分析及施工数值模拟[D]. 何红忠.中南大学 2009
[7]岩溶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刘向远.西南交通大学 2007
[8]岩溶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 曾晓燕.西南交通大学 2006
[9]歌乐山隧道施工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研究[D]. 李耐霞.西南交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0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2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