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模型构建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12-20 15:20
为了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关系,基于三峡库区1995—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库区情况修正中国不同生态系统当量因子表,对库区不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引入农户不同生计资本的评价体系,构建库区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关系及空间分布规律;再计算各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极度耦合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65.38%,除库尾渝中区和大渡口区,其余区县均为中度及以上耦合;各区县从衰退发展逐步向濒临衰退发展靠近,濒临衰退发展区县向勉强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区县转化。(2)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不同,库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最高达到55.31%。(3)三峡库区各生态系统服务与不同农户生计资本的相关性极强,人力资本对生态系统服务最耦合,农户生计与支持服务耦合协调度最高,库区整体协调发展水平逐年向好。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大,两者相关性极强,耦合关系明显。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三峡库区各区县耦合度
从时间序列来看,三峡库区1995年衰退失调区县为9个、濒临衰退失调类10个、勉强协调发展类和协调发展类分为3,4个,2005年衰退失调区县为7个、濒临衰退失调类12个、勉强协调发展类和协调发展类分为3,4个。1995—2005年期间,主要是衰退失调类向濒临衰退失调类转化。而2015年,衰退失调比例依旧呈下降趋势,从1995年占比34.62%下降至23.08%,濒临衰退失调区县比例20 a内下降了30.77%,而勉强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区县呈上升趋势,20 a内增长了42.31%。1995年、2005年濒临衰退失调类区县频数最高分别为10,12,2015年勉强协调发展类的频数最高为11,各区县从衰退发展逐步濒临衰退发展靠近,濒临衰退发展区县向勉强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区县转化,表明农户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程度提高,生计提升。究其原因是自三峡工程建立以来,库区内水质变好,且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农户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收益增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也使库区农户生计得到改善。从三峡库区耦合协调空间分布来看,库首区县生态系统服务和农户生计耦合协调度比库中区县高,库中耦合协调度比库尾高。从图3中可以看出,衰退失调类主要集中在库尾重庆主城区县内,主城区内农户生计所需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丰富,经济发展高于其余区县,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过重,生态系统的调节、支持、供给服务价值较低,其中渝中区、大渡口区衰退失调严重,还包括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1995年库尾长寿区也属于衰退协调发展类型。1995—2005年期间,库尾的衰退失调区域呈缩小趋势,库腹和库首区域中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没有发生变化。至2015年,库尾主城区内衰退失调类区县范围持续缩小,库腹区域中各区县均达到勉强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层次,而库首的兴山县和秭归县的协调发展程度降低,成为勉强协调发展类型。总体上看,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程度从区域的东北至西南方向逐渐减弱。
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表示农户不同行业经营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比值。如图4所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占比最高,重庆市和湖北省最高分别占到53.68%,68.40%,其次是牧业、渔业、林业、工业。农业收入主要依靠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利用,通过种植农作物的方式从农田中获取产品。农田生态是农户原材料和食物生产之源。1995—2015年期间,湖北省整体农户的农业收入是呈现下降趋势,20 a内下降了13.21%;而重庆市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湖北省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比例始终高于重庆市地区,1995年湖北省农业收入比例比重庆市高出14.72%,而到2015年两省市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农户家庭的牧业收入占比重庆市和湖北省均呈现“M”状的趋势,但增长缓慢,下降较快,重庆市农户牧业收入高于湖北省。牧业是来源于草地,草地是牛羊等牲畜生长需要的粮食。草地的退化,会使牲畜失去“粮食”,农户从牧业的收益也会相应减少。重庆市和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上游一带,渔业是采集捕捞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主要依靠水域生态系统,也为农户生计带来利益,湖北省农户渔业收入20 a内增长明显,重庆市内渔业变化不大,整体有略微增长。林业带来的收入取决于农村人民所属的森林产品的特定受益人群体(例如森林居民、毗邻森林的农民、商业用户和森林产品消者),他们可以依靠森林作为主要或补充的生计来源,满足生存和现金需求。重庆市和湖北省林业收入占比1995年分别为0.66%,1.10%,由于统计数据只涉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使用价值,而间接价值没有参与计算,故数据值较低。林业收入两省市都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趋势缓慢。随着经济发展,重庆市和湖北省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总收入不断增加。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各生态系统为农户生计提供各种服务与一系列的收益,使农户维护生计多样化来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 苏胜亮,吴立峰.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4)
[2]生态补偿扶贫背景下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因素研究[J]. 吴乐,靳乐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3]精准扶贫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与贫困人口生计耦合关联分析[J]. 周李磊,官冬杰,袁兴中. 生态学报. 2018(18)
[4]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收入的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以丽江拉市海流域为例[J]. 胡蕾,吴健,李海萍. 生态学报. 2018(18)
[5]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分析——以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胡国建,陈传明,郭连超,侯雨峰. 生态经济. 2018(08)
[6]生态保护扶贫DPSIR框架构建初探[J]. 周维佳,寸云激. 经济研究导刊. 2018(17)
[7]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研究进展[J]. 傅斌,王玉宽,徐佩,严坤. 生态经济. 2017(01)
[8]西部典型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分析——以四川省宝兴县为例[J]. 刘菊,傅斌,王玉宽,徐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12)
[9]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J]. 曹诗颂,王艳慧,段福洲,赵文吉,王志恒,房娜.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10]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我国集中连片重点贫困区生态补偿研究[J]. 许丽丽,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张涛.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2928096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三峡库区各区县耦合度
从时间序列来看,三峡库区1995年衰退失调区县为9个、濒临衰退失调类10个、勉强协调发展类和协调发展类分为3,4个,2005年衰退失调区县为7个、濒临衰退失调类12个、勉强协调发展类和协调发展类分为3,4个。1995—2005年期间,主要是衰退失调类向濒临衰退失调类转化。而2015年,衰退失调比例依旧呈下降趋势,从1995年占比34.62%下降至23.08%,濒临衰退失调区县比例20 a内下降了30.77%,而勉强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区县呈上升趋势,20 a内增长了42.31%。1995年、2005年濒临衰退失调类区县频数最高分别为10,12,2015年勉强协调发展类的频数最高为11,各区县从衰退发展逐步濒临衰退发展靠近,濒临衰退发展区县向勉强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区县转化,表明农户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程度提高,生计提升。究其原因是自三峡工程建立以来,库区内水质变好,且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农户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收益增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也使库区农户生计得到改善。从三峡库区耦合协调空间分布来看,库首区县生态系统服务和农户生计耦合协调度比库中区县高,库中耦合协调度比库尾高。从图3中可以看出,衰退失调类主要集中在库尾重庆主城区县内,主城区内农户生计所需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丰富,经济发展高于其余区县,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过重,生态系统的调节、支持、供给服务价值较低,其中渝中区、大渡口区衰退失调严重,还包括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1995年库尾长寿区也属于衰退协调发展类型。1995—2005年期间,库尾的衰退失调区域呈缩小趋势,库腹和库首区域中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没有发生变化。至2015年,库尾主城区内衰退失调类区县范围持续缩小,库腹区域中各区县均达到勉强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层次,而库首的兴山县和秭归县的协调发展程度降低,成为勉强协调发展类型。总体上看,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程度从区域的东北至西南方向逐渐减弱。
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表示农户不同行业经营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比值。如图4所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占比最高,重庆市和湖北省最高分别占到53.68%,68.40%,其次是牧业、渔业、林业、工业。农业收入主要依靠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利用,通过种植农作物的方式从农田中获取产品。农田生态是农户原材料和食物生产之源。1995—2015年期间,湖北省整体农户的农业收入是呈现下降趋势,20 a内下降了13.21%;而重庆市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湖北省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比例始终高于重庆市地区,1995年湖北省农业收入比例比重庆市高出14.72%,而到2015年两省市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农户家庭的牧业收入占比重庆市和湖北省均呈现“M”状的趋势,但增长缓慢,下降较快,重庆市农户牧业收入高于湖北省。牧业是来源于草地,草地是牛羊等牲畜生长需要的粮食。草地的退化,会使牲畜失去“粮食”,农户从牧业的收益也会相应减少。重庆市和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上游一带,渔业是采集捕捞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主要依靠水域生态系统,也为农户生计带来利益,湖北省农户渔业收入20 a内增长明显,重庆市内渔业变化不大,整体有略微增长。林业带来的收入取决于农村人民所属的森林产品的特定受益人群体(例如森林居民、毗邻森林的农民、商业用户和森林产品消者),他们可以依靠森林作为主要或补充的生计来源,满足生存和现金需求。重庆市和湖北省林业收入占比1995年分别为0.66%,1.10%,由于统计数据只涉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使用价值,而间接价值没有参与计算,故数据值较低。林业收入两省市都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趋势缓慢。随着经济发展,重庆市和湖北省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总收入不断增加。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各生态系统为农户生计提供各种服务与一系列的收益,使农户维护生计多样化来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 苏胜亮,吴立峰.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4)
[2]生态补偿扶贫背景下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因素研究[J]. 吴乐,靳乐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3]精准扶贫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与贫困人口生计耦合关联分析[J]. 周李磊,官冬杰,袁兴中. 生态学报. 2018(18)
[4]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收入的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以丽江拉市海流域为例[J]. 胡蕾,吴健,李海萍. 生态学报. 2018(18)
[5]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分析——以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胡国建,陈传明,郭连超,侯雨峰. 生态经济. 2018(08)
[6]生态保护扶贫DPSIR框架构建初探[J]. 周维佳,寸云激. 经济研究导刊. 2018(17)
[7]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研究进展[J]. 傅斌,王玉宽,徐佩,严坤. 生态经济. 2017(01)
[8]西部典型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分析——以四川省宝兴县为例[J]. 刘菊,傅斌,王玉宽,徐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12)
[9]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J]. 曹诗颂,王艳慧,段福洲,赵文吉,王志恒,房娜.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10]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我国集中连片重点贫困区生态补偿研究[J]. 许丽丽,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张涛.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2928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2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