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噁英类污染底泥的热解无害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05:3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危害已经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受二噁英类((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PCDDs)和(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Fs)的总称;简称Dioxins或PCDD/Fs)与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湖泊、河道、河口和港湾底泥,可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对人类造成“三致”毒性影响。水体底泥中PCDDs、PCDFs和PCBs等POPs的调查、生态毒理影响评价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受污染底泥的修复、处理与处置应用技术开发是研究的难点和前沿课题。本研究探索了同时实现二噁英类分解并抑制其重新合成的二噁英类污染底泥热解处理工艺与技术,并开展了中试规模的实证性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以中国典型城市污染河道(上海市苏州河)底泥和日本田子浦港(Tagonoura harbor)底泥为对象,调查分析底泥中PCDD/Fs和共平面多氯联苯(C...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GORE公司开发的纳米级低温分解Dioxin触媒滤袋分解Dioxin示意图
微生物细菌降毒法 用硫杆菌和嗜酸微生物混合培养处理含 PAHs 的底泥[143]。H 没有明显的生化降解效果。Vargasl 利用河口底泥做培养同还原条件下对二噁英类进行模拟脱氯研究。添CDD 在 2 个月以后出现脱氯效果,经过连续 17 个月CDD 的去除率达到 80 %[102]。 植物修复2.1 节所述,植物修复通常用于原位处理。植物修复作为一间从数月到数年的周期,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特别不适合一急需短期处理无害化的底泥或土壤,用于二噁英类污染底泥此,对经济可行的异位处理技术开发,社会需求十分迫切二噁英类固废处理新技术间接加热土壤的处理系统
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美国 ECC 公司开发了一种直接加热低温热分解处理技术(Direct-firedlow-temperature thermal desorption,Direct LTTD)[161]。该技术先将污染土壤或污泥在低温条件下直接加热,使有机污染物挥发出来,然后分离、搜集挥发气形成蒸汽流,进行最后的氧化处理处置。污染土壤在一个回转窑干燥器内经加热去除污染物,转窑的燃烧器(40 MBTU(Mega British Thermal Units)/hour output)喷嘴由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PG; 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或柴油供给燃料燃烧。如图 1-7 所示,该喷嘴设置在进料口的相反方向,热空气沿着土壤运行的反方向直接被送入回转的料仓,与土壤直接接触,使土壤获得最佳加热效果。在土壤温度达到设计温度(550℃)前,污染物从土壤中挥发并转移到干燥器的气相中。富含颗粒的空气流被送到多管式旋流除尘器(Multiclone)分离颗粒物,然后将气体在氧化系统中二次燃烧,获得 99.9999 %的去除率。该工艺已经被广泛用于处理石油污染废物和危险废弃物,特别是对含氯溶剂和含氯的杀虫剂、PCBs 和二噁英类废物的处理,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 16 个修复工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生活垃圾低污染气化熔融系统研究[J]. 肖刚,倪明江,池涌,金余其,张加权,缪麒,岑可法. 环境科学. 2006(02)
[2]垃圾处理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启示[J]. 张进锋,聂永丰. 环境科学研究. 2006(01)
[3]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再利用集成技术[J]. 李亚东,李海波,梁浩.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05)
[4]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 张岩,池涌,李建新,李晓东,严建华,岑可法. 电站系统工程. 2005(03)
[5]湖泊底泥环境疏浚技术探讨[J]. 马万忠,李效虎,李永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6]燃煤过程中痕量重金属的形态与分布研究[J]. 余亮英,陆继东,吴戈,冯伟,陈文,沈凯. 动力工程. 2004(05)
[7]天津市排污河道底泥的处置途径分析[J]. 王馨,张家梅.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4(04)
[8]城市受污染疏浚底泥特性与作绿地用土的可行性分析[J]. 邵立明,何品晶,洪祖喜. 上海环境科学. 2003(12)
[9]二噁英毒理学研究进展[J]. 方厚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3(04)
[10]垃圾焚烧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新型解藕焚烧技术的分析[J]. (?)小银,吴少华,林伟刚,李季. 环境保护科学. 2003(02)
博士论文
[1]垃圾和煤燃烧过程中二噁英的生成、排放和控制机理研究[D]. 陆胜勇.浙江大学 2004
[2]河道底泥资源化—新型陶粒滤料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D]. 刘贵云.东华大学 2002
[3]河湖底泥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 李剑超.河海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河道底泥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植物去除及资源化[D]. 李红霞.天津大学 2005
[2]官厅水库底泥的农业资源化利用[D]. 胡育峰.中国农业大学 2005
[3]有机氯化合物的分析及其在莱州湾海域的分布研究[D]. 赵仕兰.中国海洋大学 2005
[4]南湖疏浚后底泥氮、磷释放规律研究[D]. 周扬屏.河海大学 2005
[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东海泥质区的分布与沉积记录[D]. 张宗雁.中国海洋大学 2005
[6]南四湖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 史双昕.青岛大学 2004
[7]有机质对淤泥固化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D]. 范昭平.河海大学 2004
[8]官厅水库底泥污染分析、评价与控制研究[D]. 周小飞.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94649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GORE公司开发的纳米级低温分解Dioxin触媒滤袋分解Dioxin示意图
微生物细菌降毒法 用硫杆菌和嗜酸微生物混合培养处理含 PAHs 的底泥[143]。H 没有明显的生化降解效果。Vargasl 利用河口底泥做培养同还原条件下对二噁英类进行模拟脱氯研究。添CDD 在 2 个月以后出现脱氯效果,经过连续 17 个月CDD 的去除率达到 80 %[102]。 植物修复2.1 节所述,植物修复通常用于原位处理。植物修复作为一间从数月到数年的周期,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特别不适合一急需短期处理无害化的底泥或土壤,用于二噁英类污染底泥此,对经济可行的异位处理技术开发,社会需求十分迫切二噁英类固废处理新技术间接加热土壤的处理系统
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美国 ECC 公司开发了一种直接加热低温热分解处理技术(Direct-firedlow-temperature thermal desorption,Direct LTTD)[161]。该技术先将污染土壤或污泥在低温条件下直接加热,使有机污染物挥发出来,然后分离、搜集挥发气形成蒸汽流,进行最后的氧化处理处置。污染土壤在一个回转窑干燥器内经加热去除污染物,转窑的燃烧器(40 MBTU(Mega British Thermal Units)/hour output)喷嘴由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PG; 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或柴油供给燃料燃烧。如图 1-7 所示,该喷嘴设置在进料口的相反方向,热空气沿着土壤运行的反方向直接被送入回转的料仓,与土壤直接接触,使土壤获得最佳加热效果。在土壤温度达到设计温度(550℃)前,污染物从土壤中挥发并转移到干燥器的气相中。富含颗粒的空气流被送到多管式旋流除尘器(Multiclone)分离颗粒物,然后将气体在氧化系统中二次燃烧,获得 99.9999 %的去除率。该工艺已经被广泛用于处理石油污染废物和危险废弃物,特别是对含氯溶剂和含氯的杀虫剂、PCBs 和二噁英类废物的处理,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 16 个修复工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生活垃圾低污染气化熔融系统研究[J]. 肖刚,倪明江,池涌,金余其,张加权,缪麒,岑可法. 环境科学. 2006(02)
[2]垃圾处理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启示[J]. 张进锋,聂永丰. 环境科学研究. 2006(01)
[3]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再利用集成技术[J]. 李亚东,李海波,梁浩.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05)
[4]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 张岩,池涌,李建新,李晓东,严建华,岑可法. 电站系统工程. 2005(03)
[5]湖泊底泥环境疏浚技术探讨[J]. 马万忠,李效虎,李永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6]燃煤过程中痕量重金属的形态与分布研究[J]. 余亮英,陆继东,吴戈,冯伟,陈文,沈凯. 动力工程. 2004(05)
[7]天津市排污河道底泥的处置途径分析[J]. 王馨,张家梅.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4(04)
[8]城市受污染疏浚底泥特性与作绿地用土的可行性分析[J]. 邵立明,何品晶,洪祖喜. 上海环境科学. 2003(12)
[9]二噁英毒理学研究进展[J]. 方厚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3(04)
[10]垃圾焚烧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新型解藕焚烧技术的分析[J]. (?)小银,吴少华,林伟刚,李季. 环境保护科学. 2003(02)
博士论文
[1]垃圾和煤燃烧过程中二噁英的生成、排放和控制机理研究[D]. 陆胜勇.浙江大学 2004
[2]河道底泥资源化—新型陶粒滤料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D]. 刘贵云.东华大学 2002
[3]河湖底泥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 李剑超.河海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河道底泥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植物去除及资源化[D]. 李红霞.天津大学 2005
[2]官厅水库底泥的农业资源化利用[D]. 胡育峰.中国农业大学 2005
[3]有机氯化合物的分析及其在莱州湾海域的分布研究[D]. 赵仕兰.中国海洋大学 2005
[4]南湖疏浚后底泥氮、磷释放规律研究[D]. 周扬屏.河海大学 2005
[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东海泥质区的分布与沉积记录[D]. 张宗雁.中国海洋大学 2005
[6]南四湖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 史双昕.青岛大学 2004
[7]有机质对淤泥固化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D]. 范昭平.河海大学 2004
[8]官厅水库底泥污染分析、评价与控制研究[D]. 周小飞.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94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9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