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遥感、GIS和模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21-08-24 20:51
  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总结已有研究,初步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思路框架,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单因子进行动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数据库。在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复合评价模型,以县为单位,进行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分析及其预测。由于针对黄土高原大范围、多因子、多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在我国鲜有研究,因而该研究对深化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制订科学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数据基础。本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和成果:1.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容载力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分别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发展能力、生态环境持续能力3个方面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根据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主要由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发展能力和生态环境持续能力构成。2.建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的基...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于遥感、GIS和模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因子GIS数据库建立技术流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塔里木河流域近50年来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 郝兴明,陈亚宁,李卫红.  地理学报. 2006(03)
[2]基于物元分析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 吴华军,刘年丰,何军,宋巍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6(01)
[3]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王宪恩,张海华,赵文晋,李培中,高福民.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6(01)
[4]福建生态环境信息图谱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J]. 余明,廖克,李春华.  地球信息科学. 2005(04)
[5]基于熵权的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模糊综合评价[J]. 周文华,王如松.  生态学报. 2005(12)
[6]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影响[J]. 贾泽祥.  中国水土保持. 2005(12)
[7]中国北方13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19891999)[J]. 李月臣,宫鹏,陈晋,刘春霞,何春阳.  水土保持学报. 2005(05)
[8]黄土区深层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分循环特征[J]. 陈洪松,邵明安,王克林.  生态学报. 2005(10)
[9]石羊河尾闾绿洲的景观变化与生态恢复对策[J]. 肖笃宁,李小玉,宋冬梅.  生态学报. 2005(10)
[10]河北山区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 黄国胜,王雪军,孙玉军,魏建祥,孙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5)

博士论文
[1]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 王娟.吉林大学 2004
[2]基于RS、GIS和Models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 左伟.南京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基于RS与GIS的土地利用/覆盖及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 刘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2]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理论、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初步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D]. 赵麦换.西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360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60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