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臭氧氧化化学发光新体系的海水化学需氧量(COD)现场测量仪研制

发布时间:2021-02-23 22:12
  海水化学需氧量(COD)是表征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是海洋水质常规监测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海水COD数据是海洋污染评估和海洋水质污染灾害预报、预警的基础,加强其成因机制以及监测技术水平,对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多介质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以缓解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尤为重要。目前海水COD的测量还是以实验室为主,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海水COD测量方法一碱性高锰酸钾法,该方法分析过程繁杂,持续时间长,时效性差。另外,我国海洋有机物污染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一方面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在海水中进行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通过这三种过程的作用,污染物质在海水中被稀释、吸收、沉降或转化;另一方面污染物质受本身的性质和浓度影响外,还与海岸地形、水文条件、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海水温度和含氧状况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污染有机物的形态和浓度受时空影响大,这决定了目前海水COD测定方法不能有效的反映海洋现场真实状况,无法胜任现场的COD跟踪,更不适用于大范围内的COD实时调查,测量结果的时效性和代表性不能满足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需要。防灾减灾的关键是对灾害...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于臭氧氧化化学发光新体系的海水化学需氧量(COD)现场测量仪研制


a反应室在仪器中位置

光学器件,制冷装置


a光学器件制冷装置组合效果图

前视图,仪器


仪器前视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检测低浓度化学需氧量的双波长光谱方法[J]. 蒋然,柴欣生,张翠,唐红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07)
[2]海水COD测定方法的现状和研究进展[J]. 吴碧玉,黄文国.  广东化工. 2011(05)
[3]基于ARM的海水总有机碳含量现场分析仪的硬件设计[J]. 马然,程岩,任国兴,刘岩.  山东科学. 2011(01)
[4]一维小波的信号处理在海水中总有机碳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 程岩,任国兴,成文.  山东科学. 2011(01)
[5]海水TOC现场分析仪中温控系统的设计开发[J]. 马然,任国兴.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1(01)
[6]区域规划中纳污海域海洋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J]. 郑洪波,刘素玲,陈郁,崔荣.  海洋环境科学. 2010(01)
[7]纳米TiO2-KMnO4光催化氧化体系快速测定COD——一个大学化学综合实验[J]. 赵丽华,龚时琼,朱丽华,杨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01)
[8]导数光谱-化学计量学方法测定制浆废水COD[J]. 陈洪雷,陈元彩,詹怀宇,付时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0)
[9]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的现状及研究动态[J]. 陈丽琼,胡勇.  环境科学导刊. 2009(S1)
[10]无银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COD的研究[J]. 衣雪松,孙力平,路远,吕建波,袁忠伟,李志伟.  环境工程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海水中总有机碳自动在线分析仪的研制和应用[D]. 谭丽菊.中国海洋大学 2010
[2]典型水体有机污染物指示指标的研究[D]. 袁懋.吉林大学 2008
[3]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及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刘海燕.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机理及其新型COD测定方法与仪器的研究[D]. 丁红春.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液相臭氧化反应机理研究及在化学耗氧量测定中的应用[D]. 靳保辉.厦门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紫外法水质COD检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刘子毓.天津大学 2010
[2]基于LabVIEW的臭氧法海水化学需氧量分析仪的研制[D]. 孙亮.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臭氧法海水化学需氧量测量仪的研制[D]. 刘军礼.中国海洋大学 2009
[4]臭氧法COD测量仪测量海水COD的研究[D]. 徐珊珊.中国海洋大学 2008
[5]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化学需氧量和蛋白质[D]. 熊阳辉.华中科技大学 2007
[6]紫外扫描式水质COD测量技术与仪器设计[D]. 林桢.浙江大学 2006
[7]高氯离子低浓度化学需氧量水样测定方法的研究[D]. 王俊荣.山东大学 2005
[8]量气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研究[D]. 张月.南京工业大学 2004
[9]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化学需氧量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研究[D]. 王娟.陕西师范大学 2004
[10]海水中化学需氧量自动分析方法的研究[D]. 骆永莉.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48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048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