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3A的增溶/螯合性能及其对Cu(Ⅱ)-菲复合污染黄土的洗脱作用及机理
发布时间:2021-10-23 14:32
复合污染是土壤污染的普遍现象,其中重金属-多环芳烃(PAHs)复合污染占很大的比重。通常,复合污染土壤较单一污染土壤更难于修复。在诸多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因周期短、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单一污染或同类污染物形成的复合污染,如螯合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表面活性剂修复有机污染土壤。近几年,有研究者将螯合剂与表面活性剂联用,处理重金属-PAHs复合污染土壤,但存在过程不易调控、洗脱液处理困难或淋洗液(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不易生物降解等问题。因此,选择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同时具有较强作用的增效试剂,是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化学淋洗修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兼具表面活性和螯合功能且易降解的螯合型表面活性剂,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盐(LED3A)作为增效试剂。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LED3A对溶液体系中PAHs的增溶作用、对重金属的螯合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分别考察了LED3A对混合PAHs的增溶程度、对混合重金属氢氧化物的螯合顺序、对菲和Cu(OH)2共存体系的增溶/螯合作用效果及其相互影响;探究了LED3A、Cu(Ⅱ)和菲在黄土上的吸附...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LED3A胶束增溶PAHs示意图
2000 4000 6000 8000N-LED3A浓度/(mg L-1)菲+Cu(OH)2菲0 2000 4000 6000 0100200300400500Cu(Ⅱ)浓/度(mg L-1)N-LED3A浓度/(mg L-1)菲+Cu(OH)2Cu(OH)2图 4.11 LED3A 对菲/Cu(OH)2复合体系的作用效果. 4.11 Simultaneous solubilization of phenanthrene and chelate Cu(Ⅱ) by LED3phenanthrene and Cu(OH)2mixed system
LED3A 的增溶/螯合性能及其对 Cu(Ⅱ)-菲复合污染黄土的洗脱作用及机理]。LED3A吸附量随平衡浓度快速增大,可能归因于黄土中的有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LED3A单体疏水链可溶解于黄土有机质中,形成亲层或半胶束,其亲水基因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可与黄土粘土矿物配合黄土有机质配合的氧化矿物(如SiO2、Al2O3和Fe2O3)而被吸附,形成疏层,单吸附层的形成导致吸附量急剧上升,而疏水基向外的吸附单层附LED3A的介质,通过疏水缔合作用吸附更多的表面活性剂,使LED3量进一步增大。疏水缔合作用形成吸附双分子层或胶束态吸附层后吸,不同温度下(25、35和45℃),LED3A在黄土上的吸附损失分别为328.8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J]. 吴志能,谢苗苗,王莹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12)
[2]北方某大型钢铁企业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J]. 董捷,黄莹,李永霞,张厚勇,高甫威. 环境科学. 2016(09)
[3]铬-菲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效果[J]. 杜玮,张光生,邹华,朱荣. 环境科学研究. 2016(08)
[4]铬(Ⅵ)和菲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J]. 汪杏,沈根祥,胡双庆,顾海蓉,崔春燕,朱明远,赵晓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7)
[5]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张晶,陈冠群,魏俊峰,丁光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8)
[6]河北邯郸钢铁冶炼区周边麦田土和小麦籽粒的多环芳烃含量及其组分谱特征[J]. 吴迪,汪宜龙,刘伟健,陈源琛,付晓芳,陶澍,刘文新. 环境科学. 2016(02)
[7]广西阳朔铅锌矿周边土壤和白菜汞含量及污染评价[J]. 莫福金,钱建平,王远炜,张藜.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1)
[8]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案例研究[J]. 刘惠,陈奕. 环境工程. 2015(S1)
[9]不同的增强试剂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的电动修复影响[J]. 樊广萍,朱海燕,郝秀珍,仓龙,王宇霞,周东美.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5)
[10]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周际海,袁颖红,朱志保,姚春阳,张谷雨,高琪.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皂角苷对重金属-PAHs复合污染土壤的强化修复作用及机理[D]. 宋赛赛.浙江大学 2014
[2]铜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及共存污染物对其吸附的影响[D]. 张凤杰.大连理工大学 2013
[3]黄土对典型重金属离子吸附解吸特性及机理研究[D]. 王艳.浙江大学 2012
[4]增效试剂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增溶作用、机理及生物可利用性影响[D]. 赵保卫.浙江大学 2004
[5]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的作用及机理[D]. 陈宝梁.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烷基糖苷和氨三乙酸联合强化藨草修复铅—芘复合污染土壤[D]. 陈婷茹.上海大学 2016
[2]新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ED3A洗脱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黄土研究[D]. 黄丽萍.兰州交通大学 2015
[3]表面活性剂和螯合剂洗脱多环芳烃/重金属单一及复合污染黄土研究[D]. 刘婷.兰州交通大学 2013
[4]紫花苜蓿对土壤中镉—芘复合污染的修复及机理[D]. 李跃鹏.暨南大学 2012
[5]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萃取技术研究[D]. 王显海.湖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3361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LED3A胶束增溶PAHs示意图
2000 4000 6000 8000N-LED3A浓度/(mg L-1)菲+Cu(OH)2菲0 2000 4000 6000 0100200300400500Cu(Ⅱ)浓/度(mg L-1)N-LED3A浓度/(mg L-1)菲+Cu(OH)2Cu(OH)2图 4.11 LED3A 对菲/Cu(OH)2复合体系的作用效果. 4.11 Simultaneous solubilization of phenanthrene and chelate Cu(Ⅱ) by LED3phenanthrene and Cu(OH)2mixed system
LED3A 的增溶/螯合性能及其对 Cu(Ⅱ)-菲复合污染黄土的洗脱作用及机理]。LED3A吸附量随平衡浓度快速增大,可能归因于黄土中的有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LED3A单体疏水链可溶解于黄土有机质中,形成亲层或半胶束,其亲水基因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可与黄土粘土矿物配合黄土有机质配合的氧化矿物(如SiO2、Al2O3和Fe2O3)而被吸附,形成疏层,单吸附层的形成导致吸附量急剧上升,而疏水基向外的吸附单层附LED3A的介质,通过疏水缔合作用吸附更多的表面活性剂,使LED3量进一步增大。疏水缔合作用形成吸附双分子层或胶束态吸附层后吸,不同温度下(25、35和45℃),LED3A在黄土上的吸附损失分别为328.8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J]. 吴志能,谢苗苗,王莹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12)
[2]北方某大型钢铁企业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J]. 董捷,黄莹,李永霞,张厚勇,高甫威. 环境科学. 2016(09)
[3]铬-菲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效果[J]. 杜玮,张光生,邹华,朱荣. 环境科学研究. 2016(08)
[4]铬(Ⅵ)和菲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J]. 汪杏,沈根祥,胡双庆,顾海蓉,崔春燕,朱明远,赵晓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7)
[5]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张晶,陈冠群,魏俊峰,丁光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8)
[6]河北邯郸钢铁冶炼区周边麦田土和小麦籽粒的多环芳烃含量及其组分谱特征[J]. 吴迪,汪宜龙,刘伟健,陈源琛,付晓芳,陶澍,刘文新. 环境科学. 2016(02)
[7]广西阳朔铅锌矿周边土壤和白菜汞含量及污染评价[J]. 莫福金,钱建平,王远炜,张藜.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1)
[8]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案例研究[J]. 刘惠,陈奕. 环境工程. 2015(S1)
[9]不同的增强试剂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的电动修复影响[J]. 樊广萍,朱海燕,郝秀珍,仓龙,王宇霞,周东美.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5)
[10]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周际海,袁颖红,朱志保,姚春阳,张谷雨,高琪.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皂角苷对重金属-PAHs复合污染土壤的强化修复作用及机理[D]. 宋赛赛.浙江大学 2014
[2]铜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及共存污染物对其吸附的影响[D]. 张凤杰.大连理工大学 2013
[3]黄土对典型重金属离子吸附解吸特性及机理研究[D]. 王艳.浙江大学 2012
[4]增效试剂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增溶作用、机理及生物可利用性影响[D]. 赵保卫.浙江大学 2004
[5]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的作用及机理[D]. 陈宝梁.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烷基糖苷和氨三乙酸联合强化藨草修复铅—芘复合污染土壤[D]. 陈婷茹.上海大学 2016
[2]新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ED3A洗脱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黄土研究[D]. 黄丽萍.兰州交通大学 2015
[3]表面活性剂和螯合剂洗脱多环芳烃/重金属单一及复合污染黄土研究[D]. 刘婷.兰州交通大学 2013
[4]紫花苜蓿对土壤中镉—芘复合污染的修复及机理[D]. 李跃鹏.暨南大学 2012
[5]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萃取技术研究[D]. 王显海.湖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3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5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