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九龙江河口微生物多样性及一株异养硝化菌脱氮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04:17
  由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是最重要的地球生化循环之一。近年来,关于微生物氮代谢的研究非常活跃,包括氮循环途径、氮代谢机制、脱氮微生物类群、生物脱氮工艺等。九龙江河口区由于其淡水和海水混合的特性,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在氮素由陆地向海洋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尤其是氮污染,严重危害了河口生态环境。本研究旨在了解人类活动造成的九龙江河口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并通过研究一株异养硝化菌的脱氮特性,丰富了我们对脱氮微生物类群及氮代谢途径的认识。本研究选取九龙江河口区紫泥镇南北支流七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采样点,分别在雨季和旱季采集表层水体,分析其环境参数并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研究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受农业施肥、畜牧养殖、生活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的干扰,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独特的时空分布特点。选取河口区下游的一个采样点,构建亚硝酸盐还原酶nir S基因克隆文库,分析该功能基因多样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该区域仍有许多未知的氮代谢菌值得进一步发掘。从该采样点沉积物中分离筛选获得自养硝化菌18株、异养硝化菌16株和反硝化细菌8...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概述
        1.1.1 九龙江地理及环境因素概况
        1.1.2 九龙江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概况
        1.1.3 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1.4 环境微生物分离的主要方法
    1.2 微生物氮代谢研究进展
        1.2.1 微生物与氮循环
        1.2.2 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1.3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九龙江河口区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时空分布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3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环境因子测定
        2.2.2 可培养微生物计数
        2.2.3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九龙江河口区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环境因子测定
        3.2.2 16S rRNA基因的多样性
        3.2.3 NirS序列的多样性
    3.3 讨论
第4章 九龙江河口区沉积物脱氮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脱氮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菌株的分离纯化
        4.2.2 菌株的脱氮特性研究
    4.3 讨论
第5章 Marichromatium gracile YL28在不同溶氧条件下的异养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异养硝化作用
        5.2.2 反硝化作用
        5.2.3 气体采集与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Marichromatium gracile YL28生长细胞及其静息细胞在不同溶氧条件下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能力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生长细胞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能力
        6.2.2 静息细胞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能力
    6.3 讨论
第7章 Marichromatium gracile YL28以亚硝氮为唯一氮源生长能力探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以亚硝氮为氮源生长
        7.2.2 以氨氮为氮源生长
        7.2.3 以氮气为氮源生长
        7.2.4 以亚硝氮为氮源生长并去除所生成氮气
    7.3 讨论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93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93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d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