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02:20
网络社会是在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新的社会形态,是一个由网络社会资源、网络社会群体和相关网络社会环境组成并相互作用,以达到动态平衡为趋势的巨大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强调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有机性。它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传统社会在新的信息时代的进化。它既保留传统社会的一部分因素,又体现出完全不同的新特征。面对网络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应用传统的社会学理论已经很难去解释,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系统地研究网络社会的形成机理及其带来的问题和影响,从根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网络社会的运行机制及发展规律,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生产生活。由此,本论文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到对网络社会的研究中来,将网络社会看作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首次系统地提出“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深入研究了其组成单元、生态学结构、生态学属性及生态平衡运行机制,进而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网络科学、复杂科学、非线性科学、协同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新视角,探讨了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形成机...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 组织生态学等相关研究
1.2.2 网络社会相关研究
1.2.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总结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系统相关理论研究
2.2 驱动力及驱动力机制相关理论研究
2.2.1 驱动力的类型及特征
2.2.2 驱动力机制
2.3 协同学等相关理论研究
2.3.1 自组织与他组织理论
2.3.2 超循环理论
2.3.3 突变理论
2.3.4 协同学理论
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体系框架研究
3.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
3.1.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边界范围界定
3.1.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分析
3.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结构及属性分析
3.2.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型构建
3.2.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群体的生态学属性分析
3.2.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环境的生态学属性分析
3.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运作模式研究
3.3.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含义及特征分析
3.3.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运行规律分析
3.4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的趋势分析
3.4.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演化的多极性
3.4.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及趋势
本章小结
4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体系构建研究
4.1 驱动力系统及其特征分析
4.1.1 驱动力系统因子及其分类
4.1.2 驱动力系统的结构分析
4.1.3 驱动力系统的特征分析
4.1.4 驱动力系统的功能分析
4.2 各驱动力因子的作用机理研究
4.2.1 科学(信息)技术驱动力
4.2.2 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力
4.2.3 创新驱动力
4.2.4 网络文化驱动力
4.2.5 社会心理驱动力
4.2.6 资源驱动力
4.2.7 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驱动力
4.3 驱动力因子间的关联影响分析
4.4 驱动力系统的结构功能建模分析
本章小结
5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运行机理研究
5.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运行环境分析
5.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因子的形成过程分析
5.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
5.3.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运行生命周期分析
5.3.2 推拉作用机制
5.3.3 组织传导机制
5.3.4 一体化协作机制
5.4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合力模型构建及分析
5.4.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的动力学分析
5.4.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合力模型构建
5.4.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持续发展的水平分析
本章小结
6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理研究
6.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与其形成驱动力系统的互动
6.1.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与其形成驱动力系统的契合
6.1.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与其形成驱动力系统的因子互动模型构建
6.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方式分析
6.2.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的超循环演化方式
6.2.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的超循环演化种类
6.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形式及途径分析
6.3.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形式分析
6.3.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中的"突变"含义
6.3.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突变模型构建及分析
6.4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协同过程分析
6.4.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中的涨落与序参量
6.4.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协同过程模型构建及分析
本章小结
7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实证及仿真研究
7.1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发展现状及分析
7.1.1 发展现状概述
7.1.2 发展现状分析
7.2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结构研究
7.2.1 驱动力系统结构分析
7.2.2 结果与启示
7.3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协同过程研究
7.3.1 变量选取及数据采集
7.3.2 模型计算
7.3.3 分析与结论
7.4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以网民为核心的超循环分析
7.5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仿真建模研究
7.5.1 仿真建模目的及机理分析
7.5.2 仿真建模参数及因果关系图分析
7.5.3 模型检验及基本发展趋势模拟分析
7.5.4 政策试验分析与优化
7.6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生态学研究[J]. 顾力刚,方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10)
[2]网络信息生态不平衡的原则及解决办法[J]. 朱国萍,杨学锋. 图书馆学刊. 2007(05)
[3]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J]. 徐建中,马瑞先. 生产力研究. 2007(17)
[4]知识网络的超循环结构及协同演化[J]. 刘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08)
[5]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角色发展定位分析[J]. 闵惜琳,姚锐. 商场现代化. 2007(18)
[6]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和作用研究[J]. 胡昌恩.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谈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J]. 王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8]网络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J]. 沈丽冰,孙涛,戴伟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1)
[9]网络群体极化及其心战功能[J]. 王邈,蒋一斌.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10]网络生态学:一种研究无边界网络生存性的新方法[J]. 陈敏,程平,杨琬晴.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博士论文
[1]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王旭科.天津大学 2008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 李志平.同济大学 2008
[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建筑业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 金玲.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4]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及运作研究[D]. 胡斌.河海大学 2006
[5]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 谷国锋.东北师范大学 2005
[6]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D]. 钱辉.浙江大学 2005
[7]企业发展动力研究[D]. 李柏洲.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94353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 组织生态学等相关研究
1.2.2 网络社会相关研究
1.2.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总结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系统相关理论研究
2.2 驱动力及驱动力机制相关理论研究
2.2.1 驱动力的类型及特征
2.2.2 驱动力机制
2.3 协同学等相关理论研究
2.3.1 自组织与他组织理论
2.3.2 超循环理论
2.3.3 突变理论
2.3.4 协同学理论
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体系框架研究
3.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
3.1.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边界范围界定
3.1.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分析
3.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结构及属性分析
3.2.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型构建
3.2.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群体的生态学属性分析
3.2.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环境的生态学属性分析
3.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运作模式研究
3.3.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含义及特征分析
3.3.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运行规律分析
3.4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的趋势分析
3.4.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演化的多极性
3.4.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及趋势
本章小结
4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体系构建研究
4.1 驱动力系统及其特征分析
4.1.1 驱动力系统因子及其分类
4.1.2 驱动力系统的结构分析
4.1.3 驱动力系统的特征分析
4.1.4 驱动力系统的功能分析
4.2 各驱动力因子的作用机理研究
4.2.1 科学(信息)技术驱动力
4.2.2 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力
4.2.3 创新驱动力
4.2.4 网络文化驱动力
4.2.5 社会心理驱动力
4.2.6 资源驱动力
4.2.7 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驱动力
4.3 驱动力因子间的关联影响分析
4.4 驱动力系统的结构功能建模分析
本章小结
5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运行机理研究
5.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运行环境分析
5.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因子的形成过程分析
5.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
5.3.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运行生命周期分析
5.3.2 推拉作用机制
5.3.3 组织传导机制
5.3.4 一体化协作机制
5.4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合力模型构建及分析
5.4.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的动力学分析
5.4.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合力模型构建
5.4.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持续发展的水平分析
本章小结
6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理研究
6.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与其形成驱动力系统的互动
6.1.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与其形成驱动力系统的契合
6.1.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与其形成驱动力系统的因子互动模型构建
6.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方式分析
6.2.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的超循环演化方式
6.2.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的超循环演化种类
6.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形式及途径分析
6.3.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形式分析
6.3.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中的"突变"含义
6.3.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突变模型构建及分析
6.4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协同过程分析
6.4.1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中的涨落与序参量
6.4.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协同过程模型构建及分析
本章小结
7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实证及仿真研究
7.1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发展现状及分析
7.1.1 发展现状概述
7.1.2 发展现状分析
7.2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力系统的结构研究
7.2.1 驱动力系统结构分析
7.2.2 结果与启示
7.3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协同过程研究
7.3.1 变量选取及数据采集
7.3.2 模型计算
7.3.3 分析与结论
7.4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以网民为核心的超循环分析
7.5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仿真建模研究
7.5.1 仿真建模目的及机理分析
7.5.2 仿真建模参数及因果关系图分析
7.5.3 模型检验及基本发展趋势模拟分析
7.5.4 政策试验分析与优化
7.6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生态学研究[J]. 顾力刚,方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10)
[2]网络信息生态不平衡的原则及解决办法[J]. 朱国萍,杨学锋. 图书馆学刊. 2007(05)
[3]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J]. 徐建中,马瑞先. 生产力研究. 2007(17)
[4]知识网络的超循环结构及协同演化[J]. 刘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08)
[5]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角色发展定位分析[J]. 闵惜琳,姚锐. 商场现代化. 2007(18)
[6]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和作用研究[J]. 胡昌恩.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谈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J]. 王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8]网络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J]. 沈丽冰,孙涛,戴伟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1)
[9]网络群体极化及其心战功能[J]. 王邈,蒋一斌.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10]网络生态学:一种研究无边界网络生存性的新方法[J]. 陈敏,程平,杨琬晴.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博士论文
[1]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王旭科.天津大学 2008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 李志平.同济大学 2008
[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建筑业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 金玲.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4]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及运作研究[D]. 胡斌.河海大学 2006
[5]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 谷国锋.东北师范大学 2005
[6]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D]. 钱辉.浙江大学 2005
[7]企业发展动力研究[D]. 李柏洲.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94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9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