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技术及其运行管理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18:26
为了研究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关键技术及运营管理模式,本论文以洪泽工业园区及其集中污水处理厂为对象,对工业废水的企业端预处理、园区集中预处理、强化生物处理及深度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导和实施清涧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程,并提出了新型工业园区废水污染指标评价体系及精细化管理模型。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洪泽工业园区入驻企业主要有精细化工、农药、石油化工等,导致其废水水质水量波动大,且远超设计值;污水处理厂一期工艺设计存在缺陷,出水不能稳定达标;(2)以华东助剂厂废水为例,采用多种预处理工艺,确定“混凝+铁碳微电解+芬顿”可作为其企业端预处理工艺;水解酸化工艺可作为园区集中预处理工艺,其COD去除率在3037%,可使BOD5/COD值从0.29提高到0.37;(3)粉末活性炭和包埋硝化菌载体工艺均能强化A/O生化系统对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综合考虑可将粉末活性炭工艺作为强化生物处理工艺;(4)对“混凝+水解酸化+A/O-PACT+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BAF”工艺进行全流程中试试验研究,对COD、BOD5和SS的去...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模式
模型对“基质降解”、“微生物的生长”和其他相关参数进行了表示。据此建立了Eckenfelder,Mckinney 和 Lawrence-McCarty 活性污泥静态模型。1983 年,国际水质协会(IAWQ)在以前的活性污泥模型基础上,组织专家经过四年对数据的收集、分析、比较和归纳研究。从 1986~1999 年,分别提出了 ASM1-ASM3[97-99]系列模型,该系列模型主要是通过矩阵的形式对活性污泥水处理的过程中内部组分和反应过程进行了全面描述。2001 年,在 ASM2d 观点的基础上,由 ASM3 模型的建立学者提出了 EAWAG Bio-P 模型。该模型不包括化学除磷,但在 ASM3 的基础上突出了生物除磷的过程。目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模型研究、过程模拟、处理工艺设计及仿真软件开发大都是基于 ASM 系列模型。1.4.2 废水处理生化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1)维持理论该理论认为废水中的污染底物大致被用作两种用途,模拟这一生物过程的理论示意图见图 1.4,一部分被微生物摄取以维持自生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则用来合成自身机体。
图 1.5 内源呼吸理论框架示意图(3)死亡-再生理论1980 年,Dold 等人提出了微生物的死亡-再生理论,在好氧和缺氧废水处被应用,该理论被国际水质协会的 ASM1、ASM2 及 ASM2d 模型使用。生理论认为环境中微生物的衰减过程中,并不伴随 COD 损失,仅是微生物化成为可溶性的颗粒产物和惰性生物残留物,这与内源性呼吸理论的研究一致。该生物过程的模拟示意图如图 1.6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faecalis strain NR的包埋固定及其氨氮降解性能[J]. 陈杰,汪霞,赵彬,安强,黄源生.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6)
[2]低浓度铬对SBR中微生物抑制影响研究[J]. 汪敏刚,孙培德,罗涛,鲁轩余.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3]制革行业产业政策分析[J]. 陈占光. 西部皮革. 2015(08)
[4]铁碳微电解预处理硝基苯废水工艺研究进展[J]. 张维涛. 广州化工. 2015(06)
[5]铁碳微电解处理含硝基苯废水[J]. 俸志荣,焦纬洲,刘有智,许承骋,郭亮,余丽胜. 化工学报. 2015(03)
[6]改性活性炭铁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J]. 王雨,郭永福,吴伟,白仁碧. 工业水处理. 2015(01)
[7]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 颜红梅,李忆雯,丁桑岚. 四川化工. 2014(06)
[8]某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J]. 许明,刘伟京,涂勇,蔡伟民,蒋永伟,吴伟. 化工环保. 2014(03)
[9]炼油厂碱渣废水预处理的研究[J]. 田骏,周慧云,柯明,刘曌,赵向苗,郭靖,李丹丹,孙淑珍,雷莎. 当代化工. 2014(05)
[10]UASB-SBR工艺处理食品工业废水[J]. 朱航.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博士论文
[1]煤气化废水特征污染物在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中的降解特性研究[D]. 王子兴.大连理工大学 2014
[2]臭氧氧化处理含氯代硝基苯类废水机理及其强化生物降解性的研究[D]. 李炳智.浙江大学 2010
[3]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铜锌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D]. 谢冰.东华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发光细菌法检测研究[D]. 钱骁.青岛理工大学 2013
[2]制革废水多段A/O处理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D]. 赵宗亭.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3]活性污泥过程反应速率实时测定系统的研究[D]. 张凤英.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不同价态铬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固、液相分配规律及其对系统影响的研究[D]. 李玉胜.重庆大学 2013
[5]ASM2D进水水质组分和模型参数的测定[D]. 张杞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6]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方法的完善及其在工业废水水质监督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萍.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工业废水高效硝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尧.上海交通大学 2012
[8]混凝沉淀—多级A/O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试验研究[D]. 陈青松.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9]湘乡皮革工业园废水处理厂的设计与实践[D]. 周绍春.中南大学 2008
[10]混凝-Fenton法预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的研究[D]. 叶杰旭.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1943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模式
模型对“基质降解”、“微生物的生长”和其他相关参数进行了表示。据此建立了Eckenfelder,Mckinney 和 Lawrence-McCarty 活性污泥静态模型。1983 年,国际水质协会(IAWQ)在以前的活性污泥模型基础上,组织专家经过四年对数据的收集、分析、比较和归纳研究。从 1986~1999 年,分别提出了 ASM1-ASM3[97-99]系列模型,该系列模型主要是通过矩阵的形式对活性污泥水处理的过程中内部组分和反应过程进行了全面描述。2001 年,在 ASM2d 观点的基础上,由 ASM3 模型的建立学者提出了 EAWAG Bio-P 模型。该模型不包括化学除磷,但在 ASM3 的基础上突出了生物除磷的过程。目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模型研究、过程模拟、处理工艺设计及仿真软件开发大都是基于 ASM 系列模型。1.4.2 废水处理生化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1)维持理论该理论认为废水中的污染底物大致被用作两种用途,模拟这一生物过程的理论示意图见图 1.4,一部分被微生物摄取以维持自生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则用来合成自身机体。
图 1.5 内源呼吸理论框架示意图(3)死亡-再生理论1980 年,Dold 等人提出了微生物的死亡-再生理论,在好氧和缺氧废水处被应用,该理论被国际水质协会的 ASM1、ASM2 及 ASM2d 模型使用。生理论认为环境中微生物的衰减过程中,并不伴随 COD 损失,仅是微生物化成为可溶性的颗粒产物和惰性生物残留物,这与内源性呼吸理论的研究一致。该生物过程的模拟示意图如图 1.6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faecalis strain NR的包埋固定及其氨氮降解性能[J]. 陈杰,汪霞,赵彬,安强,黄源生.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6)
[2]低浓度铬对SBR中微生物抑制影响研究[J]. 汪敏刚,孙培德,罗涛,鲁轩余.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3]制革行业产业政策分析[J]. 陈占光. 西部皮革. 2015(08)
[4]铁碳微电解预处理硝基苯废水工艺研究进展[J]. 张维涛. 广州化工. 2015(06)
[5]铁碳微电解处理含硝基苯废水[J]. 俸志荣,焦纬洲,刘有智,许承骋,郭亮,余丽胜. 化工学报. 2015(03)
[6]改性活性炭铁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J]. 王雨,郭永福,吴伟,白仁碧. 工业水处理. 2015(01)
[7]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 颜红梅,李忆雯,丁桑岚. 四川化工. 2014(06)
[8]某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J]. 许明,刘伟京,涂勇,蔡伟民,蒋永伟,吴伟. 化工环保. 2014(03)
[9]炼油厂碱渣废水预处理的研究[J]. 田骏,周慧云,柯明,刘曌,赵向苗,郭靖,李丹丹,孙淑珍,雷莎. 当代化工. 2014(05)
[10]UASB-SBR工艺处理食品工业废水[J]. 朱航.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博士论文
[1]煤气化废水特征污染物在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中的降解特性研究[D]. 王子兴.大连理工大学 2014
[2]臭氧氧化处理含氯代硝基苯类废水机理及其强化生物降解性的研究[D]. 李炳智.浙江大学 2010
[3]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铜锌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D]. 谢冰.东华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发光细菌法检测研究[D]. 钱骁.青岛理工大学 2013
[2]制革废水多段A/O处理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D]. 赵宗亭.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3]活性污泥过程反应速率实时测定系统的研究[D]. 张凤英.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不同价态铬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固、液相分配规律及其对系统影响的研究[D]. 李玉胜.重庆大学 2013
[5]ASM2D进水水质组分和模型参数的测定[D]. 张杞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6]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方法的完善及其在工业废水水质监督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萍.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工业废水高效硝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尧.上海交通大学 2012
[8]混凝沉淀—多级A/O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试验研究[D]. 陈青松.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9]湘乡皮革工业园废水处理厂的设计与实践[D]. 周绍春.中南大学 2008
[10]混凝-Fenton法预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的研究[D]. 叶杰旭.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1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4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