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我国电力行业碳减排成本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30 12:04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以下简称GHG)排放,其中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我国化石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全国约占半数的煤炭消费用于发电,最近10年来煤电在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中占比均超过80%。煤电行业是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控制煤电行业的碳排放增长是控制我国碳排放的关键。煤电行业的GHG减排成本是准确估算我国GHG减排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合理的制订煤电行业的碳减排目标的重要依据。本文围绕煤电行业的碳减排成本测算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了工作:构建了煤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模型和碳排放权资源影子价格模型,研究了煤电企业和煤电行业的碳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我国煤电行业实施碳减排的路径选择。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总结现有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碳排放影子价格、碳减排成本和碳减排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论证了通过前沿生产函数和数学规划方法估算影子价格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第三章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煤电全...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碳减排成本与影子价格和碳市场价格关系图
以及各个电厂距离函数值情况,可以得到如图4-3 所示生产前沿面曲线图像。通过生产前沿面曲线得到碳排放的影子价格,还需要求解出-/ */ *D bD y 值,这又需要分两种情况:(1)处于生产前沿面上的决策单元 A处在生产前沿面曲线上的有效单元代表的生产点的切线斜率即为距离函数相对于碳排放和电力产出的比值//D bD y ;(2)处于生产前沿面内部的决策单元 B处在生产前沿面曲线内部的点,为了得到 值,首先需要将生产前沿面内部决策单元按照方向向量 g=(1,-1)投影到生产前沿面上(b*,y*),然后再计算。
碳减排成本与影子价格和碳市场价格关系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 林伯强,杜克锐. 经济研究. 2013 (09)
[2]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初探[J]. 周天睿,康重庆,徐乾耀,陈启鑫.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07)
[3]上海市火电企业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估算——基于产出距离函数方法[J]. 秦少俊,张文奎,尹海涛. 工程管理学报. 2011(06)
[4]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配额分配——基于排放绩效[J]. 谢传胜,董达鹏,贾晓希,陈英杰. 技术经济. 2011(11)
[5]中国风电和碳捕集技术发展路径与减排成本研究——基于技术学习曲线的分析[J]. 黄建. 资源科学. 2012(01)
[6]煤电GHG排放强度模型及其应用[J]. 叶斌,陆强,李继,常凯.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11(05)
[7]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J]. 张杰,周晓艳,李勇. 经济研究. 2011(08)
[8]未来低碳煤电技术的发展之思考[J]. 冯伟忠. 上海节能. 2011(08)
[9]发电厂减排CO2的技术选择及对比分析[J]. 汪鹏,赵黛青. 能源与环境. 2011(03)
[10]1960-2009年中国民航飞机耗能变化分析[J]. 何吉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1(02)
博士论文
[1]多联产CCS的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与系统集成研究[D]. 林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0
硕士论文
[1]电力需求弹性分析及电价形成机制研究[D]. 李艳.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008868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碳减排成本与影子价格和碳市场价格关系图
以及各个电厂距离函数值情况,可以得到如图4-3 所示生产前沿面曲线图像。通过生产前沿面曲线得到碳排放的影子价格,还需要求解出-/ */ *D bD y 值,这又需要分两种情况:(1)处于生产前沿面上的决策单元 A处在生产前沿面曲线上的有效单元代表的生产点的切线斜率即为距离函数相对于碳排放和电力产出的比值//D bD y ;(2)处于生产前沿面内部的决策单元 B处在生产前沿面曲线内部的点,为了得到 值,首先需要将生产前沿面内部决策单元按照方向向量 g=(1,-1)投影到生产前沿面上(b*,y*),然后再计算。
碳减排成本与影子价格和碳市场价格关系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 林伯强,杜克锐. 经济研究. 2013 (09)
[2]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初探[J]. 周天睿,康重庆,徐乾耀,陈启鑫.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07)
[3]上海市火电企业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估算——基于产出距离函数方法[J]. 秦少俊,张文奎,尹海涛. 工程管理学报. 2011(06)
[4]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配额分配——基于排放绩效[J]. 谢传胜,董达鹏,贾晓希,陈英杰. 技术经济. 2011(11)
[5]中国风电和碳捕集技术发展路径与减排成本研究——基于技术学习曲线的分析[J]. 黄建. 资源科学. 2012(01)
[6]煤电GHG排放强度模型及其应用[J]. 叶斌,陆强,李继,常凯.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11(05)
[7]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J]. 张杰,周晓艳,李勇. 经济研究. 2011(08)
[8]未来低碳煤电技术的发展之思考[J]. 冯伟忠. 上海节能. 2011(08)
[9]发电厂减排CO2的技术选择及对比分析[J]. 汪鹏,赵黛青. 能源与环境. 2011(03)
[10]1960-2009年中国民航飞机耗能变化分析[J]. 何吉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1(02)
博士论文
[1]多联产CCS的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与系统集成研究[D]. 林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0
硕士论文
[1]电力需求弹性分析及电价形成机制研究[D]. 李艳.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008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00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