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城镇环境规划中环境承载力和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03:03
  城镇环境规划是为协调地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而编制的规划,应坚持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与有序的原则。目前该类规划编制中长期存在两类技术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1)环境容量测算粗略,没有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回避环境承载力分析,影响规划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计算环境承载力阈值,算清环境容量,对加强源头控制,进行合理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不合理,影响许多地区环保基金的落实。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生态补偿是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良好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重要抓手。因此,这两类技术问题都是当今环境规划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进行了集中的方法研究。第一部分,探讨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它是一个复杂矢量,包括两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对应环境容量,社会属性对应人类活动规模的阈值,环境承载力分析落脚点是环境质量与经济-能源结构状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法建立了大中型城市“经济-能源-大气环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该模型无需从理化角度去模拟复杂的大气传输和扩散过程,而是引入各污染物的比例系数、转化率,建立不同类...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城镇环境规划中环境承载力和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化研究


图1-1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问题??问题1:环境规划上位文件贯彻不到位??""’’’’

大气环境,部分图,承载力,指标


华中科技大学博去学位论文??与环境压力相对应,是抵消一部分环境压力的累计削减量(存量+增量,见图4-1)。??本支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具体指标包含,隐性8项:GDP和一产、二产、H产产??值,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消费量,是承载力社会支持力的表现;显性6??项,即6大污染物累积减排量,包括S02,NO、,VOC,NH3,一次PM2.5,一次PMlo。??量个??????一'一"^品巧:‘;:■????—乘巧力品巧阁巧:果计削站记??'■???—;Ui->〇:]<,-:Ui?-??的巧的料;4l-???^?>??w始‘时?I’ll]?化?点?时?;r—-)??图4-1大气环境承载力显性部分图示说明??选择W上的指标原因如下。第一,要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对改善环境意义重大,这是政府十分关屯、的内容。本项目设定的8??项隐性指标反映了这一变化。实际上,隐性指标还可W有多种,不可能一一列举,??比如涉及人口等。不同的研究者还可W根据需要设置其他的"隐性"指标。第二

目标情景,大气环境,辩证关系,承载力


华中科技大学博去学位论文??与环境压力相对应,是抵消一部分环境压力的累计削减量(存量+增量,见图4-1)。??本支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具体指标包含,隐性8项:GDP和一产、二产、H产产??值,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消费量,是承载力社会支持力的表现;显性6??项,即6大污染物累积减排量,包括S02,NO、,VOC,NH3,一次PM2.5,一次PMlo。??量个??????一'一"^品巧:‘;:■????—乘巧力品巧阁巧:果计削站记??'■???—;Ui->〇:]<,-:Ui?-??的巧的料;4l-???^?>??w始‘时?I’ll]?化?点?时?;r—-)??图4-1大气环境承载力显性部分图示说明??选择W上的指标原因如下。第一,要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对改善环境意义重大,这是政府十分关屯、的内容。本项目设定的8??项隐性指标反映了这一变化。实际上,隐性指标还可W有多种,不可能一一列举,??比如涉及人口等。不同的研究者还可W根据需要设置其他的"隐性"指标。第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隔阂与合力[J]. 范露阳,包存宽.  环境保护科学. 2017(01)
[2]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研究现状[J]. 李超.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9)
[3]中国环境管理40余载风雨兼程路——专访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曲格平[J]. 宋旭.  中国环境管理. 2016(03)
[4]以GDP-PM2.5达标为约束的东莞大气环境容量及承载力研究[J]. 周业晶,周敬宣,肖人彬,张国斐.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5]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环京津地区生态补偿研究[J]. 郭年冬,李恒哲,李超,陈召亚,许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11)
[6]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 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陈文辉,李士美.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8)
[7]Wind speed chang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1961-2012)[J]. SHI Pei-Jun,ZHANG Gang-Feng,KONG Feng,YE Qian.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5(02)
[8]重庆经济-资源-环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及不同情景模拟[J]. 周李磊,官冬杰,杨华,苏维词.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9]基于价值系数动态调整的青龙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 李晓赛,朱永明,赵丽,田京京,李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3)
[10]生态补偿问题国外研究进展综述[J]. 袁伟彦,周小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1)

硕士论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的中国“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研究[D]. 秦彩燕.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D]. 钱跃东.南京大学 2011
[3]山东省土壤环境容量研究[D]. 吴葵霞.山东大学 2009
[4]武汉地区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D]. 覃从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9
[5]山东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杜金辉.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1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91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