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烟气固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0 08:29
化石燃料的燃烧向环境中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的大量温室气体的释放,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异常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在各主要温室气体中,CO2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达到了55%。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生产单位热量引起的CO2排放量比石油和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因此,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CO2,是最大固定排放源之一。燃烧后捕捉技术,被认为是短期内能够为化石燃料电厂提供有效CO2分离捕捉的技术。根据燃煤电厂及其烟气系统特点,利用粉煤灰和烟气含有的能量分离捕捉烟气中的CO2,充分体现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思想。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以分离捕捉燃煤电厂烟气中的CO2为研究对象,利用垂直式固定床反应装置,研究了高温吸收剂循环分离CO2的碳酸化过程。普通钙基材料存在吸收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及易烧结等问题,通过改性、掺杂等手段制备...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燃烧前COz捕集过程
图 1.4 富氧燃烧 CO2捕集过程Fig. 1.4 Oxy-firing CO2separations and capture process氛,然后燃料与 O2共同进入专门的富氧燃烧炉进行燃烧。由烧,导致火焰温度过高,运行过程一般需要将燃烧后富含 CO循环重新回注燃烧炉,这一方面降低了燃烧温度,另一方面提分数(>95%)。因此,富氧燃烧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基于燃煤能控制煤燃烧污染物(NOx 等)排放又能直接得到高浓度 CO。氧燃烧技术主要的缺点在于使用传统的空气分离产生 O2单元资金和电力供应。其中化学链循环燃烧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化学链燃烧技术是在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工况下,燃料与CO2产生在专门的反应器中,从而避免了空气对 CO2的稀释[4对以上三种 CO2分离捕集技术的实际应用潜力和存在的问题焦于燃烧后捕捉技术。根据燃煤电厂烟气系统的实际情况,有的较高能量(烟气温度为 400~650℃),研究制备新型高温
图 1.6 CO2地质封存示意图Fig.1.6 The sketch map of CO2geological sequestration2注入到油田中,已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注入到地下的 CO2是依靠物理和化学的作用机制,将其永久性封存于地质中。通常适于地质封存 CO2的地点主要有:废弃的油田、天燃气田,沉地内的含盐水层,另外还可注入油气田中提高油气产率,及深层煤层促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aO/FA吸收剂高温吸收CO2及穿透特性[J]. 杨磊,于宏兵,王胜强,周奇彬,王浩闻. 化工学报. 2012(02)
[2]纳米复合钙基高温CO2吸收剂的合成与性能[J]. 罗聪,郑瑛,丁宁,吴琪珑,郑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08)
[3]氨基功能化SBA-16对CO2的动态吸附特性[J]. 史晶金,刘亚敏,陈杰,张瑜,施耀. 物理化学学报. 2010(11)
[4]掺杂镧铝盐对钙基循环捕捉CO2能力的影响[J]. 罗聪,郑瑛,丁宁,吴琪珑,边关,郑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29)
[5]MgO/Al2O3吸附剂对CO2动态吸附性能的研究[J]. 闻霞,孙楠楠,李碧,李军平,王峰,赵宁,肖福魁,魏伟,孙予罕,任泽厚,郭金刚,王志杰,李庆,吴志斌. 燃料化学学报. 2010(02)
[6]膜气体吸收过程中复合溶液化学增强因子预测[J]. 陆建刚,陈敏东,张慧,嵇艳,王连军. 化学工程. 2009(10)
[7]燃煤电厂中CO2的捕集[J]. 张慧,任红伟,陆建刚,嵇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8]钙基CO2吸收剂循环反应特性的试验与模拟[J]. 房凡,李振山,蔡宁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14)
[9]CaO碳化-煅烧循环捕获CO2高温烧结特性研究[J]. 冯志翔,郑瑛,张璐,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9(03)
[10]钙基CO2吸收剂的种类和粒径对循环煅烧/碳酸化的影响[J]. 房凡,李振山,蔡宁生.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04)
硕士论文
[1]吸附精馏法回收二氧化碳工艺[D]. 周艳欣.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7554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燃烧前COz捕集过程
图 1.4 富氧燃烧 CO2捕集过程Fig. 1.4 Oxy-firing CO2separations and capture process氛,然后燃料与 O2共同进入专门的富氧燃烧炉进行燃烧。由烧,导致火焰温度过高,运行过程一般需要将燃烧后富含 CO循环重新回注燃烧炉,这一方面降低了燃烧温度,另一方面提分数(>95%)。因此,富氧燃烧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基于燃煤能控制煤燃烧污染物(NOx 等)排放又能直接得到高浓度 CO。氧燃烧技术主要的缺点在于使用传统的空气分离产生 O2单元资金和电力供应。其中化学链循环燃烧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化学链燃烧技术是在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工况下,燃料与CO2产生在专门的反应器中,从而避免了空气对 CO2的稀释[4对以上三种 CO2分离捕集技术的实际应用潜力和存在的问题焦于燃烧后捕捉技术。根据燃煤电厂烟气系统的实际情况,有的较高能量(烟气温度为 400~650℃),研究制备新型高温
图 1.6 CO2地质封存示意图Fig.1.6 The sketch map of CO2geological sequestration2注入到油田中,已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注入到地下的 CO2是依靠物理和化学的作用机制,将其永久性封存于地质中。通常适于地质封存 CO2的地点主要有:废弃的油田、天燃气田,沉地内的含盐水层,另外还可注入油气田中提高油气产率,及深层煤层促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aO/FA吸收剂高温吸收CO2及穿透特性[J]. 杨磊,于宏兵,王胜强,周奇彬,王浩闻. 化工学报. 2012(02)
[2]纳米复合钙基高温CO2吸收剂的合成与性能[J]. 罗聪,郑瑛,丁宁,吴琪珑,郑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08)
[3]氨基功能化SBA-16对CO2的动态吸附特性[J]. 史晶金,刘亚敏,陈杰,张瑜,施耀. 物理化学学报. 2010(11)
[4]掺杂镧铝盐对钙基循环捕捉CO2能力的影响[J]. 罗聪,郑瑛,丁宁,吴琪珑,边关,郑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29)
[5]MgO/Al2O3吸附剂对CO2动态吸附性能的研究[J]. 闻霞,孙楠楠,李碧,李军平,王峰,赵宁,肖福魁,魏伟,孙予罕,任泽厚,郭金刚,王志杰,李庆,吴志斌. 燃料化学学报. 2010(02)
[6]膜气体吸收过程中复合溶液化学增强因子预测[J]. 陆建刚,陈敏东,张慧,嵇艳,王连军. 化学工程. 2009(10)
[7]燃煤电厂中CO2的捕集[J]. 张慧,任红伟,陆建刚,嵇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8]钙基CO2吸收剂循环反应特性的试验与模拟[J]. 房凡,李振山,蔡宁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14)
[9]CaO碳化-煅烧循环捕获CO2高温烧结特性研究[J]. 冯志翔,郑瑛,张璐,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9(03)
[10]钙基CO2吸收剂的种类和粒径对循环煅烧/碳酸化的影响[J]. 房凡,李振山,蔡宁生.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04)
硕士论文
[1]吸附精馏法回收二氧化碳工艺[D]. 周艳欣.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7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2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