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我国碳排放及碳转移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20:50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威胁,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受益于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然而,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贸易和资本的频繁流动导致我国的碳排放和碳转移问题日趋严峻。厘清我国碳排放和碳转移的现状及特征,找出影响碳排放和碳转移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着眼于开放经济下的国内与国外生产、国内与国外需求,系统全面地估算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深入分析了最终需求、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与碳排放之间的作用机制,探究了开放经济下影响我国碳排放及碳转移的驱动因素,明确了开放经济下我国碳排放及碳转移的主要特征。本文以国内碳排放、双边贸易隐含碳和对外直接投资碳转移为主要研究内容,构建了开放经济下我国碳排放及碳转移的研究框架,并以此进行相关特征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区间为2000~2014年。本文首先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从排放源视角估算了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处理起源的碳排放量;利用本文构建的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从最...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开放经济下碳排放及碳转移框架
?H国外需求对外直接投资碳转移h??图1.1开放经济下碳排放及碳转移框架??Fig.?1.1?Framework?of?carbon?emissions?and?carbon?transfer?in?an?open?economy??基于上述框架,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开放经济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根据国内外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案。碳排放问题研??究的基础是碳排放量的估算,首先,本文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从排放源视角估算??了我国碳排放量;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利用本文编制的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从最终需求视角估算了我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引起的碳排放量;利用双边贸易??隐含碳估算模型对我国双边贸易隐含碳进行了估算;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碳转移估算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引起的碳转移进行了估算。其次,本文结合碳排放及碳转移的估算??结果,从产业部门层面分析了排放源起源的碳排放以及最终需求引起的碳排放的主要特??征;针对碳转移
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hina?Emission?Accounts?and?Datasets,CEADs)[2Q5]、《中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National?Communication?on?Climate?Change,?NCCC)[24]等机构或组??织公开发布的我国C〇2排放量进行了对比,具体如图2.2所示。??120?????本文**??本文*??110?-????EDGAR?**?GCB?**?^??100???WRI**??EIA*??90?一???CDIAC?*??IEA*?’么少k:-—::’??5?80?-?^??^?O?NCCC*?CEADs?*?^??30?^??2Q?i?i?i?i?i?i?i?i?i?i?i?i?i?i??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注:*表示该数据的排放源为化石燃料燃烧;**表示该数据的排放源除包含化石燃料燃烧以外,还??包含水泥等工业生产过程。??图2.2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结果比较??Fig.?2.2?The?comparison?of?China’s?carbon?emissions??-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及其关键路径研究[J]. 谢锐,王振国,张彬彬. 中国管理科学. 2017(10)
[2]“一带一路”是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J]. 郑必坚. 人民论坛. 2017(28)
[3]FDI、要素市场扭曲与碳排放绩效——理论与来自中国的证据[J]. 周杰琦,汪同三.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7)
[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降低了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基于IO-SDA模型的分析[J]. 邓荣荣,陈鸣. 科学决策. 2017(05)
[5]基于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增长因素部门分解研究[J]. 计军平,胡广晓,马晓明. 环境经济研究. 2016(01)
[6]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基于IO-SDA方法的分析[J]. 顾阿伦,吕志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3)
[7]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曾先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6(02)
[8]投入产出表更新调整方法及应用研究[J]. 刘亚清,李林鹏,吴振信. 中国管理科学. 2015(S1)
[9]Evaluating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Growth of China’s CO2 Emissions[J]. JIANG Xuemei,LIU Yifang,ZHANG Jin,ZU Lei,WANG Shouyang,GREEN Christopher.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2015(04)
[10]FDI不同来源地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J]. 白红菊,刘蒂,齐绍洲. 世界经济研究. 2015(07)
本文编号:3455955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开放经济下碳排放及碳转移框架
?H国外需求对外直接投资碳转移h??图1.1开放经济下碳排放及碳转移框架??Fig.?1.1?Framework?of?carbon?emissions?and?carbon?transfer?in?an?open?economy??基于上述框架,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开放经济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根据国内外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案。碳排放问题研??究的基础是碳排放量的估算,首先,本文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从排放源视角估算??了我国碳排放量;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利用本文编制的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从最终需求视角估算了我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引起的碳排放量;利用双边贸易??隐含碳估算模型对我国双边贸易隐含碳进行了估算;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碳转移估算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引起的碳转移进行了估算。其次,本文结合碳排放及碳转移的估算??结果,从产业部门层面分析了排放源起源的碳排放以及最终需求引起的碳排放的主要特??征;针对碳转移
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hina?Emission?Accounts?and?Datasets,CEADs)[2Q5]、《中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National?Communication?on?Climate?Change,?NCCC)[24]等机构或组??织公开发布的我国C〇2排放量进行了对比,具体如图2.2所示。??120?????本文**??本文*??110?-????EDGAR?**?GCB?**?^??100???WRI**??EIA*??90?一???CDIAC?*??IEA*?’么少k:-—::’??5?80?-?^??^?O?NCCC*?CEADs?*?^??30?^??2Q?i?i?i?i?i?i?i?i?i?i?i?i?i?i??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注:*表示该数据的排放源为化石燃料燃烧;**表示该数据的排放源除包含化石燃料燃烧以外,还??包含水泥等工业生产过程。??图2.2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结果比较??Fig.?2.2?The?comparison?of?China’s?carbon?emissions??-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及其关键路径研究[J]. 谢锐,王振国,张彬彬. 中国管理科学. 2017(10)
[2]“一带一路”是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J]. 郑必坚. 人民论坛. 2017(28)
[3]FDI、要素市场扭曲与碳排放绩效——理论与来自中国的证据[J]. 周杰琦,汪同三.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7)
[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降低了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基于IO-SDA模型的分析[J]. 邓荣荣,陈鸣. 科学决策. 2017(05)
[5]基于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增长因素部门分解研究[J]. 计军平,胡广晓,马晓明. 环境经济研究. 2016(01)
[6]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基于IO-SDA方法的分析[J]. 顾阿伦,吕志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3)
[7]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曾先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6(02)
[8]投入产出表更新调整方法及应用研究[J]. 刘亚清,李林鹏,吴振信. 中国管理科学. 2015(S1)
[9]Evaluating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Growth of China’s CO2 Emissions[J]. JIANG Xuemei,LIU Yifang,ZHANG Jin,ZU Lei,WANG Shouyang,GREEN Christopher.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2015(04)
[10]FDI不同来源地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J]. 白红菊,刘蒂,齐绍洲. 世界经济研究. 2015(07)
本文编号:3455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5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