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的内源磷及其与蓝藻水华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04:29
我国众多浅水湖泊遭受严重的富营养化。除了外源污染入湖输入大量营养,很重要的营养来源是湖泊内源释放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因此,沉积物对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及其机理,以及防治对策,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工作中急需回答的关键问题,也是湖泊治理中的一个重大国家需求。这方面虽然前人已有研究,但是深入阐释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释放及其与蓝藻水华间的相关性的论文尚鲜见于文献。本论文以我国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滇池为研究区域,从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换过程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磷的赋存形态、泥水界面交换规律,以及蓝藻水华与内源磷的相互作用。主要工作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全湖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磷的变化与水华暴发的关系。获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变化信息是非常有前景的,这对湖泊营养状况的长期预测是非常有益的。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水华大规模暴发前后)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的变化,能够有效地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释放潜力进行评估,了解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及与水华分布的内在联系。对滇池全湖的研究表明:在滇池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与水体营养盐的分布及水华分布密切相关;水体中有较高的营养盐,则沉积物中有更多的潜在可...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省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连续化学提取流程示意图
KC采泥器Figure2-2KCsedimentcoreSampler
Uwitec采泥器Figure2-3UwitecSedimentCoreSample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零价铁原位控制底泥磷释放及联合磁性分离除磷技术[J]. 黄小追,邓达义,王琦,夏正策,邓培雁,刘传平.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2)
[2]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冯秋园,王殊然,刘学勤,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3]蓝藻衰亡下滇池草海沉积物中各形态磷释放动态的模拟研究[J]. 邓洪,包立,杨浩瑜,刘惠见,黄维恒,张乃明,董新星. 湿地科学. 2019(02)
[4]培养基投放对池塘表层底泥磷形态及底栖饵料生物培育效果的影响[J]. 周文全,周鑫,刘国锋,徐增洪,柏爱旭.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5)
[5]滇池沉积物磷浓度对内源磷释放过程及蓝藻生长的影响[J]. 牛婧,包立,杨牧青,王慧姣,汪泰,张乃明. 环境科学导刊. 2016(06)
[6]动、静水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J]. 耿楠,王沛芳,王超,祁凝,王智源. 湖泊科学. 2015(04)
[7]沉水植物对磷素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迁移转化的影响[J]. 易文利.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9)
[8]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与治理现状[J]. 万蕾.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1(01)
硕士论文
[1]基于培养基的池塘表层底泥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特征及饵料生物培育效果[D]. 周文全.上海海洋大学 2017
[2]碱性磷酸酶对针杆藻摄磷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D]. 李颖凡.重庆大学 2016
[3]溶解氧对好氧/延长闲置SBR脱氮除磷性能影响的研究[D]. 向沙.湖南大学 2015
[4]湖滨缓冲带湿地基底形态修复研究[D]. 孔祥龙.东北林业大学 2015
[5]藻类膜藻种优选及其脱氮除磷实验研究[D]. 蔡元妃.广西大学 2013
[6]基于咪唑、酰胺和脲衍生物的离子受体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 张红林.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锁磷剂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研究[D]. 吴涛.天津大学 2012
[8]苏州湿地公园藻类群落结构的研究[D]. 周俊.上海师范大学 2012
[9]巢湖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迁移转化与水华发生的关系[D]. 汤宝靖.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2010
[10]长春新立城水库浮游藻类特征及磷、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D]. 雍艳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0155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省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连续化学提取流程示意图
KC采泥器Figure2-2KCsedimentcoreSampler
Uwitec采泥器Figure2-3UwitecSedimentCoreSample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零价铁原位控制底泥磷释放及联合磁性分离除磷技术[J]. 黄小追,邓达义,王琦,夏正策,邓培雁,刘传平.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2)
[2]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冯秋园,王殊然,刘学勤,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3]蓝藻衰亡下滇池草海沉积物中各形态磷释放动态的模拟研究[J]. 邓洪,包立,杨浩瑜,刘惠见,黄维恒,张乃明,董新星. 湿地科学. 2019(02)
[4]培养基投放对池塘表层底泥磷形态及底栖饵料生物培育效果的影响[J]. 周文全,周鑫,刘国锋,徐增洪,柏爱旭.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5)
[5]滇池沉积物磷浓度对内源磷释放过程及蓝藻生长的影响[J]. 牛婧,包立,杨牧青,王慧姣,汪泰,张乃明. 环境科学导刊. 2016(06)
[6]动、静水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J]. 耿楠,王沛芳,王超,祁凝,王智源. 湖泊科学. 2015(04)
[7]沉水植物对磷素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迁移转化的影响[J]. 易文利.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9)
[8]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与治理现状[J]. 万蕾.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1(01)
硕士论文
[1]基于培养基的池塘表层底泥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特征及饵料生物培育效果[D]. 周文全.上海海洋大学 2017
[2]碱性磷酸酶对针杆藻摄磷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D]. 李颖凡.重庆大学 2016
[3]溶解氧对好氧/延长闲置SBR脱氮除磷性能影响的研究[D]. 向沙.湖南大学 2015
[4]湖滨缓冲带湿地基底形态修复研究[D]. 孔祥龙.东北林业大学 2015
[5]藻类膜藻种优选及其脱氮除磷实验研究[D]. 蔡元妃.广西大学 2013
[6]基于咪唑、酰胺和脲衍生物的离子受体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 张红林.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锁磷剂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研究[D]. 吴涛.天津大学 2012
[8]苏州湿地公园藻类群落结构的研究[D]. 周俊.上海师范大学 2012
[9]巢湖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迁移转化与水华发生的关系[D]. 汤宝靖.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2010
[10]长春新立城水库浮游藻类特征及磷、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D]. 雍艳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0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8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