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菌对光合细菌Z07利用大豆加工废水生长影响及条件优化
发布时间:2021-05-09 01:36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20bacteria,PSB)利用大豆加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既可高效去除污染物,又能实现菌体生长。如果要从废水中获取PSB,一般需要采用纯菌培养。然而,废水处理不可避免地会感染杂菌,杂菌的存在可能导致系统处理能力下降、菌体无法回收。如何有效控制PSB处理系统中的杂菌,是成功开发PSB废水处理与获取菌体蛋白综合技术的瓶颈之一。为此,本论文以前期分离得到的PSB菌株Z07为对象,开展了杂菌对PSB去除大豆加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及菌体产量的影响,控制系统中杂菌的方法及其机制,以及在杂菌存在条件下PSB分离的方法及菌株Z07急性毒性等研究。研究表明,杂菌共存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能通过分析水与废水中辅酶Q10(CoQ10)的含量来定量表征PSB的含量方法可行,平均回收率为99.13%,相对标准偏差为0.81%(n=5),上述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CoQ10的提取与检测。该方法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SphherisorbC18(10cm×4.6mm20ID)柱;流动相为甲醇与无水乙醇(体积比9:1);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光合细菌资源开发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2.1 光合细菌的分类及其基本特点
1.2.2 光合细菌单细胞蛋白
1.2.3 光合细菌内高分子功能有机物
1.3 光合细菌处理有机废水及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1.3.1 光合细菌处理废水技术研究
1.3.2 光合细菌废水处理回收菌体蛋白技术研究
1.3.3 光合细菌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1.4 课题的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提出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废水
2.1.3 光合细菌菌体分离所用超滤膜
2.1.4 光合细菌急性毒性研究所用实验动物
2.1.5 试验试剂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光合细菌定量检测相关操作
2.2.2 光合细菌培养
2.2.3 光合细菌纯培养处理大豆加工废水实验
2.2.4 杂菌与光合细菌混合培养实验及影响因素研究
2.2.5 杂菌对光合细菌培养系统影响机制研究
2.2.6 杂菌共存光合细菌的序批式培养
2.2.7 分离光合细菌方法
2.2.8 动物急性毒性实验
2.3 分析方法
2.3.1 常规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2.3.2 微生物群落分析
2.3.3 计算方法
第3章 光合细菌的检测方法构建及菌株Z07培养条件优化
3.1 引言
3.2 基于COQ10的光合细菌定量分析方法构建
3.2.1 基于CoQ10检测对光合细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分析
3.2.2 CoQ10色谱检测条件确定
3.2.3 PSB中CoQ10的提取方法
3.2.4 外标加样回收率及检测限
3.2.5 光合细菌菌体产量的换算
3.2.6 检测方法可靠性分析
3.3 菌株Z07培养条件优化
3.3.1 F/M
3.3.2 光照氧气条件
3.3.3 初始pH
3.3.4 温度
3.4 杂菌对光合细菌增殖的影响初探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豆加工废水光合细菌培养系统的杂菌抑制与条件优化
4.1 引言
4.2 培养条件对杂菌共存系统主要污染物去除及菌体增殖的影响
4.2.1 光照与氧气
4.2.2 初始光合细菌浓度
4.2.3 初始废水浓度
4.2.4 初始pH
4.2.5 温度
4.2.6 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4.3 微量元素对杂菌共存系统中光合细菌Z07生长的促进作用
4.3.1 初筛试验
4.3.2 最佳微量元素及其投加量
4.3.3 钴离子对光合细菌利用废水主要污染物的影响
4.4 培养条件对菌株Z07的选择与对杂菌的抑制
4.4.1 优势菌株Z07对杂菌生长的限制作用
4.4.2 光照氧气条件对菌株Z07的选择作用
4.4.3 渗透压对菌株Z07的选择作用
4.4.4 碱性环境对菌株Z07的选择作用
4.4.5 温度对菌株Z07竞争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合细菌Z07的序批式生产与菌体饲料急性毒性研究
5.1 引言
5.2 序批式光合细菌污水处理系统的效能及菌群结构的变化
5.2.1 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5.2.2 黑暗好氧条件下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
5.2.3 光照厌氧条件下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
5.2.4 自然光微好氧条件下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
5.2.5 光合细菌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期微生物组成的对比分析
5.3 光合细菌菌体的分离
5.3.1 混凝分离光合细菌
5.3.2 膜分离光合细菌
5.4 光合细菌Z07菌体饲料的急性毒性研究
5.4.1 对鲫鱼急性毒性研究
5.4.2 对蚯蚓急性毒性研究
5.4.3 对小鼠急性毒性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176361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光合细菌资源开发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2.1 光合细菌的分类及其基本特点
1.2.2 光合细菌单细胞蛋白
1.2.3 光合细菌内高分子功能有机物
1.3 光合细菌处理有机废水及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1.3.1 光合细菌处理废水技术研究
1.3.2 光合细菌废水处理回收菌体蛋白技术研究
1.3.3 光合细菌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1.4 课题的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提出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废水
2.1.3 光合细菌菌体分离所用超滤膜
2.1.4 光合细菌急性毒性研究所用实验动物
2.1.5 试验试剂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光合细菌定量检测相关操作
2.2.2 光合细菌培养
2.2.3 光合细菌纯培养处理大豆加工废水实验
2.2.4 杂菌与光合细菌混合培养实验及影响因素研究
2.2.5 杂菌对光合细菌培养系统影响机制研究
2.2.6 杂菌共存光合细菌的序批式培养
2.2.7 分离光合细菌方法
2.2.8 动物急性毒性实验
2.3 分析方法
2.3.1 常规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2.3.2 微生物群落分析
2.3.3 计算方法
第3章 光合细菌的检测方法构建及菌株Z07培养条件优化
3.1 引言
3.2 基于COQ10的光合细菌定量分析方法构建
3.2.1 基于CoQ10检测对光合细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分析
3.2.2 CoQ10色谱检测条件确定
3.2.3 PSB中CoQ10的提取方法
3.2.4 外标加样回收率及检测限
3.2.5 光合细菌菌体产量的换算
3.2.6 检测方法可靠性分析
3.3 菌株Z07培养条件优化
3.3.1 F/M
3.3.2 光照氧气条件
3.3.3 初始pH
3.3.4 温度
3.4 杂菌对光合细菌增殖的影响初探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豆加工废水光合细菌培养系统的杂菌抑制与条件优化
4.1 引言
4.2 培养条件对杂菌共存系统主要污染物去除及菌体增殖的影响
4.2.1 光照与氧气
4.2.2 初始光合细菌浓度
4.2.3 初始废水浓度
4.2.4 初始pH
4.2.5 温度
4.2.6 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4.3 微量元素对杂菌共存系统中光合细菌Z07生长的促进作用
4.3.1 初筛试验
4.3.2 最佳微量元素及其投加量
4.3.3 钴离子对光合细菌利用废水主要污染物的影响
4.4 培养条件对菌株Z07的选择与对杂菌的抑制
4.4.1 优势菌株Z07对杂菌生长的限制作用
4.4.2 光照氧气条件对菌株Z07的选择作用
4.4.3 渗透压对菌株Z07的选择作用
4.4.4 碱性环境对菌株Z07的选择作用
4.4.5 温度对菌株Z07竞争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合细菌Z07的序批式生产与菌体饲料急性毒性研究
5.1 引言
5.2 序批式光合细菌污水处理系统的效能及菌群结构的变化
5.2.1 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5.2.2 黑暗好氧条件下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
5.2.3 光照厌氧条件下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
5.2.4 自然光微好氧条件下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
5.2.5 光合细菌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期微生物组成的对比分析
5.3 光合细菌菌体的分离
5.3.1 混凝分离光合细菌
5.3.2 膜分离光合细菌
5.4 光合细菌Z07菌体饲料的急性毒性研究
5.4.1 对鲫鱼急性毒性研究
5.4.2 对蚯蚓急性毒性研究
5.4.3 对小鼠急性毒性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176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7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