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生态治理模式及生态屏障区豆类作物对Cr(Ⅵ)胁迫的生理响应
发布时间:2021-04-10 06:55
2011年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把"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列为六大目标之一,而如何发展合适的生态治理技术以解决库区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已引起多方关注,并日益成为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最为集中、最为严峻、最难解决且急需治理的是中(15-25°)、陡(25-75°)土坡消落区,采取何种生态治理模式鲜有报道;同时,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如何有效筛选耐重金属农作物,在保障移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改善库区土壤生态安全,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本论文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从工程设计、植被恢复、景观效果等方面,探讨对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等高种植生态治理模式;二是选择黄豆、绿豆等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主要农作物,分析其对铬(Cr6+)胁迫的生理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峡水库中(15-25°)、陡(25-75°)土坡消落区等高种植生态治理模型的概念,重点阐述了生态治理模型的设计构造及工作性能。通过生态治理模型整体框架结构,提高中、陡土坡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稳定性;通...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三峡水库消落区概况及生态环境问题
1.1.2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概况及重金属污染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消落区生态护坡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3.3 土壤重金属铬污染研究概况
1.3.4 植物对重金属铬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1.3.5 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
1.4.1 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等高种植生态治理模型
1.4.2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部分豆科植物对重金属铬污染耐性机理研究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生态治理模型设计方案
2.1 模型设计目的和基本思路
2.1.1 目的
2.1.2 基本思路
2.2 模型设计方案
2.2.1 整体结构设计方案
2.2.2 分体设计方案
2.2.3 开放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规格尺寸
2.2.4 开放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设计及适用性能
2.2.5 开放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流程
2.2.6 植物配置
2.3 小结
第3章 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生态治理模型实用效果分析
3.1 仿真模型制作及其植物配置效果
3.2 模型设计的拓展
3.2.1 模型材料的可替代性
3.2.2 模型结构的可灵活性
3.3 科学性与先进性
3.4 技术特点和优势
3.5 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
3.6 应用前景
3.7 小结
第4章 铬胁迫对黄豆生理特性的FTIR研究和铬积累特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4.1.3 铬亚细胞分布的测定
6+含量"> 4.1.4 微波消解样品测定其重金属Cr6+含量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6+处理对黄豆幼苗的FTIR分析"> 4.2.1 不同浓度Cr6+处理对黄豆幼苗的FTIR分析
4.2.2 铬在黄豆幼苗叶片内的亚细胞分布
6+胁迫对黄豆幼苗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4.2.3 Cr6+胁迫对黄豆幼苗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4.3 结论
第5章 铬胁迫对绿豆生理特性的FTIR研究和铬积累特征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6+含量"> 5.1.3 微波消解样品测定其重金属Cr6+含量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浓度铬处理对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5.2.2 不同浓度铬处理对绿豆幼苗的FTIR分析
6+胁迫对绿豆幼苗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5.2.3 Cr6+胁迫对绿豆幼苗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5.3 结论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库区腹地草堂溪小流域土地功能格局变化[J]. 应弘,李阳兵.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2)
[2]三峡水库支流水文情势差异对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释放通量特征的影响[J]. 程瑶,王雨春,胡明明. 生态学杂志. 2017(01)
[3]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 吴东,黄志霖,肖文发,曾立雄,宋文梅. 中国水土保持. 2017(01)
[4]香溪河水位消落带土壤在不同pH条件下对镉的吸附特性[J]. 王林泉,戴泽龙,胥焘,李晓玲,黄应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5]三峡库区蓄水期间类土质岸坡断裂解体机制研究[J]. 丁王飞,周云涛. 岩土力学. 2017(01)
[6]三峡库区水体中可溶性C、N变化及影响因素[J]. 范志伟,郝庆菊,黄哲,柴雪思,江长胜. 环境科学. 2017(01)
[7]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 张志涛,蒋立,张鑫,张海鹏,郜亮亮. 林业经济. 2016(06)
[8]镉污染对延胡索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J]. 余顺慧,杨松月,梁克中,林洁,张静,董凯馨,祁俊生.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5)
[9]三峡库区秭归县城库岸综合治理[J]. 朱吾中,张天绪,杨宇. 水电与新能源. 2016(05)
[10]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J]. 张茂超. 南方农业. 2016(10)
博士论文
[1]水稻铬毒害和耐性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D]. 曾凡荣.浙江大学 2010
[2]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D]. 韩勇.重庆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材料筛选及其生态健康评价研究[D]. 刘萌.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基于土壤生物工程技术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D]. 顾岚.北京林业大学 2013
[3]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重金属调查及评价[D]. 喻菲.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29184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三峡水库消落区概况及生态环境问题
1.1.2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概况及重金属污染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消落区生态护坡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3.3 土壤重金属铬污染研究概况
1.3.4 植物对重金属铬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1.3.5 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
1.4.1 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等高种植生态治理模型
1.4.2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部分豆科植物对重金属铬污染耐性机理研究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生态治理模型设计方案
2.1 模型设计目的和基本思路
2.1.1 目的
2.1.2 基本思路
2.2 模型设计方案
2.2.1 整体结构设计方案
2.2.2 分体设计方案
2.2.3 开放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规格尺寸
2.2.4 开放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设计及适用性能
2.2.5 开放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流程
2.2.6 植物配置
2.3 小结
第3章 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生态治理模型实用效果分析
3.1 仿真模型制作及其植物配置效果
3.2 模型设计的拓展
3.2.1 模型材料的可替代性
3.2.2 模型结构的可灵活性
3.3 科学性与先进性
3.4 技术特点和优势
3.5 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
3.6 应用前景
3.7 小结
第4章 铬胁迫对黄豆生理特性的FTIR研究和铬积累特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4.1.3 铬亚细胞分布的测定
6+含量"> 4.1.4 微波消解样品测定其重金属Cr6+含量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6+处理对黄豆幼苗的FTIR分析"> 4.2.1 不同浓度Cr6+处理对黄豆幼苗的FTIR分析
4.2.2 铬在黄豆幼苗叶片内的亚细胞分布
6+胁迫对黄豆幼苗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4.2.3 Cr6+胁迫对黄豆幼苗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4.3 结论
第5章 铬胁迫对绿豆生理特性的FTIR研究和铬积累特征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6+含量"> 5.1.3 微波消解样品测定其重金属Cr6+含量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浓度铬处理对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5.2.2 不同浓度铬处理对绿豆幼苗的FTIR分析
6+胁迫对绿豆幼苗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5.2.3 Cr6+胁迫对绿豆幼苗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5.3 结论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库区腹地草堂溪小流域土地功能格局变化[J]. 应弘,李阳兵.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2)
[2]三峡水库支流水文情势差异对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释放通量特征的影响[J]. 程瑶,王雨春,胡明明. 生态学杂志. 2017(01)
[3]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 吴东,黄志霖,肖文发,曾立雄,宋文梅. 中国水土保持. 2017(01)
[4]香溪河水位消落带土壤在不同pH条件下对镉的吸附特性[J]. 王林泉,戴泽龙,胥焘,李晓玲,黄应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5]三峡库区蓄水期间类土质岸坡断裂解体机制研究[J]. 丁王飞,周云涛. 岩土力学. 2017(01)
[6]三峡库区水体中可溶性C、N变化及影响因素[J]. 范志伟,郝庆菊,黄哲,柴雪思,江长胜. 环境科学. 2017(01)
[7]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 张志涛,蒋立,张鑫,张海鹏,郜亮亮. 林业经济. 2016(06)
[8]镉污染对延胡索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J]. 余顺慧,杨松月,梁克中,林洁,张静,董凯馨,祁俊生.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5)
[9]三峡库区秭归县城库岸综合治理[J]. 朱吾中,张天绪,杨宇. 水电与新能源. 2016(05)
[10]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J]. 张茂超. 南方农业. 2016(10)
博士论文
[1]水稻铬毒害和耐性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D]. 曾凡荣.浙江大学 2010
[2]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D]. 韩勇.重庆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材料筛选及其生态健康评价研究[D]. 刘萌.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基于土壤生物工程技术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D]. 顾岚.北京林业大学 2013
[3]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重金属调查及评价[D]. 喻菲.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29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2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