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13:44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环境课题。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近50年的气温变化,很可能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如果人类继续这样活动,到2100年时,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将高达750ppm,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将比1990年上升1.4-5.8℃,海平面上升将上升0.09-0.88m。如果全球的平均温度只上升2℃,全球部分沿海城市将消失,沙漠化面积扩大,沙进人退,耕地减少,病虫害危害加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威胁。研究认为,近百年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涉及科学或技术领域,而且与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有着广泛的直接联系。由于温室气体的全球性,任何单一和局部的措施很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需要全球采取联合、综合、持久性的行动。为此,国际社会在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了实现《公约》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约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和排放贸易(ET)三种机制。由于减排单位核证与转让并不是因采取了节能与提高能效的途径,而是产业的衰退,现在附件一国家之间进行的排放贸易(ET...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预期结果
第2章 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及提出的问题
    2.1 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
        2.1.1 项目活动描述
        2.1.2 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的应用
        2.1.3 环境影响分析
        2.1.4 利益相关方的评价
    2.2 肖家河CDM项目开发提出的问题
        2.2.1 CDM项目注册比例低
        2.2.2 没有定价权
        2.2.3 没有提供先进技术
        2.2.4 缺少自主开发的技术标准
    2.3 解决肖家河CDM开发问题的初步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3.1 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的理论基础
        3.1.1 碳交易的气候学基础
        3.1.2 碳交易的经济学基础
        3.1.3 碳交易的法律基础
    3.2 我国建立国家碳交易所的必要性分析
        3.2.1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有利提高我国碳交易的定价权
        3.2.2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有利加强我国标准体系的建立
        3.2.3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有利技术引进
    3.3 我国建立国家碳交易所的紧迫性分析
        3.3.1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3.3.2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是转变管理方式的需要
        3.3.3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是加快我国货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3.3.4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的需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的初步构想
    4.1 总体构想
    4.2 以国家碳交易所为龙头,构建我国相对统一的碳交易体系
        4.2.1 国际碳交易体系概况
        4.2.2 国内没有形成碳交易体系
        4.2.3 以国家碳交易所为龙头,建立我国相对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4.3 国家碳交易所的构建
        4.3.1 国家碳交所定位
        4.3.2 国家碳交所发起人选择
        4.3.3 国家碳交所组织机构设置
        4.3.4 国家碳交所的基本职能
        4.3.5 国家碳交所的交易规则
        4.3.6 国家碳交所的国际业务
        4.3.7 国家碳交所的国内业务
        4.3.8 国家碳交所会员管理办法
        4.3.9 国家碳交所财务管理办法
        4.3.10 国家碳交所交易项目的签发
    4.4 我国碳交易法制保障建设
        4.4.1 确立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4.2 制定培育碳交易市场的政策
        4.4.3 出台碳交易所管理办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家碳交易所运行机理
    5.1 碳排放权交易中的要素构成
        5.1.1 交易主体
        5.1.2 交易客体
        5.1.3 交易合同
        5.1.4 申报、交易制度
        5.1.5 交易机构
        5.1.6 监测与核查制度
    5.2 单位GDP减排的目标分析
        5.2.1 “单位GDP减排40%-45%”的内涵
        5.2.2 “单位GDP减排40%-45%”过渡转换
        5.2.3 “总量控制”目标应成为我国努力的方向
    5.3 碳交易成本理论分析
        5.3.1 现有碳交易理论的局限
        5.3.2 额外性费用理论
        5.3.3 肖家河项目案例说明
    5.4 影响国家碳交易所交易的市场因素分析
        5.4.1 国际碳交易需求因素影响分析
        5.4.2 国内碳交易需求因素影响分析
        5.4.3 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因素影响我国碳交易市场
        5.4.4 企业碳排放权供求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碳交易所建在武汉的可行性
    6.1 庞大的碳市场是武汉建国家碳交易所的沃土
    6.2 我国政府、企业和百姓的重视,是武汉建立国家碳交易所的保证
        6.2.1 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
        6.2.2 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
        6.2.3 广大百姓开始参与
        6.2.4 国家需要武汉走在全国的前面
    6.3 多种碳交易模式提供了经验和机会
        6.3.1 全球碳交易背景
        6.3.2 成功的国际碳交易模式
        6.3.3 正在摸索的国内模式
    6.4 武汉建立国家碳交易所的SWOT分析
        6.4.1 优势因素(Strengths)
        6.4.2 劣势因素(Weaknesses)
        6.4.3 机遇因素(Opportunities)
        6.4.4 风险因素(Threats)
        6.4.5 劣势和风险对策建议
    6.5 国家碳交易所落户武汉的四种标准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主要成果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北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对策研究[J]. 李年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0(09)
[2]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3]FOAM模拟的20世纪气候变化[J]. 方长芳,吴立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4]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分析[J]. 曲建升,王琴,陈发虎,曾静静,张志强,李燕.  第四纪研究. 2010 (03)
[5]我国省市自治区碳排放权配额研究[J]. 吴静,马晓哲,王铮.  第四纪研究. 2010 (03)
[6]温室效应的物理基础[J]. 肖胜利,郑好望,尹涛.  物理通报. 2010(04)
[7]实践低碳经济:兼顾GDP创造和CO2排放[J]. 王彦佳.  WTO经济导刊. 2010(02)
[8]基于Landsat/TM资料研究广州城市热岛现象[J]. 邓玉娇,匡耀求,黄锋.  气象. 2010(01)
[9]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构建[J]. 白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经验 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J]. 李布.  中国发展观察. 2010(01)



本文编号:2941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41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