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1 11:26
碱减量印染废水是出现在1980’s的新型印染废水。目前,人们对碱减量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的认识较为模糊,缺乏有关生物法处理该类废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有必要对此作出全面与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绍兴县综合印染废水为对象,较详细地调查了碱减量印染废水的水质,研究了好氧、缺氧与厌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的技术,深化了认识,揭示了一些特征与本质问题。 与传统印染废水相比,碱减量印染废水具有高得多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色度、pH,含有较高浓度的特征污染物——TA(对苯二甲酸)。废水COD780~3116mg·L-1,COD>1500mg·L-1的废水量占全年的54%;pH8.24~12.78,pH>10.0的废水占90.4%;月平均色度300~450倍,最高600倍;BOD325~1346mg·L-1,B/C为0.35~0.49;废水中COD:N:P=100:0.58:0.24,从生物处理而言,N、P含量明显偏低;TA浓度为286~1279mg·L-1。水质变化与轻纺面料生产的季节性密切相关。...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目录
第一章 立题背景
第二章 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特征
2.1 印染废水的一般特征
2.2 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特征
2.2.1 碱减量印染废水发生背景
2.2.2 废水的特征污染物
2.2.3 废水的COD与BOD特征
2.2.4 废水的pH特征
2.2.5 废水中的染料与色度特征
2.2.6 碱碱量印染废水综合水质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内容
3.1 前言
3.2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3.2.1 生物处理方法
3.2.2 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3.2.3 物化、生物法联合处理工艺
3.3 含TA的废水处理技术
3.3.1 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3.3.2 生物处理方法
3.3.3 物化、生物法联合处理工艺
3.4 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3.5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第四章 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
4.1 前言
4.2 试验部分
4.2.1 试验装置与流程
4.2.2 试验方法
4.2.3 分析项目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与分段降解
4.3.2 主要工艺参数
4.3.3 反应动力学
4.3.4 好氧活性污泥处理的运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
5.1 前言
5.2 试验部分
5.2.1 试验装置与流程
5.2.2 试验方法与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主要工艺参数
5.3.2 缺氧活性污泥对废水可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
5.3.3 缺氧活性污泥处理的运行结果
5.3.4 缺氧+好氧与单一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缺氧+厌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
6.1 前言
6.2 试验部分
6.2.1 试验装置与流程
6.2.2 试验方法与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反应器的启动与再启动
6.3.2 一段法EGSB反应器运行
6.3.3 挥发酸、碱度、pH与厌氧过程的稳定性
6.3.4 两段法对厌氧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及处理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碱碱量印染废水的pH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及其工程分析
7.1 前言
7.2 实验部分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废水pH调节费用分析
7.3.2 pH对好氧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
7.3.3 pN对缺氧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
7.3.4 pH对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电位
8.1 前言
8.2 废水生物处理体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电位
8.3 试验方法及测试
8.4 结果与讨论
8.4.1 废水处理系统中的ORP数值特征
8.4.2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系统的ORP
8.4.3 厌氧活性污泥系统的ORP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活性污泥去除碱减量印染废水中对苯二甲酸及其工程意义
9.1 前言
9.2 试验部分
9.3 结果与讨论
9.3.1 好氧活性污泥去除对苯二甲酸
9.3.2 缺氧活性污泥去除对苯二甲酸
9.3.3 厌氧活性污泥去除对苯二甲酸
9.3.4 乙二醇抑制对苯二甲酸生物降解的研究
9.3.5 对苯二甲酸的生物降解性的意义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缺氧+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流程试验
10.1 前言
10.2 试验部分
10.2.1 试验装置与流程
10.2.2 试验方法
10.3 结果与讨论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NKY树脂吸附水溶性染料的研究[J]. 余颖,庄源益,漆新华. 上海环境科学. 2000(09)
[2]光助Fenton氧化处理PVA退浆废水的研究[J]. 雷乐成. 环境科学学报. 2000(02)
[3]兼氧生物膜法SBR工艺在碱减量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周海峰,詹伯君. 环境工程. 1999(06)
[4]涤纶纱线染色废水的治理[J]. 谢大卫. 给水排水. 1999(09)
[5]UASB-AF处理高浓度涤纶聚脂废水的试验研究[J]. 韩洪军,刘立凡,衣春敏,孙卫东. 中国沼气. 1999(03)
[6]厌氧-好氧-生物炭系统处理印染废水实例[J]. 支蓉蓉. 环境导报. 1999(04)
[7]难生化降解的某丝绒印染废水处理新工艺(A/O2)工程应用研究[J]. 肖羽堂,许建华,陈伟,李敏,张东,王冠平,吴玉民,王立庆,吴昊. 工业水处理. 1999(03)
[8]涤沦仿真丝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 马汉泽,谢可蓉,黄天岳,温旭志. 环境工程. 1999(02)
[9]用溶解氧浓度作为SBR法过程和反应时间控制参数[J]. 王淑莹,彭永臻,周利,彭永恒. 中国环境科学. 1998(05)
[10]TiO2—Fe3+体系降解耐酸大红染料的研究[J]. 程沧沧,胡德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8(04)
本文编号:3468048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目录
第一章 立题背景
第二章 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特征
2.1 印染废水的一般特征
2.2 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特征
2.2.1 碱减量印染废水发生背景
2.2.2 废水的特征污染物
2.2.3 废水的COD与BOD特征
2.2.4 废水的pH特征
2.2.5 废水中的染料与色度特征
2.2.6 碱碱量印染废水综合水质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内容
3.1 前言
3.2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3.2.1 生物处理方法
3.2.2 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3.2.3 物化、生物法联合处理工艺
3.3 含TA的废水处理技术
3.3.1 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3.3.2 生物处理方法
3.3.3 物化、生物法联合处理工艺
3.4 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3.5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第四章 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
4.1 前言
4.2 试验部分
4.2.1 试验装置与流程
4.2.2 试验方法
4.2.3 分析项目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与分段降解
4.3.2 主要工艺参数
4.3.3 反应动力学
4.3.4 好氧活性污泥处理的运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
5.1 前言
5.2 试验部分
5.2.1 试验装置与流程
5.2.2 试验方法与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主要工艺参数
5.3.2 缺氧活性污泥对废水可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
5.3.3 缺氧活性污泥处理的运行结果
5.3.4 缺氧+好氧与单一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缺氧+厌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
6.1 前言
6.2 试验部分
6.2.1 试验装置与流程
6.2.2 试验方法与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反应器的启动与再启动
6.3.2 一段法EGSB反应器运行
6.3.3 挥发酸、碱度、pH与厌氧过程的稳定性
6.3.4 两段法对厌氧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及处理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碱碱量印染废水的pH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及其工程分析
7.1 前言
7.2 实验部分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废水pH调节费用分析
7.3.2 pH对好氧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
7.3.3 pN对缺氧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
7.3.4 pH对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电位
8.1 前言
8.2 废水生物处理体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电位
8.3 试验方法及测试
8.4 结果与讨论
8.4.1 废水处理系统中的ORP数值特征
8.4.2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系统的ORP
8.4.3 厌氧活性污泥系统的ORP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活性污泥去除碱减量印染废水中对苯二甲酸及其工程意义
9.1 前言
9.2 试验部分
9.3 结果与讨论
9.3.1 好氧活性污泥去除对苯二甲酸
9.3.2 缺氧活性污泥去除对苯二甲酸
9.3.3 厌氧活性污泥去除对苯二甲酸
9.3.4 乙二醇抑制对苯二甲酸生物降解的研究
9.3.5 对苯二甲酸的生物降解性的意义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缺氧+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流程试验
10.1 前言
10.2 试验部分
10.2.1 试验装置与流程
10.2.2 试验方法
10.3 结果与讨论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NKY树脂吸附水溶性染料的研究[J]. 余颖,庄源益,漆新华. 上海环境科学. 2000(09)
[2]光助Fenton氧化处理PVA退浆废水的研究[J]. 雷乐成. 环境科学学报. 2000(02)
[3]兼氧生物膜法SBR工艺在碱减量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周海峰,詹伯君. 环境工程. 1999(06)
[4]涤纶纱线染色废水的治理[J]. 谢大卫. 给水排水. 1999(09)
[5]UASB-AF处理高浓度涤纶聚脂废水的试验研究[J]. 韩洪军,刘立凡,衣春敏,孙卫东. 中国沼气. 1999(03)
[6]厌氧-好氧-生物炭系统处理印染废水实例[J]. 支蓉蓉. 环境导报. 1999(04)
[7]难生化降解的某丝绒印染废水处理新工艺(A/O2)工程应用研究[J]. 肖羽堂,许建华,陈伟,李敏,张东,王冠平,吴玉民,王立庆,吴昊. 工业水处理. 1999(03)
[8]涤沦仿真丝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 马汉泽,谢可蓉,黄天岳,温旭志. 环境工程. 1999(02)
[9]用溶解氧浓度作为SBR法过程和反应时间控制参数[J]. 王淑莹,彭永臻,周利,彭永恒. 中国环境科学. 1998(05)
[10]TiO2—Fe3+体系降解耐酸大红染料的研究[J]. 程沧沧,胡德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8(04)
本文编号:3468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68048.html