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近30年变化趋势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和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9 13:18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及由此引起的各种海洋生态效应受到普遍关注。虽然关于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与赤潮发生关系的研究屡见报道,但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趋势特别是其与赤潮发生之间关系尚缺乏了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汇总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中DIN、PO4-P和COD等年均浓度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采用富营养化指数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20022005年10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应用以线性相关性为主、以季节变化之间关系为辅研究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富营养化指数(EI及EI修正)与赤潮发生规模、频率的关系,进而分析了浮游植物生物量、COD和DO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并首次估算了东海31盐度线海域内DIN、PO4-P及COD的海洋环境容量。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近50年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DIN、PO4-P、COD分别的年均浓度分别呈现出波动性上升、基本维持不变(年代间有波动)和波动性下降的变化趋势;海水中DIN、PO4-P呈现秋中及冬末(春初)高、夏中最低的“双峰”形月...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近30年变化趋势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和控制策略研究


沿海水域人类活动与氮负荷关系图(摘自rtebjergetal,2003)

海洋生态系统,赤潮,使用量,营养盐


-P浓度间呈现了多元线性正相关关系(Feyzio lu and üt,2006)。图1-2 海水富营养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摘自Hansen et al,2007)对营养盐与赤潮发生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Smayda, 1990;Smayda,1997; Paerl and Whitall 1999;Anderson et al, 2002; Carstensen,2004;Glibert et al, 2005a;Glibert et al, 2005b;Glibert and Burkholder, 2006)。如在我国,从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间,近海赤潮发生的次数与农田肥料使用量之间年际变化趋势相同(Anderson et al,2002;Heisler et al,2008)

海域,文献调查


图 2-2 文献调查海域与基准海域之间的关系度估算结果的验证应用的文献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中,除参比数据外,域(引自王保栋,2006)和 2003 年 5 月份的调查海好,其中,1997~1999 年的调查与本文基准海域的海域,比基准海域缺少的是 122o30′ E 以西的近岸围为基准海域内 123o10′ E 海域,相对与基准海域而样,将这两套不同来源、不同年份的数据综合起来,个基准海域,因此在这里采用这些数据来进行验证。 2003 年 5 月份的调查有 COD 数据。由于多数历史资长江口外 30o30′N 以北的海域,也有少部分调查于 3此,在进行验证时,以 30o30′N 为界,将文献中的调查别对这两个部分及整个调查海域按照前文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三个校正域均浓度之间的差异性。为了表述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确定性理论集对分析在海水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J]. 李嘉竹,刘贤赵.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9(01)
[2]2004年春季东海赤潮高发区COD分布及其与赤潮关系的初步研究[J]. 王颢,石晓勇,张传松,王修林.  海洋科学. 2008(12)
[3]海水营养状态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及应用[J]. 张丽旭,赵敏,蒋晓山.  海洋学研究. 2008(01)
[4]长江口邻近海域九月溶解氧的分布特征[J]. 邹建军,杨刚,刘季花,石学法,方习生.  海洋科学进展. 2008(01)
[5]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富营养化水平评价[J]. 苏畅,沈志良,姚云,曹海荣.  水科学进展. 2008(01)
[6]浙江海域米氏凯伦藻赤潮成因的初步研究[J]. 姚炜民,潘晓东,华丹丹.  水利渔业. 2007(06)
[7]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的关系[J]. 张传松,王修林,石晓勇,唐洪杰,韩秀荣,辛宇.  环境科学. 2007(11)
[8]长江口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张莹莹,张经,吴莹,朱卓毅.  环境科学. 2007(08)
[9]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危害效应与防治对策[J]. 周名江,于仁成.  自然杂志. 2007(02)
[10]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特性的探索性数据分析[J]. 柴超,俞志明,宋秀贤,沈志良.  环境科学. 2007(01)

博士论文
[1]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D]. 韩秀荣.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特征及其营养盐效应分析[D]. 张传松.中国海洋大学 2008
[3]东海Cu、Pb、Zn、Cd重金属环境生态效应评价及环境容量估算研究[D]. 王长友.中国海洋大学 2008
[4]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季节性赤潮生消过程控制机理研究[D]. 李雁宾.中国海洋大学 2008
[5]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光照效应研究[D]. 孙百晔.中国海洋大学 2008
[6]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低氧现象的探讨[D]. 朱卓毅.华东师范大学 2007
[7]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现状与特征研究[D]. 柴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6
[8]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状况及其生态效应[D]. 王保栋.中国海洋大学 2006
[9]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分布规律及环境指示意义[D]. 许淑梅.中国海洋大学 2005
[10]胶州湾浮游植物与沉积物中硅藻群落结构演替的研究[D]. 刘东艳.中国海洋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海州湾海域赤潮形成的环境因子研究[D]. 周德山.苏州大学 2008
[2]东海溶解氧气候态分布及海洋学应用研究[D]. 宋国栋.中国海洋大学 2008
[3]大连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研究[D]. 曲肇兴.大连海事大学 2007
[4]胶州湾入海污染物容量研究[D]. 张拂坤.中国海洋大学 2007
[5]渤海环境动力学数值模拟及环境容量研究[D]. 郭良波.中国海洋大学 2005
[6]大气的干、湿沉降以及对东、黄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D]. 张国森.中国海洋大学 2004
[7]长江口邻近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D]. 李金涛.中国海洋大学 2004
[8]长江口营养盐结构变化研究[D]. 张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1



本文编号:3309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09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