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北京地区大气有机物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16:24
  根据北京地区主要大气环流形式和大气污染源分布状况,沿北京地区污染物主要输送路径布置监测站点,于2007年6~9月开展了一次相对系统的北京地区臭氧光化学外场强化观测试验。以该试验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光化学箱模式模拟、三维气象化学模式模拟以及排放清单估算等方法,采用递进式的研究方式(总VOCs—分类VOCs—物种化VOCs)逐步细致的开展了北京地区大气VOCs反应活性及其对O3生成的影响研究,建立了北京地区物种化VOCs排放清单并初步应用。得到主要结论如下:①通过对地面实测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北京城、郊O3及其前体物浓度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烷烃在北京城、郊大气总VOCs中占有绝大部分浓度比例,其余物种依次为芳香烃、烯烃及生物VOCs;城郊对比结果表明,城区站各类VOCs物种环境浓度均高于本底站,但本底地区生物VOCs物种在总VOCs中的比例较城市地区偏高;②利用光化学箱模式,模拟采用输入实测资料的约束计算方式,估算了O3化学生成过程的关键参量O3生成速率G(O3)和O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NOx-VOCs 之间化学关系">        1.2.1 O3-NOx-VOCs 之间化学关系
3生成潜势">        1.2.2 大气 VOCs 反应活性及 O3生成潜势
        1.2.3 气团的老化输送及 VOCs 物种的指示意义
        1.2.4 大气 VOCs 的来源
        1.2.5 人为源 VOCs 排放清单的发展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3及前体物浓度分布特征">第二章 北京地区 O3及前体物浓度分布特征
    2.1 观测试验介绍
        2.1.1 站点论证及选取
        2.1.2 观测仪器及方法
3与前体物变化特征及 VOCs 组成">    2.2 O3与前体物变化特征及 VOCs 组成
3及前体物浓度逐时变化与统计结果">        2.2.1 O3及前体物浓度逐时变化与统计结果
3及前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        2.2.2 O3及前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
        2.2.3 城、郊大气 VOCs 组成特征
    2.3 小结
3光化学生成过程及相对敏感性分析">第三章 北京地区 O3光化学生成过程及相对敏感性分析
    3.1 引言
    3.2 光化学箱模式及模拟方法
        3.2.1 MECCA 模式
        3.2.2 模拟方法
    3.3 模拟结果验证及光化学生成过程典型参量估算
        3.3.1 模拟验证
3生成速率(G(O3))">        3.3.2 O3生成速率(G(O3))
3生成效率(OPE)">        3.3.3 O3生成效率(OPE)
    3.4 小结
3生成的影响">第四章 烷烃、烯烃及芳香烃类 VOCs 排放对北京地区 O3生成的影响
    4.1 三维区域化学输送模式 WRF-Chem
        4.1.1 模式及参数设置
        4.1.2 个例选取及模拟方案
    4.2 模拟结果验证
2及 O3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4.3 NO2及 O3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2及 O3浓度空间分布">        4.3.1 NO2及 O3浓度空间分布
3浓度的空间分布">        4.3.2 典型区域输送过程 O3浓度的空间分布
3生成的影响">    4.4 烷烃、烯烃及芳香烃对 O3生成的影响
        4.4.1 控制实验与基础情景模拟结果对比
3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4.4.2 烯烃类 VOCs 排放对地面 O3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大气 VOCs 关键活性组分及气团老化特征分析
    5.1 大气 VOCs 化学反应活性
    5.2 关键活性组分分析
    5.3 城、郊气团老化特征
        5.3.1 光化学年龄
3浓度与光化学老化的关系">        5.3.2 O3浓度与光化学老化的关系
3与长寿命物种 CO 浓度的相关性">        5.3.3 O3与长寿命物种 CO 浓度的相关性
    5.4 小结
3生成潜势估算">第六章 北京地区 VOCs 物种人为源排放清单的建立及 O3生成潜势估算
    6.1 引言
    6.2 人为源 VOCs 排放源谱与估算方法介绍
        6.2.1 排放清单与源谱
        6.2.2 VOCs 物种排放量的计算
3生成潜势估算">        6.2.3 O3生成潜势估算
3生成潜势估算">    6.3 VOCs 物种排放量与 O3生成潜势估算
        6.3.1 总 VOCs 排放量
        6.3.2 VOCs 物种排放量
3生成潜势">        6.3.3 O3生成潜势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气有机物热脱附-全二维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分析方法[J]. 王瑛,徐晓斌,毛婷,张康平,程红兵,印丽媛.  中国科学:化学. 2012(02)
[2]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VOC排放行业的排放清单[J]. 余宇帆,卢清,郑君瑜,钟流举.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2)
[3]上海市城区春节和“五一”节期间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特征[J]. 王红丽,陈长虹,黄成,李莉,程真,陈明华,郑晓红.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9)
[4]上甸子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的观测研究[J]. 葛宝珠,徐晓斌,林伟立,王瑛.  环境科学. 2010(07)
[5]上海中心城区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源解析[J]. 蔡长杰,耿福海,俞琼,安俊琳,韩晶晶.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5)
[6]珠江三角洲夏季臭氧区域污染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 陆克定,张远航,苏杭,邵敏,曾立民,钟流举,向运荣,张志忠,周崇光,Andreas Wahner.  中国科学:化学. 2010(04)
[7]夏季局地环流对北京下风向地区O3输送的影响[J]. 徐敬,张小玲,赵秀娟,徐晓峰,孟伟.  中国环境科学. 2009(11)
[8]全二维气相色谱法测定北京交通干道大气中芳香烃[J]. 毛婷,徐晓斌,王瑛.  环境科学. 2009(10)
[9]臭氧生成效率(OPE)相关研究进展[J]. 徐晓斌,葛宝珠,林伟立.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8)
[10]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日变化特征及在臭氧生成中的作用——以广州夏季为例[J]. 解鑫,邵敏,刘莹,陆思华.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1)



本文编号:3113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13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b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