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采油污水中垢在微生物表面沉积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13:29
  长庆油田、延长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产油区,石油开发均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多层系油层的混合开采、采出水混合处理后回注地层是该区域油田生产的主要特征。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主要有混凝法、气浮法和微生物法,微生物法因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污泥产生量低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并小规模应用于采出水的回注处理中。然而应用微生物法处理非同层、配伍性差的混合高结垢采出水,垢晶体在菌体表面聚集、沉积,会阻碍菌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使微生物处理工艺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甚至瘫痪。为了探索垢晶体对采出水微生物处理过程的影响规律,建立微生物法处理高结垢采出水的预处理技术,本文从受原油污染土壤及含油污泥中筛选、富集、分离并获得了高效原油降解菌,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与16SrDNA鉴定,优化了实验菌株原油降解条件;以油降解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不同结垢量的CaSO4、CaCO3垢晶体对实验菌株原油降解能力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了垢晶体在菌体表面沉积过程;以黏土、壳聚糖改性黏土颗粒模拟微生物,通过Zeta电位、粒径中值、pH值、电导率等的测定...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采油污水中垢在微生物表面沉积过程研究


重力沉降工艺流程示意图

示意图,沉降,压力,工艺流程


缓冲罐→外输泵→过滤→回注(2)压力沉降处理工艺压力沉降处理工艺,如图1.2所示,主要有以下两种:①来水→一次除油罐→二次除油罐→缓冲罐→外输泵→压力滤罐→回注;②来水→自然除油罐→混凝除油罐→缓冲罐→压力滤罐→回注图1.2 压力沉降工艺流程示意图Fig.1.2 Ppressure sedimentation process schematic diagram(3)气浮处理工艺沉降除油和气浮工艺一般为:来水→一次除油罐(接收罐)→气浮选机→缓冲罐→过滤→回注。

示意图,气浮处理,流程,示意图


第一章 绪 论7图1.3 气浮处理流程示意图Fig.1.3 Air-flotation process schematic diagram(4)水力旋流工艺水力旋流工艺一般为:来水→水力旋流器→回注。(5)深度处理工艺一般常用的工艺为:来水→一、二级沉降除油→气浮→混凝沉降→过滤→离子交换柱→回用。1.3 采油污水结垢1.3.1 结垢研究现状Ca2+、Mg2+、SO42-、CO32-等成垢离子含量高的采油污水,结垢趋势较强、结垢量较大,属于高结垢采油污水。在采油过程中,油藏流体(水)在井筒及集输管线中因压力、温度的改变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改变等,会引起水体的 pH 发生变化,CO32-、HCO3-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大量 CaCO3垢的生成。在二次采油(注水开发)阶段,因注入水水质与地层水水质差异大、不配伍,往往导致严重的结垢现象。采油污水结垢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热力学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浮技术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颜亨兵.  中国石油石化. 2017(09)
[2]延长油田长2储层采出水回注结垢研究[J]. 畅平,张群正,郭王钊,柯从玉,郝西鹏,逯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7(03)
[3]油田稠油污水化学混凝除硅技术研究及应用[J]. 丁洪雷,赵波,卜魁勇,狄建国,陈兆录.  化学工程. 2017(05)
[4]天冬氨酸-苹果酸共聚物与Ca2+的络合性能[J]. 张玉玲,刘晓冬,赵彩霞,胡志光,李伟,王朝.  精细化工. 2017(05)
[5]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的现状以及发展展望[J]. 葛志刚,李永宏,张粉灵,李荣,黄金侠.  中国石油石化. 2017(01)
[6]气浮预处理工艺对气田水的处理效果评价[J]. 胡衍明.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02)
[7]油田污水结垢研究进展[J]. 王瑛,屈撑囤,胡海杰.  广州化工. 2017(03)
[8]浅谈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J]. 韩薛云.  石化技术. 2017(01)
[9]柱状气浮分离器处理含油污水实验研究[J]. 刘海俊,张军,许晶禹,郑之初,王密.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6(03)
[10]利用电导率法研究聚环氧琥珀酸的阻垢性能[J]. 朱水平,曹丽亚,殷甜甜,王超群,刘晓艳.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硕士论文
[1]微生物法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研究[D]. 杨帆.东北石油大学 2013
[2]涡凹气浮—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的工程实践[D]. 毕芳.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菌群构建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强化作用的研究[D]. 张璐.南京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82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82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2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