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重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08:08
  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生态系统,滨海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拦蓄、净化陆源入海污染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滨海湿地的各种自然资源也是海洋渔业、盐业和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莱州湾南岸与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北部沿海湿地资源集中分布的重要区域。莱州湾南岸的行政范围包括潍坊市北部的寿光、寒亭和昌邑3市、区,海岸线呈西北——东南走向,西起小清河河口,东至胶莱河口,海岸线全长约113km。在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下,莱州湾南岸发育了类型多样、面积广阔的湿地,湿地总面积约16.75×104hm2。本文研究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分类,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态过程,最近30多年来湿地的退化过程以及对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根据影响湿地形成发育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影响,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了湿地类、湿地亚类和湿地型3级类型划分,划分出的湿地类型包括自然湿地类的潮下带近海湿地、潮间带光滩湿地、潮上带湿地、河流与河口湿地4个自然湿地亚类、18个自然湿地型以及人工湿地类的养殖池、盐田等4个人工湿地型。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表现出生物多样性水平高,生态环境脆弱易...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范围
        1.2.1 研究范围的确定
        1.2.2 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3 研究内容、路线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与创新
2 国内外湿地科学研究进展
    2.1 湿地的定义
    2.2 湿地分类研究
        2.2.1 湿地分类的意义
        2.2.2 湿地分类的方法
    2.3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研究
        2.3.1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过程研究
        2.3.2 湿地生态系统的化学过程(营养元素生物化学循环)研究
        2.3.3 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理过程(能量流动及其水文过程)研究
    2.4 湿地退化研究
        2.4.1 湿地退化的原因
        2.4.2 在湿地退化过程研究中的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2.5 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重建研究
    2.6 我国湿地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类型与分布
    3.1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发育和演化
        3.1.1 影响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形成发育的自然因素
        3.1.2 影响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形成发育的人为因素
        3.1.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发育、演化模式
    3.2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类型与分布
        3.2.1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类型划分的依据
        3.2.2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类型系统
        3.2.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分布
    3.3 小结
4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资源、环境功能
    4.1 莱州湾南岸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4.1.1 生物多样性水平高
        4.1.2 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4.2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4.2.1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4.2.2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4.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4.3.1 资源功能
        4.3.2 生态环境功能
        4.3.3 社会功能
    4.4 小结
5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
    5.1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过程
        5.1.1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初级生产力的计算与测定
        5.1.2 莱州湾南岸潮上带湿地初级生产过程的年际变化
        5.1.3 莱州湾南岸湿地初级生产过程中湿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5.2 莱州湾南岸湿地生态系统的化学过程
        5.2.1 莱州湾南岸湿地C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5.2.2 莱州湾南岸湿地N、P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5.3 莱州湾南岸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理过程
        5.3.1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水量输入
        5.3.2 莱州湾南岸湿地水量的输出
        5.3.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水文过程特征
    5.4 小结
6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
    6.1 湿地退化
    6.2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因素的分析
        6.2.1 围垦
        6.2.2 过度捕捞
        6.2.3 污染
        6.2.4 水资源超量开采利用与地下咸、卤水入侵
        6.2.5 气候变化
        6.2.6 海面变化
        6.2.7 风暴潮与海岸侵蚀
    6.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的过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6.3.1 滨海湿地退化的物理方面
        6.3.2 滨海湿地退化的生物方面
        6.3.3 滨海湿地退化的化学方面
    6.4 莱州湾南岸各类湿地退化的相关性分析
        6.4.1 不同湿地类型的退化过程具有高度相关性
        6.4.2 湿地的物理退化过程、生物退化过程和化学退化过程的相关性
    6.5 湿地退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可能带来的其他危害
    6.6 小结
7 莱州湾南岸退化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重建
    7.1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概念
    7.2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基础
        7.2.1 自我设计理论和设计理论
        7.2.2 演替理论
    7.3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原则、方法和目标
        7.3.1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原则
        7.3.2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方法和过程
        7.3.3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目标
    7.4 莱州湾南岸退化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重建措施
        7.4.1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重建的技术措施
        7.4.2 莱州湾南岸退化湿地生态恢复、重建的管理措施
    7.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上限[J]. 蒋志刚.  生态学报. 2005(05)
[2]松嫩平原湿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J]. 郭跃东,何艳芬.  湿地科学. 2005(01)
[3]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J]. 张祖陆,聂晓红,刘恩峰,辛良杰.  地理研究. 2005(01)
[4]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J]. 颜景辰,雷海章.  世界农业. 2005(01)
[5]生态旅游与“三农”利益保障机制探讨[J]. 梁明珠.  旅游学刊. 2004(06)
[6]上海地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其区系特征[J]. 王伟,陆健健.  湿地科学. 2004(03)
[7]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J]. 张绪良,于冬梅,丰爱平,丁东.  海洋科学. 2004(07)
[8]洪河保护区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J]. 赵东升,吴正方,商丽娜.  湿地科学. 2004(02)
[9]山东省海洋灾害及防治研究[J]. 张绪良.  海洋通报. 2004(03)
[10]海岸湿地退化对胶州湾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J]. 张绪良,夏东兴.  海洋技术. 2004(02)



本文编号:3285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85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