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多维邻近视角下创新网络的生成、演化及效应研究 ——以钢铁产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1 23:42
  历经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时期,我国钢铁产业现已步入发展的“新常态”阶段。解决我国钢铁产能过剩、技术水平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促进钢铁产业减量化、低碳化及信息化发展,是实现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钢铁产业绿色转型不仅需要单个组织具备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同时也要求钢铁产业领域内的企业与供应商、竞争者、大学、科研机构及其它组织机构形成联合开发、资源互补、知识分享和风险分担的创新网络。然而现有对创新网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网络整体结构层面(如网络密度,中心度及关系强度等),却忽视了网络个体间合作情景包括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及制度邻近对合作对象选择、知识溢出及创新绩效等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依托2017年国家发改委课题(中部地区次区域合作机制研究),采用我国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中的钢铁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从技术邻近、制度邻近及地理邻近三个视角,研究钢铁产业创新网络的生成机制、演化规律、网络效应以及政策定位。主要成果如下:(1)构建了钢铁产业创新网络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揭示网络生成机制考虑钢铁产业创新网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及方法,从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投入和多维邻近主体...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多维邻近视角下创新网络的生成、演化及效应研究 ——以钢铁产业为例


邻近性维度划分

结构图,创新网络,结构图


而企业拥有大量资金和一定市场,两者的结合是双赢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过合作可以不断增加科技能力积累和提高市场有利地位。 企业与政府的联结府作为创新网络的发起者和护航者,为创新网络的成长提供政策外部环境。企业与政府的联结源于构建创新网络的过程中政府与通、交流与协调。政府应结合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创新资源和市情况,出台相应的针对性政策和制度规范,充分发挥其管理和服和协调校企合作创新活动。企业与中介服务及金融机构的联结介服务及金融机构与其他节点的连接是中介机构通过链服务于各企业与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交流的无缝衔接,促进了合作主体。中介机构与其他节点的连接构建了创新网络的服务平台,为创提供了提供技术和市场的信息。

创新网络,多维,理论框架


资料来源:改编自于永达等(2017)[42],P69页,图 3。本章小结本章对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为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对邻近性及相关文献的梳理,界定了多维邻近的维度划分、内涵和优劣势。其次,分析了创新网络中的含义,特征以及网络结构。最后,系统剖析了采用多维邻近视角研究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础,包括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及创新系统理论。通过对多维邻近视角下创新网络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分析,一方面,将有助于对创新网络节点、关系链条、网络结构特征、邻近性等方面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研究的研究提供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和工具。图 2- 3 多维邻近视角下创新网络研究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演化研究——基于IBM专利合作网络数据[J]. 阮平南,王文丽,刘晓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8)
[2]多维邻近性对中国出口产品空间演化的影响[J]. 贺灿飞,金璐璐,刘颖.  地理研究. 2017(09)
[3]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J]. 叶琴,曾刚,杨舒婷,陈弘挺.  地理科学. 2017(07)
[4]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模式助推钢铁行业技术进步[J]. 王新东,王国栋.  钢铁. 2017(07)
[5]邻近性与自主合作创新网络演进: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J]. 于永达,闫盛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4)
[6]基于专利许可的新能源技术转移网络演变特征研究[J]. 马荣康,刘凤朝.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06)
[7]制度邻近、技术邻近与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基于产学联合专利数据的研究[J]. 夏丽娟,谢富纪,王海花.  科学学研究. 2017(05)
[8]集群网络关系、知识获取与协同创新绩效[J]. 侯光文,薛惠锋.  科研管理. 2017(04)
[9]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分析[J]. 叶建木,马玎,张雅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10]基于专利信息的国内外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梁晓捷,王兵.  管理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北京市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提升路径研究[D]. 张堃.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的生成、演化和效应研究[D]. 马玎.武汉理工大学 2016
[3]中国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模式及影响研究[D]. 侯媛媛.北京理工大学 2015
[4]创新网络中企业网络能力、网络位置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 赵颖斯.北京交通大学 2014
[5]基于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 刘家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
[6]低碳汽车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D]. 陈文婕.湖南大学 2013
[7]基于复杂网络的创新集群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D]. 董微微.吉林大学 2013
[8]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网络结构及其运行研究[D]. 宋东林.江苏大学 2013
[9]鞍钢技术创新的历史演进及其机制研究[D]. 陈晓刚.东北大学 2013
[10]知识流动视角下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网络结构优化研究[D]. 朱丹.湖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缋效的影响研究[D]. 其格其.内蒙古大学 2016
[2]基于协同动力机制的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 段丽娜.河北地质大学 2016
[3]认知邻近、制度邻近与集群创新[D]. 袁燕.浙江大学 2016
[4]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创新机理研究[D]. 武超茹.重庆工商大学 2016
[5]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对知识溢出的影响研究[D]. 李亚军.中北大学 2016
[6]多维临近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韦文雯.华南理工大学 2015
[7]基于社会网络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D]. 张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5
[8]技术创新联盟的知识转移建模与仿真研究[D]. 彭凡.大连理工大学 2014
[9]多维邻近性视角下的知识网络结构演化研究[D]. 王贝贝.南京师范大学 2013
[10]制度邻近性对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评价研究[D]. 侯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14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14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