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的来源、理化特性及老化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05:2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大气污染已经由最初的煤烟型污染转化为以工业、交通、燃煤、扬尘等多污染源为主的复合型污染,而华北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华北地区的雾霾成因,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研究逐渐认识到高强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是内因,不利的气象条件和地形因素是外因。但是雾霾的形成涉及到不同污染物之间复杂的化学转化以及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反馈,其形成机制尚存在很多争议。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全样分析手段对排放源及大气中颗粒物的组分进行分析,会掩盖颗粒物的形貌、组分和混合状态等特征,不利于追溯大气中一些痕量颗粒物组分的来源和揭示颗粒物的老化机制。本文以华北地区频繁发生的雾霾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单颗粒分析方法(TEM-EDS)对不同排放源排放的一次颗粒物的形貌、组分和混合状态等特征进行分析,构建了排放源单颗粒特征数据库;其次分别在华北地区的典型农村和城市设置采样站点,利用全样分析和单颗粒分析方法对PM2.5及其各组分(包括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痕量金属)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以及气溶胶单颗粒的类型、组分、混合状态和粒径分...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的来源、理化特性及老化机制研究


图1-2?2011年全球平均辐射强迫估算值及其范围(相对于1750年)[s]??\

气溶胶颗粒,人体健康,气溶胶,途径


?3??Radiative?forcing?relative?to?1750?(W?m?2)??图1-2?2011年全球平均辐射强迫估算值及其范围(相对于1750年)[s]??\?束/??Direct?Indirect??Nucleation^?j?J??Custe,?t?I??Gas?!{?D?J?^FinePj||I??Transport??■■■■■■■■???'少?^?,Em_n、少,v,??Arid?Forest?Urban?Coastal??图1-3气溶胶颗粒物影响气候的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9]??气溶胶不仅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也有非常严重的危??害性

分布图,大气污染现状,人口死亡率,室外空气


图14?2010年全球范围内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人口死亡率分布图[27]??1.1.2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现状??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和黄海,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主包括北、天、河北、河南、山、徽和江,面达31万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用燃煤排放细颗粒中金属元素排放特征及单颗粒分析[J]. 张银晓,卢春颖,张剑,王新锋,李卫军.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9)
[2]华北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研究[J]. 李晓丽.  环境与发展. 2018(05)
[3]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清单及对PM2.5影响[J]. 段文娇,郎建垒,程水源,贾佳,王晓琦.  环境科学. 2018(04)
[4]MEIC排放清单在空气质量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 何斌,梅士龙,陆琛莉,李海军,周秋林,宋刘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7(10)
[5]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进展[J].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3)
[6]基于WRF-Chem模式的华东区域PM2.5预报及偏差原因[J]. 周广强,谢英,吴剑斌,余钟奇,常炉予,高伟.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8)
[7]中国民用煤燃烧排放细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清单[J]. 刘海彪,孔少飞,王伟,严沁.  环境科学. 2016(08)
[8]我国工业源PM2.5源谱的建立方法及行业排放特征分析[J]. 郭旸旸,朱廷钰,高翔,罗雷,徐文青.  环境工程. 2016(08)
[9]上海典型持续性PM2.5重度污染的数值模拟[J]. 常炉予,许建明,周广强,吴剑斌,谢英,余钟奇,杨辰.  环境科学. 2016(03)
[10]济南市PM2.5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 杨飞,杨凌霄,孟川平,朱艳红,姚兰,芦亚玲,袁琦,隋潇,王文兴.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燃煤锅炉PM2.5产生及排放特征的研究[D]. 赵志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2]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研究[D]. 袁琦.山东大学 2015
[3]我国典型城市和高山地区碳质气溶胶及单颗粒混合状态研究[D]. 周声圳.山东大学 2014
[4]我国典型地区大气PM2.5水溶性离子的理化特征及来源解析[D]. 高晓梅.山东大学 2012
[5]室内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碳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及影响因素[D]. 沈国锋.北京大学 2012
[6]大气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组成、有害组分风险评价及清单构建研究[D]. 孔少飞.南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8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78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7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