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河北省能源结构变动对碳强度的影响及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07:59
  节能减排,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提高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节能减排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能源结构优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促进产业和能源良性互动的重点措施。河北省明确提出了碳强度目标和能源结构优化目标,能源结构优化能否实现碳强度目标,是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从能源结构整体和能源结构内部两个方面,探讨能源结构变动对碳强度的影响,基于灵敏度分析评估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并以节能减排效应最大化为目标设计能源结构低碳优化方案,为河北省能源结构优化提供量化参考。首先,全面总结能源结构和碳强度的变动特征。分别从能源消费总量及其产业构成、一次能源构成、终端能源构成,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低碳化等方面总结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特征;分别核算一次能源消费和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碳排放结构、碳强度,概括其变动特征。其次,采用Kaya恒等式的改进模型,分别基于产业和能源建立碳强度因素分解模型,揭示能源结构对碳强度变动的贡献;利用通径分析揭示能源结构与其他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效应及其对碳强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河北省能源结构变动对碳强度的影响及其优化研究


技术路线图

河北省,生产总值,平均水平,能源强度


明显的特征是农业比重降低,轻工业比重上升,由于轻工业的投入-产出比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能源的需求较少,使得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远高于能源消费增速,能源强度大幅度下降;第二阶段(1999-2011 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约为 14.53%、9.12%,地区生产总值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能源消费总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河北省经济步入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特征明显,建材、化工、钢铁等传统高耗能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巨大增长,由于资金短缺、工艺简单、技术落后等使得能源浪费严重,能源效率低下,能源强度年均下降约 4.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阶段(2012-2015 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约为 5.04%、1.17%,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河北省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落后产能,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改革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增长效益上来,由于河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的关系紧密,导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下降速度高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速的下降速度,使得能源强度年均下降约3.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能源强度,生产总值,河北省,标准煤


图 2-2 1980-2015 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能源强度变化Fig. 2-2 The change of GDP and energy intensity of Hebei province in 1980-20152.2.1.2 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如表 2-1 所示,河北省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绝大部分,长期稳定在 80%左右;2005-2012 年工业能源消费逐年增加,年均增加约 1 176.38 万吨标准煤,2012 年达到峰值约 24 086.65 万吨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79.62%自 2013 年起工业能源消费开始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约 634.22 万吨标准煤,同时所占比重自 2012 年起也在降低,年均降低约 1.14 个百分点,2015 年工业能源消费约为 22 184 万吨标准煤,所占比重已降至约 75.47%。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年均增加约 302.24 万吨标准煤,年均增幅约为 7%,2015 年较 2014 年增长率高于 10%,增加了约 615.13 万吨标准煤,已达 6 272 万吨标准煤;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在上升,2005 年以来一直高于 15%,在经过小幅度波动后,自 2012 年开始稳步上升,增速约为 6.55%,年均增加约 1.28 个百分点,201年已达到约 21.37%;其中,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占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产部门碳强度波动的驱动因素分析[J]. 董梅,徐璋勇,李存芳.  财经理论研究. 2018(01)
[2]中国城市群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邱立新,徐海涛.  软科学. 2018(01)
[3]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J]. 赵巧芝,闫庆友,赵海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4]环保技术、节能减排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基于三部门DSGE模型的数值分析[J]. 武晓利.  中国管理科学. 2017(12)
[5]基于混合地理加权回归的中国省域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J]. 唐志鹏,刘卫东,宋涛.  资源科学. 2017(12)
[6]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分析[J]. 尹伟华,张亚雄,李继峰,徐丽萍,王玢.  资源科学. 2017(12)
[7]中国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力效应分析[J]. 孙艳芝,沈镭,钟帅,刘立涛,武娜,李林朋,孔含笑.  资源科学. 2017(12)
[8]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变系数面板模型[J]. 韩梦瑶,刘卫东,唐志鹏,夏炎.  资源科学. 2017(12)
[9]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理论与实证分析[J]. 张兵兵,朱晶,全晓云.  科研管理. 2017(12)
[10]我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煤炭消费的视角[J]. 高晓燕.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7(06)

博士论文
[1]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评价与优化研究[D]. 李美莹.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
[2]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 江蕾.同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4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034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8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