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05:08
污水灌溉及各种其他外源输入是导致我国局部地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累积含量高的主要原因。PAH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在土壤环境中持久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农田生态安全和人群健康。近十年来,利用生物净化技术修复PAHs污染农田土壤受到学界高度关注,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已经从实验室探索进入到原位(in-situ)实验层面,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在不影响农业生产前提下的原位生物修复(in-situ bioremediation)技术体系,尤其缺少在自然环境中如何强化功能微生物、植物作用的系统研究成果。本文围绕PAHs污染农田土壤原位生物修复问题,采用室内模拟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微生物降解、植物活化—吸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作用效果及机制,通过原位修复实验,集成了相关调控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低成本、绿色生态的PAHs污染农田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一、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菌剂对非流体介质土壤中PAHs的降解效果,初步提出了固定化菌剂的施用方法、营养调控措施,为大规模原位修复奠定...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实验PAHs降解微生物菌剂Fig.2.2ThePAHsimmobilizedAgentsusingintheexperiment
PAHs二级管阵列(DAD)检测器标准谱图
Fig. 2.4 Chromatogram of PAHs in FLD detector表2.4 15种PAHs的加标冋收率Table 2.4 Recoveries of PAHs for soils through the complete analytical processes序巧 ^^ 冋收率() 相对偏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株真菌的筛选及其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J]. 高晶,李德生,秦晓,唐景春,张清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3)
[2]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初探[J]. 刘魏魏,尹睿,林先贵,张晶,陈效民,李占胜,李烜桢,肖艳平. 土壤. 2010(05)
[3]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强化实验研究[J]. 樊鹏军,徐建蓉,陈竹云,张帆,徐文.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0(03)
[4]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试验研究[J]. 陈立,万力,张发旺,何泽.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7)
[5]多环芳烃降解菌X20的鉴定及降解特性[J]. 杜彦玲,台培东,施秋峰,李培军. 生态学杂志. 2010(06)
[6]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强化紫花苜蓿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J]. 刘魏魏,尹睿,林先贵,张晶,陈效民,李烜桢,杨婷. 环境科学. 2010(04)
[7]土壤PAHs污染的微生物修复[J]. 唐婷婷,金卫根. 中国水土保持. 2010(03)
[8]微生物与有机肥混合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J]. 齐建超,张承东,乔俊,郭婷,张清敏,陈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01)
[9]白腐真菌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J]. 李烜桢,林先贵.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06)
[10]小麦/苜蓿套作对菲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马恒亮,占新华,张晓斌,周立祥. 环境科学. 2009(12)
博士论文
[1]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效应及其机理[D]. 孔凡美.山东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生物碳固定化白腐真菌修复PAHs污染土壤及作用机理[D]. 王银善.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81412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实验PAHs降解微生物菌剂Fig.2.2ThePAHsimmobilizedAgentsusingintheexperiment
PAHs二级管阵列(DAD)检测器标准谱图
Fig. 2.4 Chromatogram of PAHs in FLD detector表2.4 15种PAHs的加标冋收率Table 2.4 Recoveries of PAHs for soils through the complete analytical processes序巧 ^^ 冋收率() 相对偏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株真菌的筛选及其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J]. 高晶,李德生,秦晓,唐景春,张清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3)
[2]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初探[J]. 刘魏魏,尹睿,林先贵,张晶,陈效民,李占胜,李烜桢,肖艳平. 土壤. 2010(05)
[3]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强化实验研究[J]. 樊鹏军,徐建蓉,陈竹云,张帆,徐文.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0(03)
[4]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试验研究[J]. 陈立,万力,张发旺,何泽.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7)
[5]多环芳烃降解菌X20的鉴定及降解特性[J]. 杜彦玲,台培东,施秋峰,李培军. 生态学杂志. 2010(06)
[6]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强化紫花苜蓿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J]. 刘魏魏,尹睿,林先贵,张晶,陈效民,李烜桢,杨婷. 环境科学. 2010(04)
[7]土壤PAHs污染的微生物修复[J]. 唐婷婷,金卫根. 中国水土保持. 2010(03)
[8]微生物与有机肥混合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J]. 齐建超,张承东,乔俊,郭婷,张清敏,陈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01)
[9]白腐真菌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J]. 李烜桢,林先贵.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06)
[10]小麦/苜蓿套作对菲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马恒亮,占新华,张晓斌,周立祥. 环境科学. 2009(12)
博士论文
[1]丛枝菌根菌与玉米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的效应及其机理[D]. 孔凡美.山东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生物碳固定化白腐真菌修复PAHs污染土壤及作用机理[D]. 王银善.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81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8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