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14:00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环境要素之一。我国近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煤炭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城市迅猛扩张及机动车保有量前所未有的增长,导致我国三分之二区域空气质量已经恶化到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地步。其中,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灰霾高发的地区之一。大气灰霾现象的发生,气象因素是诱因,人类污染物的高排放是根本原因。针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气态前体物时空演变趋势不明的问题,本文基于OMI、GOME2、MOPITT卫星观测数据,研究了北京地区SO2、N02、CO等大气污染物的区域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征。观测表明,近5年来北京地区的NO2的浓度呈现增长的趋势,而SO2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VOCs与CO的浓度处于高位,年际变化不大。结合北京市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建立了源清单物质平衡(IMB)源解析模型解析北京市PM2.5的来源,结果表明大气首要污染物为燃煤排放,其次为机动车、扬尘和工业污染。以颗粒物减排的代表性PTF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膜分离技术为例,开展了固定源颗粒物减排的技术研究。针对燃煤过程中的一次细颗粒物减...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和对策研究


图1*4北京市大气污染巧治巧术和对策研巧技术路线??Fig.?1 ̄4?Map?of?the?S化dy?on?化e?technological?and?political?measures?d?

长期变化,北京地区,烟尘,北京市


整理丫?1990-2012年的中固环境统计年鉴[73-^关于北京市的??S〇2、N02、烟尘等污染物排放数据,统计了?L山etal[47I对北京市灰疆天数的文献??报道。图2-1给出了建国W来北京地区灰捏天数(日均能见度小于10km,且日??均相对湿度小于80%)的长期变化。图2—2给出了近20年北京地区S〇2、烟尘、??燃煤、发电量变化趋势。??2胡1?-?-乂巧天巧????...?.?.?^??150-???/????\?.??爱?*■?.??????玄???/???,??????100-?.?.?.??居?.;?/??50-?\J\??/??????????0-???*??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6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代??I??图2-1北京地区灰冤天数的长期变化償與??Fig.2-1?Long-term?variatio打?of?hazy?days?and?foggy?days?in?Beijing??15?;.己??-r':??:荀??

发电量,烟尘,北京地区,变化趋势


图2-2近20年北京地区S〇2、烟尘、燃煤、发电量变化趋势??Fig.2-2?Twenty-year?variation?of?S〇2,?PM,?coal?usage,?power?production?in?Beijing??由图2-1可知,自1950年^心来,除了?1965年至1972年间,北京雾疆天气??频繁出现,这说明北京大气污染比较严重。而且,雰猩天气出现频率波动较大,??雾疆出现频繁的年际如1982年雾疆天数可超过200天,也就是说平均轉两天就??至少有一灭是雾疆天气;而1967年,雰避乂气数低于20天。这是因为雾疆天气??与工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増加,导致雾疆天气频繁??出现。1950年至1968年,从"一化H改",钢铁行化刚刚起步,进入到文革,??工业生产几乎停滞不前的阶段,能源消耗量逐渐减少,雾疆天气出现的频率逐年??下降fMl。1970年 ̄1987年,北京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并发展??大气污染逐年加剧。1990年北京为迎接亚坦会加强了大气污染防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中机动车尾气成分谱研究进展[J]. 孔少飞,白志鹏.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10)
[2]我国PM2.5污染控制策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对建议[J]. 耿海清,任景明.  环境保护科学. 2012(06)
[3]基于混合CGE模型的乘用车节能减排政策分析[J]. 孙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7)
[4]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J]. 郝吉明,程真,王书肖.  环境保护. 2012(09)
[5]湘潭市“十一五”总量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效应评价研究[J]. 李丽平,姜苹红,李雨青,廖勇,赵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01)
[6]技术减排措施协同控制效应评价研究[J]. 毛显强,曾桉,胡涛,邢有凯,刘胜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2)
[7]基于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分析北京大气NO2污染特征[J]. 李令军,王英.  环境科学学报. 2011(12)
[8]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J]. 胡敏,唐倩,彭剑飞,王锷一,王淑兰,柴发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05)
[9]在中国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战略意义[J]. 冯江华.  城市燃气. 2011(08)
[10]空气过滤材料及其技术进展[J]. 陈喆.  纺织导报. 2011(07)

博士论文
[1]燃煤细微颗粒物的模态识别及其形成机理[D]. 于敦喜.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晓刚.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超声波雾化对微细粉尘过滤性能影响研究[D]. 葛亚勤.北京化工大学 2010
[2]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硫酸盐、硝酸盐的分布特征[D]. 毛华云.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09
[3]双极荷电静电除尘器捕集可吸入颗粒物过程的数值模拟[D]. 李人杰.华中科技大学 2007
[4]CGE模型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国国家战略研究中的应用分析[D]. 沈可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本文编号:3254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54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8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