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16:5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的一种形式,目的是防止由于宏观规划不当而给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在矿产资源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目的是从根本上、从全局上、从发展的源头上注重矿产资源规划的环境影响,控制污染、保护自然环境。本文首先提出矿产资源规划的环境影响组成分类,分析现行矿产资源规划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选择陕北榆神府国家规划矿区、云南“三江”地区矿产资源规划作为研究实例,以矿产资源规划的环境影响组成分类为主线,系统分析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环境影响问题,探索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出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的政策性量化指标。结论:1)矿产资源规划必须将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限制在适宜人类生存环境的动态平衡之内;2)陕北榆神府国家规划矿区、云南“三江”地区矿产资源规划中出现或潜在的环境危害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效益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3)矿产资源开采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而环境系统也从各个方面反作用于开采活...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矿产资源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2.1 矿产资源规划
        2.1.1 规划的概念
        2.1.2 规划的内容
        2.1.3 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2.1.4 矿产资源规划体系
    2.2 环境
        2.2.1 环境的一般分类
        2.2.2 地质环境分类
        2.2.3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分类
    2.3 环境影响评价
        2.3.1 基本概念
        2.3.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原则及程序
        2.3.3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2.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5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5.1 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
        2.5.2 矿产资源规划应维持适宜人类生存环境的动态平衡
第三章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国内外研究评述
    3.1 现行矿产资源规划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1.1 科学利用矿产资源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1.2 现行规划主要关注已开采矿山的环境问题
        3.1.3 现行矿产资源规划没有注意环境影响评价
        3.1.4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矿产资源规划的修正
    3.2 国外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研究
        3.2.1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3.2.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3.3 国内有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3.4 国内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研究
    3.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 矿产资源规划的环境影响实例分析
    4.1 陕北榆神府国家规划矿区环境影响
        4.1.1 矿区概况
        4.1.2 规划矿区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
        4.1.3 规划矿区的水资源环境
        4.1.4 规划矿区开发对水资源环境的潜在破环
        4.1.5 水资源环境破坏衍生的环境问题
        4.1.6 环境保护对矿区规划的呼唤
    4.2 云南“三江”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的环境影响
        4.2.1 “三江并流”环境保护区概况
        4.2.2 “三江”地区矿产勘查、开发规划
        4.2.3 “三江”地区矿产勘查开发规划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4.3 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代价势在必行
        4.3.1 以榆神府国家规划矿区为例
        4.3.2 以“三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为例
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
    5.1 破环自然地理环境
        5.1.1 土地沙化和荒漠化
        5.1.2 水土流失
    5.2 破环地貌环境
        5.2.1 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裂缝
        5.2.2 崩塌、滑坡和山体开裂
        5.2.3 地形地貌破环
        5.2.4 景观破坏
    5.3 破坏大气环境
        5.3.1 毒性气体污染
        5.3.2 粉尘污染
    5.4 破环水环境
        5.4.1 地表河流、地下水污染
        5.4.2 地下水资源衰竭
        5.4.3 水源地和水库污染
        5.4.4 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5.4.5 地下水均衡破坏
    5.5 破坏生态(物)环境
        5.5.1 土壤污染
        5.5.2 水体污染
    5.6 破环社会经济环境
        5.6.1 石油天然气井喷
        5.6.2 煤矸石自燃崩塌
        5.6.3 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突水
        5.6.4 泥石流
        5.6.5 尾矿库溃坝
        5.6.6 资源浪费
    5.7 各类环境影响分析
        5.7.1 环境影响尺度
        5.7.2 对水环境影响最大
        5.7.3 对社会经济环境有局部影响
        5.7.4 环境影响互为因果
第六章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方法
    6.1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6.1.1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6.1.2 地貌环境影响
        6.1.3 大气环境影响
        6.1.4 水环境影响
        6.1.5 生态(物)环境影响
        6.1.6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6.1.7 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6.2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6.2.1 评价方法的特点
        6.2.2 评价方法体系的基本框架
        6.2.3 评价方法选择
        6.2.4 评价方法的运用与发展
第七章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政策
    7.1 矿产开采不能打破自然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
    7.2 建立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2.1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推动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
        7.2.2 建立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7.2.3 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
    7.3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政策性量化指标
        7.3.1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量化指标
        7.3.2 地貌环境影响量化指标
        7.3.3 大气环境影响量化指标
        7.3.4 水环境影响量化指标
        7.3.5 生态(物)环境影响量化指标
        7.3.6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量化指标
    7.4 全面开展矿产资源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重点与结论
        8.1.1 重点研究内容
        8.1.2 主要结论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实施规划环评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 梁学功,刘娟.  环境科学. 2004(06)
[2]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法探讨[J]. 李善峰,张进德.  地质通报. 2004(11)
[3]矿山土地污染危害及污染源探讨[J]. 陈桥,胡克,王建国,李福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04)
[4]“战略环评”法律问题研究[J]. 王灿发.  法学论坛. 2004(03)
[5]矿区生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尹德涛,南忠仁,金成洙.  地理科学. 2004(02)
[6]关于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设的建议[J]. 靳小兵.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3(03)
[7]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J]. 李新冬,黄万抚.  中国钨业. 2003(03)
[8]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指标体系研究[J]. 郭红连,黄懿瑜,马蔚纯,余琦,陈立民.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9]《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凸现首都环境保护目标[J]. 李新玉,张照志.  资源·产业. 2002(06)
[10]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J]. 郝明家,袁笛,何长顺.  环境保护科学. 2002(05)



本文编号:3155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55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0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