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我国近海藻毒素污染状况研究与毒素标准物质制备

发布时间:2021-03-02 13:36
  海洋中的一些微藻可以产生藻毒素,根据藻毒素极性的差异,可以将常见藻毒素分为水溶性藻毒素(如麻痹性贝类毒素等)和脂溶性藻毒素(如腹泻性贝类毒素等)两大类。这些毒素能够在滤食性海洋动物体内累积,给海产品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以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养殖贝类沾染藻毒素的问题比较严重,多次发生食用染毒海产品导致的中毒事件。因此,亟待对我国近海藻毒素污染状况开展系统调查,加强对藻毒素的监测和研究工作。但我国目前尚无藻毒素标准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监测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此,本论文计划通过对我国近海重要海域藻毒素的分析,揭示藻毒素污染状况,同时推进藻毒素标准物质的研制和申报工作。针对我国近海藻毒素污染状况,本论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等设备,分别建立了针对麻痹性贝类毒素和几类常见脂溶性藻毒素的分析检测方法。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9月和11月在渤海周边典型贝类养殖海域(烟台、莱州、汉沽、秦皇岛和葫芦岛)开展了四次调查,于2014年5-6月、9-10月和2015年8月在黄、东海海域开展了三次大面调查,于2015年...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2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害赤潮及其危害
    1.2 赤潮藻毒素及其危害
    1.3 常见藻毒素及其分析方法
        1.3.1 常见藻毒素及其分类
        1.3.2 藻毒素检测分析方法
    1.4 我国藻毒素研究进展
        1.4.1 浮游植物中藻毒素研究进展
        1.4.2 贝类中藻毒素研究进展
    1.5 藻毒素标准物质研究现状
        1.5.1 藻毒素标准物质研究现状
        1.5.2 藻毒素的制备
        1.5.3 藻毒素标准物质的申报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藻毒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麻痹性贝类毒素分析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2 实验结果
    2.2 脂溶性藻毒素分析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2 实验结果
    2.3 小结
第3章 渤海海域浮游植物和贝类样品中的藻毒素分析
    3.1 渤海海域浮游植物样品中藻毒素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状况
        3.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2 实验结果
        3.1.3 讨论
    3.2 渤海海域贝类样品中藻毒素组成、含量及分布状况
        3.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2 实验结果
        3.2.3 讨论
    3.3 虾夷扇贝室内染毒实验
        3.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2 实验结果
        3.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黄、东海海域浮游植物中藻毒素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浮游植物中麻痹性贝类毒素
        4.2.2 浮游植物中大田软海绵酸及鳍藻毒素
        4.2.3 浮游植物中虾夷扇贝毒素
        4.2.4 浮游植物中扇贝毒素
        4.2.5 浮游植物中环亚胺类毒素
    4.3 讨论
        4.3.1 黄、东海海域浮游植物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及来源
        4.3.2 黄、东海海域浮游植物中脂溶性藻毒素及来源
    4.4 小结
第5章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中藻毒素分析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
        5.1.3 浮游植物样品采集
    5.2 实验结果
        5.2.1 浮游植物中麻痹性贝类毒素
        5.2.2 浮游植物中大田软海绵酸及鳍藻毒素
        5.2.3 浮游植物中虾夷扇贝毒素
        5.2.4 浮游植物中扇贝毒素
        5.2.5 浮游植物中环亚胺类毒素
    5.3 讨论
        5.3.1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及来源
        5.3.2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中脂溶性藻毒素及其来源
    5.4 小结
第6章 麻痹性贝类毒素制备与标准物质申报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仪器
        6.1.2 实验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毒素来源
        6.2.2 毒素提取
        6.2.3 毒素制备
        6.2.4 毒素检验
        6.2.5 定值
        6.2.6 不确定度评定
    6.3 实验结果
        6.3.1 毒素来源
        6.3.2 毒素制备
        6.3.3 稳定性与均匀性
        6.3.4 定值
        6.3.5 不确定度的评定
        6.3.6 结果的表达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创新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沿海部分地区半褶织纹螺的毒性及毒素组成分析[J]. 罗璇,于仁成,王晓杰,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2016(02)
[2]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何首乌中10种核苷类成分[J]. 罗益远,刘娟秀,刘训红,兰才武,侯娅,马阳,徐力.  分析测试学报. 2015(05)
[3]中国沿海贝类腹泻性贝毒的特征分析[J]. 曾玲,文菁,龙超,尹泉.  水产科学. 2015(03)
[4]液相色谱结合串联质谱方法研究中国沿海贝类中脂溶性藻毒素的种类结构和分布规律[J]. 刘仁沿,梁玉波,刘磊,樊东红,许道艳,孙茜.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8)
[5]北黄海海域虾夷扇贝体内脂溶性藻毒素分析[J]. 陈建华,于仁成,孔凡洲,高岩,罗璇,王云峰,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2014(04)
[6]黄渤海贝毒机理及产毒藻类的研究现状[J]. 宋伦,宋广军,王年斌,刘世才.  水产科学. 2013(07)
[7]北黄海中部及四十里湾海域甲藻孢囊种类多样性研究[J]. 邵红兵,石雅君,刘东艳.  海洋通报. 2012(05)
[8]海洋生物毒素与海洋药物[J]. 陈冀胜.  科学. 2012(03)
[9]N、P、Mn和Fe对链状裸甲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J]. 胡蓉,徐艳红,张文,吴霓,江涛,江天久.  海洋环境科学. 2012(02)
[10]中国渤海海域甲藻孢囊的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地理分布[J]. 王艳,黄琳,顾海峰,李爽,李韶山.  植物学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青岛近海鳍藻种群动态与产毒特征研究[D]. 罗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2]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 YTXs)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D]. 庞敏.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中国沿海贝类中的生物毒素研究[D]. 李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的鉴定与毒素检测研究[D]. 韦宁.大连海洋大学 2015
[2]不同环境因子对有害赤潮生物链状裸甲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D]. 张文.暨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59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059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3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