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6 22:28
在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面向区域发展与公众需求的规划策略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人地系统耦合框架,分析从生态修复规划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在规划思想、目标、性质、对象、路径等方面发生的转变。以人地矛盾突出的典型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为案例,分析大湾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形势,从发展人地和谐的生态修复战略、整体保护生态空间、充分发挥生态要素综合功能、强化机制保障等方面,构建了问题识别-战略引导-整体布局和分区施策为主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和思路,以延拓人地系统论,丰富规划理论和方法,为其他地区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人地关系研究基本范式示意
一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对立格局。城市群城镇生态系统快速增长以占用农田林地等生态系统为代价,山-水-城-田-海的生态格局正在被不断扩张的城市建设所影响,耕地、林地、湿地等生态空间大量萎缩。根据1980—2017年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自2000年以来,农田生态系统的面积显著下降,而城乡生态系统的面积显著增加,两者面积的增减呈现明显的互补关系(图2)。二是生态与城市群发展缺乏有机融合,城乡空间品质和建设质量亟待提高。一方面人民的生态需求日益增长,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需以提升生态品质促城市竞争力提升;另一方面虽然大湾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本底条件,但传统的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忽略了生态空间和生态功能的有效管护,城市与生态分离,虽然空间分布上生态与城市连绵,但生态资源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景观功能,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体系不够完善。造成生态现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三是大湾区生态资本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4],湾区以生物承载力衡量的生态资本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湾区总生态足迹为2.8亿ghm2,人均4.2 ghm2,是区域生物承载力的15.6倍。湾区面临愈趋严重的生态安全风险。四是沿海人工干扰剧烈,海域环境堪忧。“向海要地”是珠三角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之一[25]。滩涂作为一种土地后备资源被大量开发用于城镇扩展和围海养殖。粤港澳大湾区人工岸线占比迅速增长,滨海滩涂和森林湿地逐渐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健康受损,珠江口、大亚湾等海域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4.2 跨界型的生态问题突出,生态安全风险加剧
粤港澳大湾区河网纵横交错,基塘系统是三角洲人民与水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是闻名中外的典型农业生态模式,也是湾区生态系统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保护和修复以基塘特色的农田生态系统,推动支流水系及其绿化缓冲带串联主要的生态休闲空间,促使生态空间城市连绵地区渗透[30],形成山水交融的生态网络的末梢系统。结合新一轮碧道建设,充分发挥基塘在区域尺度中所具有的“海绵体”调洪蓄涝等生态服务功能,推进基塘系统和碧道网络在空间及功能体系上的衔接,对于仍保持为原始状态的基塘,恢复其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桑基鱼塘”模式;对于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基塘,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成高效、高产、优质、绿色的现代标准化基塘;对于半集约化模式生产的基塘,建设以旅游休闲和生产为一体的菜基鱼塘、花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景观型特色基塘,通过基塘系统整治重塑岭南水乡生态特色(图4)。5.5 强化机制保障与衔接,设计主动式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J]. 王帅,傅伯杰,武旭同,王亚萍. 资源科学. 2020(01)
[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J]. 倪庆琳,侯湖平,丁忠义,李艺博,李金融.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1)
[3]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诊断与识别——以烟台市为例[J]. 方莹,王静,黄隆杨,翟天林.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1)
[4]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认知[J]. 彭建,吕丹娜,董建权,刘焱序,刘前媛,李冰.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1)
[5]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压力与对策[J]. 许乃中,奚蓉,石海佳,张玉环. 环境保护. 2019(23)
[6]“再野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J]. 杨锐,曹越. 生态学报. 2019(23)
[7]基于人地耦合系统的国土空间重塑[J]. 曹小曙.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8]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J]. 曹宇,王嘉怡,李国煜. 中国土地科学. 2019(07)
[9]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框架体系怎么设计?[J]. 张修玉. 中国生态文明. 2019(03)
[10]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及制图[J]. 李婧贤,王钧. 生态学报. 2019(17)
硕士论文
[1]区域生态修复的空间规划方法研究[D]. 李果.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0549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人地关系研究基本范式示意
一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对立格局。城市群城镇生态系统快速增长以占用农田林地等生态系统为代价,山-水-城-田-海的生态格局正在被不断扩张的城市建设所影响,耕地、林地、湿地等生态空间大量萎缩。根据1980—2017年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自2000年以来,农田生态系统的面积显著下降,而城乡生态系统的面积显著增加,两者面积的增减呈现明显的互补关系(图2)。二是生态与城市群发展缺乏有机融合,城乡空间品质和建设质量亟待提高。一方面人民的生态需求日益增长,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需以提升生态品质促城市竞争力提升;另一方面虽然大湾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本底条件,但传统的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忽略了生态空间和生态功能的有效管护,城市与生态分离,虽然空间分布上生态与城市连绵,但生态资源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景观功能,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体系不够完善。造成生态现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三是大湾区生态资本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4],湾区以生物承载力衡量的生态资本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湾区总生态足迹为2.8亿ghm2,人均4.2 ghm2,是区域生物承载力的15.6倍。湾区面临愈趋严重的生态安全风险。四是沿海人工干扰剧烈,海域环境堪忧。“向海要地”是珠三角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之一[25]。滩涂作为一种土地后备资源被大量开发用于城镇扩展和围海养殖。粤港澳大湾区人工岸线占比迅速增长,滨海滩涂和森林湿地逐渐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健康受损,珠江口、大亚湾等海域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4.2 跨界型的生态问题突出,生态安全风险加剧
粤港澳大湾区河网纵横交错,基塘系统是三角洲人民与水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是闻名中外的典型农业生态模式,也是湾区生态系统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保护和修复以基塘特色的农田生态系统,推动支流水系及其绿化缓冲带串联主要的生态休闲空间,促使生态空间城市连绵地区渗透[30],形成山水交融的生态网络的末梢系统。结合新一轮碧道建设,充分发挥基塘在区域尺度中所具有的“海绵体”调洪蓄涝等生态服务功能,推进基塘系统和碧道网络在空间及功能体系上的衔接,对于仍保持为原始状态的基塘,恢复其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桑基鱼塘”模式;对于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基塘,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成高效、高产、优质、绿色的现代标准化基塘;对于半集约化模式生产的基塘,建设以旅游休闲和生产为一体的菜基鱼塘、花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景观型特色基塘,通过基塘系统整治重塑岭南水乡生态特色(图4)。5.5 强化机制保障与衔接,设计主动式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J]. 王帅,傅伯杰,武旭同,王亚萍. 资源科学. 2020(01)
[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J]. 倪庆琳,侯湖平,丁忠义,李艺博,李金融.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1)
[3]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诊断与识别——以烟台市为例[J]. 方莹,王静,黄隆杨,翟天林.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1)
[4]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认知[J]. 彭建,吕丹娜,董建权,刘焱序,刘前媛,李冰.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1)
[5]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压力与对策[J]. 许乃中,奚蓉,石海佳,张玉环. 环境保护. 2019(23)
[6]“再野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J]. 杨锐,曹越. 生态学报. 2019(23)
[7]基于人地耦合系统的国土空间重塑[J]. 曹小曙.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8]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J]. 曹宇,王嘉怡,李国煜. 中国土地科学. 2019(07)
[9]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框架体系怎么设计?[J]. 张修玉. 中国生态文明. 2019(03)
[10]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及制图[J]. 李婧贤,王钧. 生态学报. 2019(17)
硕士论文
[1]区域生态修复的空间规划方法研究[D]. 李果.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0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4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