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脱氮除磷ASM2D模拟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03:32
本论文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的A/A/O工艺为研究对象,结合活性污泥ASM2D模型,深入研究了生物脱氮除磷的生化反应机理。 首先,通过对影响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运行工况为混合液回流比200%、厌氧-缺氧-好氧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6-1.6-4.8h和污泥龄(SRT)12d,其出水浓度基本能达到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一级标准。同时以ASM2D模型为平台,自编了A/A/O工艺模拟程序,在分析化学计量系数和动力学参数灵敏度的基础上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表明COD模拟精度为90%以上;NH3-N和P在厌氧、缺氧池内模拟精度分别为90%和88%以上,在好氧池内模拟精度相对较差,但绝对误差分别低于1.0mg/L和0.8mg/L:在SRT为12、15d时NO3-N模拟精度为86%以上,在SRT为8、10d时模拟精度仅为55~75%,绝对误差为2.0~4.4mg/L,这是由模型结构中简化硝化反应所致。可见,在试验条件下经校正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工艺运行。在本研究试验范围内还进行了工艺优化模拟,得出最佳运行工况为混合液...
【文章来源】:同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研究进展
1.2.1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1.2.2 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
1.2.3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研究进展
1.2.4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1.3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的发展
1.3.1 除碳模型
1.3.2 活性污泥动态模型
1.3.3 国内外数学模型的应用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试验装置
2.2.1 连续流试验装置
2.2.2 批式试验装置
2.3 试验用水及污泥
2.4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2.4.1 常规指标检测及方法
2.4.2 非常规指标检测及方法
第3章 生物脱氮除磷影响因素及模拟优化研究
3.1 生物脱氮除磷影响因素研究
3.1.1 混合液回流比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3.1.2 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3.1.3 污泥龄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3.2 A/A/O工艺数学模型建立及模拟
3.2.1 A/A/O工艺数学模型的建立
3.2.2 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3.2.3 试验数据模拟与工艺优化计算
3.3 物料平衡与各类微生物量估测
3.3.1 物料平衡
3.3.2 各类微生物量估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A/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连续流系统中对反硝化除磷的试验研究
4.1.1 试验方法
4.1.2 结果与讨论
4.2 批式系统中对反硝化除磷的试验研究
4.2.1 试验方法
4.2.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A/A/O工艺基质转化机理研究
5.1 厌氧释磷与反硝化之间的竞争
5.1.1 试验方法
5.1.2 结果与讨论
5.2 以乙酸为碳源时基质转化机理研究
5.2.1 试验方法
5.2.2 结果与讨论
5.3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时基质转化机理研究
5.3.1 试验方法
5.3.2 结果与讨论
5.4 以乙酸与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时代谢特性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活性污泥ASM2D数学模型矩阵
附录B 活性污泥ASM2D数学模型Matlab程序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特性试验[J]. 赵庆,袁林江,王志盈,彭党聪,王磊,王君莉.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09)
[2]硝酸盐电子受体反硝化同时除磷试验分析[J]. 罗固源,吉芳英,罗宁,许晓毅. 环境工程. 2004(01)
[3]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反硝化聚磷菌的选择与富集[J]. 李勇智,王淑滢,吴凡松,代晋国,彭永臻. 环境科学学报. 2004(01)
[4]硝酸盐浓度及投加方式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J]. 李勇智,彭永臻,张艳萍,游伟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06)
[5]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赵振,林卫青. 上海环境科学. 2003(08)
[6]活性污泥2号模型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的研究[J]. 张代钧,卢培利,严晨敏,龙腾锐. 环境科学学报. 2003(03)
[7]活性污泥2号模型的应用与校正[J]. 陈晓龙,杨海真,顾国维.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3(01)
[8]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的发展及应用[J]. 孙德荣,吴星五. 中国给水排水. 2003(02)
[9]废水除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 吴海林,杨开,王弘宇,张凯.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01)
[10]反硝化除磷理论、工艺及影响因素[J]. 王亚宜,彭永臻,王淑莹,李勇智,潘绵立. 中国给水排水. 2003(01)
本文编号:3106818
【文章来源】:同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研究进展
1.2.1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1.2.2 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
1.2.3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研究进展
1.2.4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1.3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的发展
1.3.1 除碳模型
1.3.2 活性污泥动态模型
1.3.3 国内外数学模型的应用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试验装置
2.2.1 连续流试验装置
2.2.2 批式试验装置
2.3 试验用水及污泥
2.4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2.4.1 常规指标检测及方法
2.4.2 非常规指标检测及方法
第3章 生物脱氮除磷影响因素及模拟优化研究
3.1 生物脱氮除磷影响因素研究
3.1.1 混合液回流比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3.1.2 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3.1.3 污泥龄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3.2 A/A/O工艺数学模型建立及模拟
3.2.1 A/A/O工艺数学模型的建立
3.2.2 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3.2.3 试验数据模拟与工艺优化计算
3.3 物料平衡与各类微生物量估测
3.3.1 物料平衡
3.3.2 各类微生物量估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A/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连续流系统中对反硝化除磷的试验研究
4.1.1 试验方法
4.1.2 结果与讨论
4.2 批式系统中对反硝化除磷的试验研究
4.2.1 试验方法
4.2.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A/A/O工艺基质转化机理研究
5.1 厌氧释磷与反硝化之间的竞争
5.1.1 试验方法
5.1.2 结果与讨论
5.2 以乙酸为碳源时基质转化机理研究
5.2.1 试验方法
5.2.2 结果与讨论
5.3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时基质转化机理研究
5.3.1 试验方法
5.3.2 结果与讨论
5.4 以乙酸与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时代谢特性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活性污泥ASM2D数学模型矩阵
附录B 活性污泥ASM2D数学模型Matlab程序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特性试验[J]. 赵庆,袁林江,王志盈,彭党聪,王磊,王君莉.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09)
[2]硝酸盐电子受体反硝化同时除磷试验分析[J]. 罗固源,吉芳英,罗宁,许晓毅. 环境工程. 2004(01)
[3]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反硝化聚磷菌的选择与富集[J]. 李勇智,王淑滢,吴凡松,代晋国,彭永臻. 环境科学学报. 2004(01)
[4]硝酸盐浓度及投加方式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J]. 李勇智,彭永臻,张艳萍,游伟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06)
[5]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赵振,林卫青. 上海环境科学. 2003(08)
[6]活性污泥2号模型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的研究[J]. 张代钧,卢培利,严晨敏,龙腾锐. 环境科学学报. 2003(03)
[7]活性污泥2号模型的应用与校正[J]. 陈晓龙,杨海真,顾国维.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3(01)
[8]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的发展及应用[J]. 孙德荣,吴星五. 中国给水排水. 2003(02)
[9]废水除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 吴海林,杨开,王弘宇,张凯.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01)
[10]反硝化除磷理论、工艺及影响因素[J]. 王亚宜,彭永臻,王淑莹,李勇智,潘绵立. 中国给水排水. 2003(01)
本文编号:3106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06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